APP下载

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的探究

2021-12-07李慧洁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普查管理机制矿床

李慧洁

吉林省通化县自然资源局 吉林 通化 134100

据2020年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出60%,由此可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呈现出上涨趋势,在此背景下,采矿事业的质量要求标准不断提升。安全是第一生产力,在采矿施工方面,质量与安全并重,安全是施工的基础,因此在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等关键环节中,如何保障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安全视角出发,对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展开探究。

一、地质普查找矿类型分析

地质普查找矿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规模性普查找矿,即地方行政单位下辖的地质工作队伍,其主要工作是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开展规模性普查找矿,通过规模性查找,对可能存在矿床的地质进行勘探、测量,以及概率式扫描探测,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信息,并向上级工作单位报告,得到相关审批后,再继续开展进一步工作;其二是专业性普查找矿,即国家级地质工作单位,针对矿床出现的高发地区进行专业查找,国家级工作人员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专业人员负责挖掘,在此过程中,需要制定专业化的采掘规划,以此提高国家矿产资源产出效率与利用效率,对资源进行充分且合理利用[1]。

二、地质普查找矿手段及矿床地质勘探环节

地质普查找矿手段如下:

第一,地质勘探测量法。该方法是对已经规划的地区以及地貌进行更加精准的测量,且开展科学的分析工作,对该地区的矿产情况进行判断,还需要对矿床形成条件、具体位置等进行分析,收集矿床相关的详细信息,以此精准的判断出矿床具体位置。

第二,碎屑找矿法。地质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地下矿物质的碎屑也会逐渐露出地表,一般自然规律下,矿石碎屑会沿着山坡、河流等朝着地势低的区域进行迁移,迁移区域会出现矿石碎屑,通过矿石碎屑以及地势等,能够对矿床范围进行初步判断[2]。

第三,地球自然化学法。根据自然规律,自然界中存在原生分散晕与次生分散晕,依据分散晕就可以判断矿床的具体位置。这一方法在找矿过程中,一般会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提高矿床寻找的精准性[3]。

第四,重砂法。该方法是通过观察含矿地区疏松覆盖层里面重矿物砂粒的分布状况,来寻找原生矿床或者是砂矿床的办法。在矿床风化后,具有较强稳定性的矿物质一般会形成砂粒,受地表水冲刷,会逐渐沉积,从而发现矿床位置。

矿床地质勘探环节如下:

第一,选择合理的勘探手段。不同的地质情况勘探,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如坑谈、涵探等,因此矿床地质勘探首要环节就是选择合理的勘探手段。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利用矿体以及近矿岩等对地质构成进行判断分析,为地质勘探人员提供详细的数据,从而更加精准的开展勘察工作。

第二,取样环节。在找到矿床之后,需要进入现场,再次进行实地勘察,从而收集矿床的原始资料信息,如坑道情况、钻孔岩芯等编录,然后记录地质关差等数据,绘制矿床原始图件,最后在对矿石进行取样,深入了解矿床的质量信息等。

第三,数据研究环节。数据精准性能够对矿床地质勘探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在取样之后,地质工作人员要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将原始数据分类整合,计算矿床中的矿产资源储备量,为矿山开发提供保障[4]。

三、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中的问题分析

(一)安全管理机制不足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影响施工的安全性,其中安全管理机制不足为主要问题。从国家立法层面来看,现有安全管理法律不足,难以对矿产行业勘探、挖掘工作等形成约束,因此立法方面保障采矿安全的难度较大;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一般企业为针对安全管理设立单独部门,管理工作大多有行政部门兼职负责,管理机制比较传统,难以适应当前企业安全管理需求。安全管理机制不足,工作人员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等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就会缺乏可靠的依据,从而导致一些违规问题的出现,造成较大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影响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二)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在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工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等工作环节,需要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基层工作人员中,大部分不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工作过程中,依赖以往的经验,对现代化技术了解程度不高。在信息化时代中,仅依赖经验是不够的,先进的技术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因此要想提高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的质量与效率,还需要从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角度出发。就目前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的工作现状来看,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问题较为普遍对行业的发展已经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在传统的观念中,传统采矿类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所以高校中相关专业人才也比较匮乏,这就导致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等工作中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安全监管技术滞后

当前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工作中,安全监管技术存在滞后的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采矿技术施工隧道安全评估监管技术相比较,落后比较明显。我国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等工作安全评估监控技术存在固步自封的问题,难以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性不足,也是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等工作发展进步缓慢的关键性原因。

四、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策略

(一)健全相关管理机制

要想保障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就需要健全相关管理机制。首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法律层面,地方政府应该依据国家政策、指示,结合地方发展情况,制定适合地方发展的矿业管理法律、政策等,对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等工作形成约束,以此保障产业质量。在企业层面,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健全现有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其次,管理机制的制定,也要与时俱进,对企业传统管理机制进行更新与改革,保障当前实施的管理机制能够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国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也在不断的修订中,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在既能够满足国家的法律规定,又符合地方发展的自然规律。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标准也有所提升,因此会开始关注矿产事业的安全与质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对于违反法规的行为及时披露与反思,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增加人员培训环节

在当前时代中,虽然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技术手段比较先进,但是仍然是以人为主体,所以在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首先,需要提高人才引进的门槛,尽量招聘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使员工整体专业水平能够有所改善;其次,对现有工作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比如针对地质普查找矿工作人员,可以培训地质普查找矿方法、技术等知识,针对矿床地质勘探可以开展勘探类培训,然后对全体员工开展质量、安全等类型的培训,使员工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在培训工作开展之后,需要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员工可以获得培训类证书,考核未通过的员工,则需要重新参加培训,以此保障培训的有效性。

(三)完善安全监管制度

在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工作,需要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合理的监督的机制,对于矿床地质勘探等工作开展聚体育重要的作用。目前企业在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管理方面,监管机制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设立一个监管组织,由在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一套安全制度,然后要求各个项目中工作人员均按照该制度标准开展工作。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现有工作进行监管,发现不合理或者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风险预案,对风险因素进行防范。

总结

总而言之,在我国矿产发展过程中,地质普查找矿及矿床地质勘探这两个环节属于关键性环节,是地质发展的核心,对社会经济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作为资源消耗大国,应该在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遵循资源节约的原则,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矿产资源生产与利用效率,以此实现对环境的保护。采矿施工是一项长期工程,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要,技术的发展为采矿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采矿工作需要结合新技术,加强安全管理,为采矿事业的发展提供质量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猜你喜欢

普查管理机制矿床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加强管理机制创新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