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水稻生产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大粮仓

2021-12-07张洪程陆建飞戴其根高辉魏海燕

中国稻米 2021年4期
关键词:经济带稻田长江

张洪程 陆建飞 戴其根 高辉 魏海燕

(扬州大学农学院/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稻田是长江经济带最大的人工湿地,在维持沿江流域生态平衡、涵养水源、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蓄水防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举足轻重。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主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1 933.4 万 hm2,总产约1.4 亿t,均占全国水稻的65.0%左右,是永续保障我国“口粮绝对安全”的重要支撑。

1 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稻绿色发展意义

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稻生产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绿色大粮仓”是保持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以稻米维系生命的中华民族的今世及后代永续美好生活的根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认真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水稻生产绿色发展,成效明显,但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亟待完善,水稻生产收益趋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水稻生产绿色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在严格保护和稳定水稻面积的前提下,建设“绿色稻田”,实现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是长江流域数万年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场新革命,有许多“难啃的骨头”,需要在科技、推广、经营、政策等多方面系统创新。建议国家将全面推进水稻生产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绿色大粮仓”作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工程,建设世界最大的稻田绿色生态系统,巩固提升长江经济带“国家粮仓”战略地位。

2 长江经济带水稻绿色发展措施

2.1 创新绿色发展科技

建议国家将“长江经济带大面积水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作为“十四五”农业农村科技重大专项,布局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稻绿色产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制水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新品种、绿色高效肥料与农药及生物制剂、节能低耗智能化农业装备,提高绿色投入保障水平。创新机械化智能化耕作栽培模式,因地制宜创建优质丰产、用养结合的现代稻田农作制度。研究水稻大面积绿色优质丰产高效的协同规律,创新减肥减药节水和全程轻简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关键栽培技术。

2.2 创新绿色成果推广体系

建议将长江经济带作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整体推进,将已有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成果列入“十四五”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切实抓好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主导作用,明确将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作为新时期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职能和考核指标,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推广服务能力。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应用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推进水稻标准化绿色生产。

2.3 创新绿色生产经营方式

着力培育绿色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绿色生产经营主体资格认定工作,使其成为推动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主要力量。着力提升绿色生产服务能力,强化公益性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市场化服务组织,为稻农绿色生产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高水平绿色产业链,打造绿色优质品牌。

2.4 创新绿色发展政策

完善绿色导向的农业财政政策,将财政支农存量和增量资金优先投向绿色生产领域,建立水稻生产绿色发展财政专项,大力建设现代化标准稻田,支持绿色稻谷优质优价。完善和推广稻田生态补偿政策,完善绿色农业投入品推广应用补贴机制,积极推广与耕地地力提升相挂钩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完善农业绿色保险政策,积极支持开发适应绿色发展需要的保险产品。建立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激励政策,构建绿色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对绿色科技的研发、试验示范给予优惠政策。

猜你喜欢

经济带稻田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稻田里的写真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