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吲哚布芬分散片对闭塞性脑血管病变的改善情况

2021-12-07陈翠玲

北方药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闭塞性分散片吲哚

陈翠玲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近些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患者受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其中闭塞性脑血管病变的患病人数非常多,治疗该疾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1]。当前,临床上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变应用最多的药物为吲哚布芬分散片,该药物属于多靶点抗栓药的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栓烷素、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形成,进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2]。所以,本次研究选择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变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吲哚布芬分散片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0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按照数字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另外接受吲哚布芬分散片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1∶19,年龄最小者47岁,年龄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68.45±5.12)岁,病程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病程时间为(2.65±0.55)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5∶15,年龄最小者43岁,年龄最大的83岁,平均年龄(69.33±5.12)岁,病程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病程时间为(2.76±0.65)年。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通过SPSS 22.0软件处理后发现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1)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确诊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者为血栓栓塞疾病患者;(2)本次研究所选患者无研究选用药物过敏患者;(3)研究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4]:(1)排除出血性疾病患者;(2)排除腔道潜在出血灶患者;(3)排除存在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4)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40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如下:每次服用100mg、每天服用1次。患者连续接受6周治疗。

给予观察组40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使用吲哚布芬分散片进行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如下:每次服用100mg,每天服用2次。患者连续接受6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为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采用了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医护人员引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利用NHISS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4天、治疗6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5];(2)根据检查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天、治疗6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统计;(3)对比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包括胃肠道反应、头晕、便潜血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通过SPSS 22.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2 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根据我院医护人员数据统计结果上看,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2.3 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脑血管病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脑血管病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从临床研究上看,近几年来,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对患者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还会增大家庭压力。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典型的疾病包括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治疗该疾病最主要的是抗血小板、抗凝。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一种药物为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是有研究表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存在10%-50%的患者会出现“阿司匹林抵抗”,进而导致血栓性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治疗受到了一定的限制[5]。为此,经过不断的研究,我们将吲哚布芬分散片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该药物的研究比较小,但是通过临床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该药物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抗血小板、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5]。

根据本院医护人员数据统计结果上看,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组脑血管病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脑血管病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阿司匹林相比,吲哚布芬分散片的应用效果更显著,能够充分发挥出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改善血流阻塞的情况[6]。不仅如此,吲哚布芬分散片不仅仅可以单药使用,还可以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联合起来应用,增强治疗效果[7]。

综上所述,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应用吲哚布芬分散片治疗后,脑血管病变情况明显改善,不仅仅帮助患者尽快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闭塞性分散片吲哚
吲哚美辛肠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氧代吲哚啉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穿心莲有效部位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罗布麻叶分散片的制备及溶出度测定
芪黄疽愈方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针灸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化疗引起的上腹部胀满52例
共聚维酮和交联聚维酮对中药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