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来西亚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2021-12-06周广涛牛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马来西亚职业教育改革

周广涛 牛玥

摘要:在上个世纪末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马来西亚经济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 ,马来西亚政府通过改善职业教育形象、整合职业培训系统、制定职业技能标准等措施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成功改革,为国家供应了社会急需的职业人才,推动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为马来西亚跻身于“高等收入”国家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马来西亚;职业教育;改革

马来西亚成立于1957年,人口构成有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族群,彼此间文化差异很大。但是这样一个国家,在独立后30年的时间就进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新世纪以来,马来西亚提出了跻身“高度收入国际”目标,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膽改革。对马来西亚的职业教育改革进行研究,可以为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1 改革背景

1.1 经济发展需要

在1970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快捷,人均收入迅速提高;从1980年代末期至1998年之前的大约十年间,马来西亚迎来了历史上最快的经济发展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高达9.4%,在世界各国中排名前列。但是1998年发生了“亚洲金融风暴”,对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带来灾难性打击,马来西亚也没能幸免,此后经济增长开始变缓。2008年全球发上了大规模经济危机,马来西亚的出口业大幅度下滑;而此后一年,外资开始迅速从马来西亚撤离。在这种背景下,马来西亚从上个世纪70年代建立的各种经济政策、制度已经不在适用,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应付新的世界经济形势。

马来西亚位于热带,气候潮湿多雨,国内的橡胶资源丰富,长年以来主要是通过发展出口来带动国内经济增长。这种严重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易于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从上个世纪末起,马来西亚的技术创新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无法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与其他国家竞争,所以出口业便被压缩到初级产品领域,由于产品的附加值低,导致出口收益大幅度缩水。

在这种情形下,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政府转型计划”和“经济转型计划”以改变当前疲软的经济发展状态,划定了十二个主要经济发展区域,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内需逐步取代外需,两者最终都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马来西亚所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导致一个行业劳动力过剩,另一个行业劳动力短缺,如果调整不及时,经济和政治都会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在第二次政府倡议中提出的新经济模式,强调“发展人的素质”,所以需要大量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以满足新兴产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1.2 人才培养需要

人力资源短缺一直束缚着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据人力资源部统计,在生产、农业和建筑业的人力资源短缺就达70万人(马应心,宋 霁,夏 琪,2021)。当前,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马来西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体的瓶颈。马来西亚约有1200万劳动力,其中28%是高科技工人,另外72%的人主要是半技术和非技术工人,他们的受教育成都只有高中水平(许 长 青 ,季 婷,2013)。据预测,在以后的十年中,马来西亚在刺激经济发展中将会提供3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其中超过46%的就业职位需要专业或技术资格,而只有22%的职位需要学士学位,7%和3%需要硕士或硕士学位。学位委员会为了填补这些职位空缺,主管当局必须每年培训出五万职业资格的毕业生。

为了弥补劳动力缺口,马来西亚政府还采取了“引进外部劳动力”的方式来应对国内职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些从周边国家(主要是印尼、菲律宾、尼泊尔等国)引进的外部劳动力,基本都是低层次的技术工人,薪水也很低,难以吸引高端的技能型人才。这些外劳只是目前状态下的一种“恶补”职业工人短缺的措施,从长远来看,这些低层次的外劳工人不利于马来西亚本国高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因为如果企业满足于低成本的外劳人力资源,就没有动力投入资金研发新的高端技术,无法和世界上其他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国家竞争。

此外,这些外劳带来的还有治安问题。因为不少外劳并没有合法的工作身份,只是通过偷渡等方式混入马来西亚境内,他们由于文化程度低,不尊重也没有能力了解马来西亚的的规章制度,所以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这在2020年马来西亚政府控制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很多外部劳工根本不听从政府的劝导,不戴口罩出门,不讲卫生,加大了疫情控制的难度。

因此,为了使自己本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马来西亚政府认识到必须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本国的职业人才队伍。而且由于马来西亚受宗教影响,女性人力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开发。随着马来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增加,很多马来种族女性开始走出家门工作,女性群体也为马来西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人力储备。

2 职业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偏见

马来西亚和中国对待职业教育有相似的地方,就是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不太客观,存在偏见。据统计,进入新的世纪后,马来西亚国内入读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偏低,约为及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职业教育学生占比的三分之一。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对于职业教育有一种不好的看法,认为“职业教育”学历不如普通教育的学历档次高,同时觉得从“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的学生以后工作的地位不高,所以家长不鼓励自己的孩子就读职业教育院校。即使那些选择了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只有在其他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他们才进入职业院校的。这种认知非常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矮化”职业教育的现象随处不在,迫使一些职业院校在录取学生时不断降低门槛,收录综合素质差的学生,由此以来,更加引起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不屑,进入了恶性循环状态。

