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尔库塞对消费异化的批判以及当代价值

2021-12-06蒋良贤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需求

蒋良贤

摘 要:马尔库塞通过“消费异化”理论的解讀,揭示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有意营造的错误消费观念,分析了“异化消费”对文明的抑制和对公众的危害,进而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兴控制手段开展批判。本文以马尔库塞的“异化消费” 为切入视角,进一步阐述了“异化消费”的理论系统,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剖析了马尔库塞理论观点的两面性和“异化消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马尔库塞;消费异化;单向度;需求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61

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位杰出思想家,是最早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如何通过消费主义把人进行“异化”,进而巩固资本统治地位的批判理论家之一。他在《单向度的人》等著述中敏锐的揭示出发达工业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即富足的社会环境下衍生出畸形的社会消费文化。消费异化是马尔库塞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该理论中包含着 “虚假需求”“肯定性文化”等概念,进一步阐述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的急剧积累,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消费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也在悄然奴役着人。在当今的消费时代,控制着生产程序和技术的国家机器,构建着“工业文明”,赋予消费以社会、文化内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消费和享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抑制着个人的自由发展,阻碍着批判性、否定性声音的出现,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1 消费异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消费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物物交换,以实体物品的交换满足个人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伴随着货币的出现,消费的趋势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其最终的环节。近代工业社会,消费和劳动密不可分,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了“劳动异化”这一概念,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使其站立在了个人的对立面;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商品拜物教”,人与人的关系在商品社会中演化为物与物的关系,人对人的阶级统治演化为物对人的物化统治。

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观点深受马克思和阿多诺的影响,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异化现象也拓展到了消费领域。关于消费异化的具体概念,马尔库塞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陈玉霞认为,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的观点可以通过其著作推导出来,即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劳动之下,消费成为人们补偿工作中缺失自由的替代品,成为人们无法逃脱资本束缚和规避现实境遇的避风湾,是统治阶层消除社会风险的新型工具,同时也是统治阶层控制社会的新手段。

2 马科库塞关于消费异化的理论批判

2.1 现代工业社会对消费的控制

早期工业社会,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科学技术处于发展阶段,个人出卖自身劳动获得衣、食、住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这些需求是实现包括粗俗需求和高尚需求在内的一切需求的先决条件。工业文明社会早期的工作制度,使人牢固束缚在繁重和长时间的工作之中,人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抑制。为了文明的进化不受干扰和破坏必须对人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抑制,在这点上,马尔库塞是赞同弗洛伊德的文明压抑论的。但是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劳动生产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物质文明已极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立非抑制文明成为一种可能。然而,资本的剥削本性致使西方工业社会并未减少对人的抑制性发展,“现行对人的本能压抑并非产生于劳动之必要,而是导源于由统治利益实行的特定的社会劳动组织,也就是说,压抑基本上是额外压抑。”在西方社会不受调控的生产制度下,生产产能远远高于个人发展的最基本的需求,为了维系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和合法性,国家机器必须推崇高消费政策,使得高生产和高消费相挂钩。西方资本家借助网络营销、电视广告等媒介为一般商品注入品牌溢价,把消费品割裂成不同等级,创造无休止的消费需要,使普罗大众醉心于消费世界,这种消费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是资本主义逐利性特征的使然。“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或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需求”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并非人的本质。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普遍把物质追求和享受作为自身的基本需求,是“虚假需求”的现实显现,是这个社会强加给个人的不必要需求。这种“需求”的发展和满足受外界支配,不以个人的观点为转移。马尔库塞认为当人们与这些需求相一致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周而复始的重复时,个人的“虚假”利益开始与社会利益相一致时,统治阶级的消费“障眼法”便会蒙蔽工人阶级的反抗意识,虚幻出一个利益归社会公民共享的社会。

2.2 现代工业社会对消费控制的文化手段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文化的商品性和商品的文化性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特征。这种消费特征不仅控制人们的需要,而且随着技术控制性的盛行,弱化了西方文化中的批判性意见,使人们沉浸在单向度的世界里。马尔库塞把早期西方文化归结为前技术的文化,是具有一种道德、审美和批判价值的文化,而当今工业文明社会,这些特性正在受到抑制。马尔库塞充分的分析了这一变化的由来,马尔库塞把这一过程称之为“肯定文化”:这种文化并非兜售精神世界的理性产品,而是把哲学思辨、美的关照、道德认识抛在脑后,把媚俗的、虚荣的、娱乐至死的快餐文化广泛传播,以此来弱化大众的批判性思维。为了提高大众认可度和崇拜感,此类产品会寻找流量明星代言、增加媒体曝光度,粘贴着金钱、虚荣、享乐等标签,激起人们的非必要物质占有欲,扭曲人们的价值追求,而非理性的对待现实生活。此外,把物质产品演化为文化,进一步增强产品占有者的文化认同度,以高度奢侈品:GUCCI、LV、PRADA等产品为例,是持有者社会认同度、地位和品位的一种象征,也成为普通消费者的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向往,鲍德里亚把此类现象称之为 “符号消费”,即商品掩盖了文化的身份,伪装成为文化中心,为人们的物质占有欲披上了合理的外衣。

