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思考

2021-12-07

青海交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海拔隧道公路

马 亮

(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西宁 810016)

引言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公路隧道数量为19067座,同比增长7.5%,隧道总长度达到1896.66万米,同比增长10%。其中公路特长隧道数量增长至1175座,公路特长隧道长度达到521.75万米;公路长隧道数量达到4784座,隧道总长度为826.31万米。随着我国公路隧道运营里程的增长,隧道运营养护尤其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面临设备众多、巡查困难、智能化程度低、预防性养护较弱诸多挑战。

本文从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实际出发,以隧道的运营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及隧道运营监测与诊断体系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的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1 公路隧道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已经从建设期逐渐进入运营期。近10年我国公路隧道数量统计信息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19年我国公路隧道数量统计

近10年来,中国公路隧道每年新增里程1100km以上,是世界上公路隧道个数最多和里程最长的国家,隧道工程规模和难度在世界上居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隧道已经从建设期逐渐进入运营期[1-3]。截至2019年,已建成运营的10km以上的超长公路隧道如表1所示。在建的10km以上的超长公路隧道如表2所示。

表1 运营的10km以上的超长公路隧道统计

表2 在建的10km以上的超长公路隧道统计

续表

青海省自1990年开始修建公路隧道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公路隧道有隆务峡隧道、达坂山隧道、大酉山隧道、拉脊山隧道、鄂拉山隧道和雪山1号隧道等[4],代表性隧道如表3所示。

表3 青海省代表性隧道

2 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现状

国外对公路隧道营运安全的技术评价考虑了隧道的系统性、工作状况和紧急救援等众多因素。国内通过制修订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等相关的标准、规范、指南等,进一步加强公路隧道的规范化运营管理。国内外隧道运营维护的相关研究[5-8]如表4所示。

表4 国内外隧道运营维护研究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国内各部委发布的关于公路隧道的相关标准、规范、文件和制度,对提高我国公路的隧道养护管理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尚缺乏对高寒、高海拔地区隧道的系统研究,诸如在高海拔地区,隧道火灾救援存在的空气浮力小,隧道内的火灾温度场分布和扩散规律、烟雾场分布和扩散规律不同于一般隧道;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气压低、气温低,隧道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受到限制;隧道内的卫生标准也不同于一般地区的隧道等等;此外对于高寒、高寒地区公路隧道运营风险、运营管理和灾后救灾减灾机制等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有必要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运营维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 在役公路隧道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交通事故在隧道运营过程中时有发生,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可能会面临生命的伤亡、交通的中断、隧道结构和内部设备的损坏和隧道使用寿命减少等问题。隧道运营中的安全隐患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9-12]。

3.1 人的因素

隧道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泛指车辆上的驾驶人员、乘客和隧道管理者,其中驾驶人员的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前的直接原因之一,驾驶人员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以及与自身的年龄、性别、工作背景、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和恶劣的隧道运营环境,将导致错误的行为、不良的心理反应等因素引起事故的发生。

3.2 车辆因素

车辆因素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因素,现代交通工具中的主要元素是车辆,车辆的情况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3.3 隧道内环境因素

隧道内环境因素主要指视觉特点、环境照度、空气质量、隧道湿度、冰雪因素、监控因素和隧道内硬件配备及自身管理因素等。

4 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运营管理

我国公路隧道正由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转变。如何保障在役隧道的运营安全、严防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成为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在役公路隧道基数大、建设条件复杂、建设年代跨度大,不同建设时期采用的标准规范和状态差异大,设施设置标准不同,给隧道运营养护带来了诸多问题。

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公路隧道不但对隧道的修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隧道运营维护也提出了新的问题。隧道运营养护尤其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面临设备众多、巡查困难、智能化程度低、预防性养护较弱诸多挑战。青海省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所有特点,公路隧道养护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地广人稀、严峻的天气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更加突出了公路隧道养护的重要性。

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公路隧道智慧运维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形成一套完善隧道运营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运营管理体系

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安全保障体系、安全评估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

(1)安全保障体系

从业务领域(养护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监控通讯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管养机构的需求入手,设置一套满足业务流程和功能需求的管理机构,从机电设施、交通监控设施、紧急安全逃生设施等方面提出适合高寒高海拔地区实际的公路隧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用管理制度去保障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

(2)运营监测与诊断体系

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多、路面寿命差异显著、交通量时空分布不均、安全保障制度难度大等特点,建立一套公路隧道运营监测与诊断体系,实时感知和采集隧道安全性信息,及早发现隧道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避免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定期对隧道运营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3)应急处置体系

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空气浮力小、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气压低、气温低等特点,建立一套公路隧道应急救援体系,诸如开发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应急救援管理标准体系(做好顶层设计,从防火救援结构、探测和报警体系、通讯系统、消防梯队、通风系统和疏散救援体系等方面制定统一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安全运营的标准规范)。

5 结语

本文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运营阶段可能面临的主要灾害和安全隐患,重点研究隧道的运营管理体系,从安全保障体系、安全评估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将为保证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的运营安全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海拔隧道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公路养护嵌固抗滑磨耗层应用研究
高海拔的甘南
云南:弥蒙高铁隧道全部实现贯通 弥蒙高铁最后一座隧道大庄隧道贯通
公路断想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