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习生所遇到的法律侵权问题

2021-12-06夏子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实习生权益身份

一、关于高校大学生实习的概述

1、大学生实习的概念

实习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高等学校接受教育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校外相关单位进行的社会实践性活动,是目前各大高校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但在我国立法中,缺少有关实习的明文规定,因实习是指高等院校为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到单位等相关组织进行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笔者认为,可将实习定义为大学生毕业前通过高校或自主联系到相关单位的岗位参与相关工作,通过学习和熟悉工作过程自主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巩固学习知识、熟悉具体工作与职位要求的实践活动。

2、大学生实习的分类

随着实习模式的改变,目前高等学校的校外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教学实习是指学生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巩固学习知识而参加的实践性活动,是针对必须参与具有强制性的高校设置的必修课程。学界通常认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2.带薪实习是在校大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通过提供劳动以获取工作经验或取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活动。学界上通常认为此类实习属于在教学目标范围外的部分,是学生在不违反相关规定情况下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获取经验和报酬的活动,拥有自主性、有偿性特点。

3.就业实习是指学生本人已基本完成学校的文化课程,并且能够基本满足实习单位对此项工作人员聘用条件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工作后直接投身岗位进行工作,完成就业目标。此类实习工作可能会以正式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实习生通过此项工作向实习单位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完成就业。[1]

二、高校实习生法律身份的认定

在我国法律中亦没有明文规定实习生的法律身份,笔者认为实习生的法律身份不仅只局限于在校学生,同时与实习单位有劳务的关系,有劳动者的身份,要同时服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管理,致使实习生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复杂性的特点。并且在我国现行的法条中,尚未建立完善的高校实习生相关的管理机制和法律制度,在2016年4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但是只针对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而不适用普通非职高校大学生的实习,对高校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属于何种法律关系,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导致高校实习生实习期间的身份模糊,身份认定颇有争议。[2]

三、高校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及原因

1、高校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身份问题难以确定,受到侵权损害时无法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济。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取得了部分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以期了解到最真实的高校实习生权益保障现状。数据显示签订实习协议的比例为36.96%, 未签比例为63.04%, 由此可知未签订协议的学生大有人在,而在未签订协议的学生中,并不都是因为学生主观不想签订协议,数据显示有5.43%的学生提出签订协议的的意思表示但被拒绝。[3]虽然实习大学生身份特殊,“实习大学生与实习单位形成的法律关系”与“标准劳动关系”不完全相同,但是只要“实习大学生与实习单位形成的法律关系”满足组织从属性、人格从属性、正式管理、工作专属性等条件,符合劳动关系本质,就可以界定为劳动关系,也就可以认定实习大学生劳动者法律身份。[4]

2、实习生所遇问题的主要原因

1.法律规范适用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颁布的宪法劳动法促进就业法等相关就业的法律规则,都是针对所有的劳动者,而针对数量庞大的高校实习生群体,并没有具体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并且当下实行的法律条文规定中都较为抽象,笼统的概括形式的表述难以操作,解决问题的效果差。笔者认为,现行《劳动法》主体并没有明确规定将大学实习生排除在外,随着《民法典》的頒布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司法解释进行了修订,应通过相关司法解释进行明确,来确保实践中可以适用,以保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5]

2.学生本身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

在实习过程中,高校实习生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雇佣双方的地位处于失衡状态,如前文我们所提到的,学生想签订合同、劳动协议时因自己与实习用人单位地位失衡无法言说,只能选择让步。再根据对大庆本地的大学生调查中,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在自身权利遭受侵犯时,因维权的繁琐、耗时长等原因而选择消极态度对待,导致自身权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3.高校相关教育机制的不完善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对实习生的实习保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有部分同学想要自主寻找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所以就会引起问题的发生。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包括为将要进行就业实习的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开设具体的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加强其相关法律意识。

4.缺乏专门维护大学生实习权益的法律机构等快捷方式

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维护大学生实习权益的特殊法律机构和救济机构,笔者认为政府可以考虑建设相应调解制度,确保高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三方都能够参与到实习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中,减少维权成本,通过更高校快速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侵权纠纷。

综上所述,为保障高校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应该尽快从立法角度明确高校实习生的法律身份,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确保实习生的权益保障能够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另外高校和企业也应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实习活动,主动对其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尽可能减少实习生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楚仪.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身份研究[J].法制博览,2019(14):22-25.

[2]蒋晓琳.法律视野下的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障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20(27):30-31.

[3]杜孟繁,李佳卉.高校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现状调研[J].法制博览,2015(20):30-31+29.

[4]赵龙娇. 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身份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

[5]廖炜.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21(07):27-28.

作者简介:夏子淳 (2001—),女,汉族,山东省日照人。大庆师范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实习生权益身份
The Cost of Cute
沈阳桃仙机场 :1元停车权益银联
漫话权益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最牛实习生
你有义务,也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