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撒进每个孩子心田

2021-12-06崔丽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4期
关键词:小敏外地小伙伴

崔丽霞

一个周末,上午在学校加完班,简单吃了点午饭,就跟同事踏上了家访的行程。

第一站,我们来到一个木器市场附近。这里有两个学生,是我家访的对象。首先走向小义同学家,孩子知道老师要来家访,早已经在外面迎着我们。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进入了他家的院子。眼前看到的根本不像“院子”,自行搭建的几间简易住房是其居所,旁边的土地上堆着好多的竹子木架。进入住所,屋子里的光线比较暗,东西不多,基本上是一些生活用具,看上去有些凌乱。孩子的母亲让我们赶快坐下,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孩子的在校表现,家长只是“嗯嗯”地答应着,没有多少“花言巧语”,只是重复着“你们老师费心了,你们费心了”,看得出来,这是非常朴实的一家人。

然后我们来到小敏同学家。这家是经营木材生意的一家人。这个家的院子,除了简易的住所外,搭建了一个空间很大的储存木材的棚子。孩子不在家,他的父亲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坐下,然后打电话让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赶紧过来。在等待的半个多小时时间里,我们跟孩子的父亲有了深入的交谈。这个父亲身材瘦小,但是非常健谈。说起自己的生意,非常地忙碌,需要到东北甚至是俄罗斯等国家进货。平时见不上孩子几面,更不用说和孩子坐下來交流了。言外之意是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能做的只是维持家庭的经济来源,让孩子们能够维持日常的生活所需。

半小时后,小敏同学的妈妈带着孩子回来了。看上去这是一个勤劳麻利的中年妇女,她向我们介绍起家里的情况。孩子刚刚从老家来这边的时候,不会跟其他的小伙伴儿相处,后来逐渐能够与小伙伴相处玩耍,共同学习。言外之意是告诉我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来到这里,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谋生、生活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最后她跟我们说,像他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平时真的是顾不上孩子,学校的一些工作难免会拖后腿,就是希望老师能够对孩子多一些关心与爱护,多一些包容,她们挺感谢学校的。

听了这个家长的心里话,作为老师,我内心有不小的触动。是呀,平时我们在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关注的只是孩子在校的表现,并不了解他背后的家庭会是什么样的环境,通常是拿着一把尺子去衡量班里所有的孩子。这两个外地家庭的孩子给我一个共同的感受,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是非常的强,比如端茶递水,招呼老师,跟老师再见,这些基本的礼仪都比本地孩子要懂得多,他们的自主能力比本地孩子也要更强一些。

傍晚时分,我又家访了两个本地家庭的孩子,一个是小麟,一个是小康。相对于外地孩子来说,这两个本地的孩子接受的家庭关爱要更多一些,就像之前小敏妈妈说的那样,本地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悠,给她的关心与爱护,看似寻常,实则不少。而外地孩子就没有这样的优厚待遇,他们所能得到的就是日常爸爸妈妈偶尔的关心、关注,更多的时候是孩子的独立应对。

今天来到学校,在课堂上,我突然发现,对于之前部分表现“不佳”的孩子,尤其是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我竟然试着用一种更为温和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希望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细致的呵护。我会尝试用另外一个角度,用真诚鼓励的话语去跟他们沟通、交流。我们老师应该用真诚的心来对待这些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来拨动他们的心弦。这些孩子,缺少来自家庭、社会的关爱,老师要用如春风细雨般的话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给他们更多的爱心。

总之,这些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是“有教无类”的教育,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倾注在他们身上,将特别的爱献给这些特别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快乐、茁壮地成长。

猜你喜欢

小敏外地小伙伴
《小敏家》:孩子终将长大
一颗珍珠的自述
“小伙伴”等十七则
药店认识
一起遛弯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北京郊区外埠车猛增本地人高价买外地牌
借伞
河里的小伙伴
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