3 现代工业社会“消费异化”的消极意义

3.1 消费异化导致人的精神危机

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看,人的基本需求是维系个体生存的物质需要,人的最高需求为实现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求。同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论中论述到:生理需求为人的本初需要,而过度追求物化事物来满足生理需求,会使人坠入痛苦的深渊;与之相反,出于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不断完善自我,能够建立起愉悦的心灵空间。马尔库塞认为:在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凡是其内容超越了已确立的话语和行为领域的观念、愿望和目标,不是受到排斥就是沦入已确立的话语和行为领域。出于理性认知的需求可以促进个人的进步,而非理性的、被异化消费误导的消费认知,会泯灭人们的真正需求,把物质享受看作个人的最高追求。因而社会个人在追求极度物质享受的同时,也陷入了被物质支配的恐惧和不满足之中。

3.2 消费异化淡化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

马尔库塞认为,工业社会早期,工人阶级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换取生活必需品,维持个人和家庭的最基本需求。同时,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情的压榨和瓜分,形成了两个对比鲜明的阶级:资产阶级占有着别墅、汽车、优质教育等,无产阶级则生活在破烂不堪的穷人区、成为资本家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在发达的工业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工人也享受到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游览同样的娱乐场所,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像他的雇主的女儿一样花枝招展……”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人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物质需要,使工人阶级对社会制度产生一种认同感,逐渐丧失了革命的目标。

3.3 消费异化导致生态危机

马尔库塞认为,消费社会表现出的令人苦恼的方面:“它的不合理的合理特点。”由于,发达工业社会以高生产、高消费的模式维系着资本主义体制的稳定性,在这样一种模式下,极端生产和异化消费似乎陷入了死循環,把资源的浪费作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破坏变成建设能力的体现。如此大规模对自然进行破坏和掠夺,透支了自然资源,加剧了环境恶化。不仅如此,马尔库塞还认为,当代工业社会是“攻击性的社会”,消费异化抑制了人的生本能,个人需求不满足的现状加深了人们的悲观色彩和攻击情绪,这种攻击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可以在个人的本能结构里找到彻底毁灭全球这场游戏的根子。”

4 马尔库塞“异化消费”的局限性和启示

马尔库塞关于发达工业社会“消费异化”的真知灼见和理论观点为西方社会制度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论。但是马尔库塞部分理论观点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是值得进一步推敲和探索。

首先,马尔库塞把资本主义对人的全面控制归罪于科学技术。马克思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物化的存在,本身并不具备意识形态和思想内容的,科学技术的存在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看科学技术为谁所有,为谁服务。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归咎于科学技术,他认为技术的发展是“消费异化”滋生的温床。面对科学技术我们应取之有道,用之有效,树立文明的科学观,为人类社会发展谋取更多的福利。

其次,马尔库塞对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弊病的解决过度强调要通过克服“消费异化”,他认为只要克服消费异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病症都可以得到解决。马尔库塞并未将矛头指向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消费异化”只是制度弊病的表象。此外,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的工人阶级已经被舒适的物质生活所异化,丧失了革命的目标和斗志。他主张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希望应该寄托在未沦入西方社会制度控制的大学生、流浪汉、无业游民等,严重忽视了革命力量的规模性和意识性,低估了工人阶级革命的坚定性。

最后,马尔库塞的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其实时效性和启发性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改革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同时也打开国门,受到了西方享乐文化的一定侵袭,这是我国在建设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1.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7.

[3]陈玉霞.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消费异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探讨,2008,(3):59-62.

[4]罗小青,张双耀.马尔库塞对消费异化的伦理批判及理论建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2-146.

[5]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7.

[6]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36.

[7]李荣.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探究[J].西部学刊,2019,(5):34-36.

[8]王敬民.符号消费的文化征候辨析[J].文化产业,2019,(23):32-34.

[9]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56.

[10]马尔库塞.工业社会与新左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1.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需求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赫伯特·马尔库塞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