2.2 培训机构认证混乱

职业培训是针对于就业的,需要贴近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但是由于马来西亚国内的职业培训机构比较混乱,鱼龙混杂,企业对于学生的学历认证难以辨别质量好坏。马来西亚职业培训的机构涉及多个部门,仅是政府支持的机构就涉及到人力资源部、高等教育部、教育部等但主要监管部门外,参与培训的部门还有农业发展部、青年与体育部、区域发展部、州政府等多个部门。而民间涉足职业教育培训、认证的机构就更是数量极多、难以计算。由于政府部门监管不力,职业培训机构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证标准,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这种状况对于企业选择人才带来了难度,对于企业的发展不利,长期发展下去无法不利于马来西亚职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2.3 检测评估系统不完善

马来西亚政府在前期调查中预测职业劳动力资源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所以众多职业培训机构中的培训内容和实际的社会需求脱轨,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技术指标陈旧,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企业界没有与培训机构建立合作,没有把企业的需求及时地传递给各个职业培训学校,所以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不能及时更新;另一方面,职业培训院校没有认真调查社会需求,对毕业的学生后续就业情况没有跟踪。由于监管不力,缺乏统一指导,很多培训机构都没有建立良好的“培训——就业”反馈机制,培训院校无法更新人才培养标准、调整课程培训内容,致使培训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2.4 职业族群两极分化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人为主的国家,但其他族裔(华裔、印度裔)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由于马来西亚政府近年来对于马来人的支持力度加大,很多公立院校日益趋于“马来——伊斯兰”化,即对马来人提供了非常大的优惠,但是对其他族裔的文化支持甚少。因此,很多非马来族裔的学生对于马来西亚的公立学校有抗拒心理,不愿意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尤其是马来西亚政府政府建立了玛拉工艺职业院校,明确规定了只招收马来族裔的本地学生,使得族群受教育的分化程度越发严重。目前,非马来族裔的学生在公立院校就读的比例只有3%,就读公立职业院校的马来族裔的学生却高达80%。这种因种族不同而导致受教育优惠政策不同的现象不利于马来西亚整个国家的团结,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没有益处。

3 职业教育改革内容

马来西亚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两大块:正规职业教育和非正规职业教育。正规教育由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管理,非正规教育则有多个部门管理。马来西亚的职业教育改革重点主要是针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两个方面。

3.1改善职业教育形象

由于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形象不佳,致使职业教育在民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为了改善职业教育的不良声誉问题,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马来西亚技术重建运动”项目,教育部不但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传这个项目,还在全国进行巡回展览,让人们了解职业教育的良好前景以及拥有职业培训证书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目的就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在学校方面,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輔导教师的培训力度,而且建立了针对于初中生的个性化教育档案,以帮助学生早日在学术教育或职业教育做出侧重性选择。

3.2 整合职业培训系统

马来西亚的职业培训机构繁多,但没有统一的监管体系,所以整体上看显得非常混乱。尤其是非正规的职业培训机构,不但培训规模小,而且提供的技能证书在社会上的接受度低,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为了整顿不合理的职业培训现象,马来西亚政府成立了技能开发局,明确了职业教育参与部门、参与机构的职责,修订了职业教育培训框架,建立了垂直升学通道,对各个部门、培训机构进行了整合使彼此有了横向连接和沟通,同时也推行了灵活的筹资机制及多元化的课程培训体系。

3.3.制定职业技能标准

马利西亚政府成立了国家技能发展咨询委员会和技术咨询委员会,颁布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共分为三种证书,五个等级:马来西亚技能证书(包括第一级,第二级、第三极);马来西亚技能文凭(第四级),马来西亚高级技能文凭(第五级)。

在师资方面,政府规定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有在企业实践的经历,以防止“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同时政府鼓励产、学结合,鼓励企业的高级技师抽出时间去职业院校任教,担任学生的教练或导师。

4 结语

马来西亚的职业教育改革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由教育部集权管理,加大了改革的力度、提高了改革的效率,颁发了国家职业认证标准,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声誉;第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整体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三,重视人性化教育,注重个人软技能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渗透了终身学习文化,培训内容由技能层面上升到了生活素养层面和精神层面;第四,打通职业技术领域与学术界的升学通道,为职业技术工人拓展了潜力无限的未来。马来西亚的职业教育改革为国家供应了社会急需的人力资源,推动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为马来西亚跻身于“高等收入”国家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启贤,陈凤.马来西亚职业教育与资格框架体系及启示[J].广西教育, 2017(23):18-20.

[2]许长青,季婷.马来西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探究[J].职教通讯,2013(31):33-38.

[3]马应心,宋霁,夏琪.马来西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中马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启示[J].德州学院学报, 2021,37(01):10-13.

基金项目:山东协和学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专项目“马来西亚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有效供给研究”(XHXY202013)。

作者简介:周广涛(1975-),男,经济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养老问题。

猜你喜欢

马来西亚职业教育改革
有你在可真好呀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北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