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方法分析

2021-12-06王彦荣

花卉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农作物农产品农民

王彦荣

(衡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北 衡水 053000)

0 引言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出现正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取得显著进步的代表之一,同样对农民就业技能与劳动力素质水平方面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大增加了农民获得更高收入机会的可能性。该技术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对农产品质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保障,提高农产品自身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效益,对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最终实现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和国民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当然,研究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与人力,不断通过实践摸索出真理。农业技术人员仍然需要采取研究实验,总结出适用于农民的技术指导要领,对其做到知识普及与技能培养,从而真正实现推广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的最大现实意义。

1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相关理论简析

自从20 世纪初期以来,以美国为主要地区开展的无公害农作物认证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由于传统的种植方式易遭受重工业排放污水而带来的种种食品安全潜在威胁,从而对居民消费倾向与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出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与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双重保障考虑,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对农产品品种的组织结构调整与培育技术革新采取战略性的变革。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同时对农产品行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行业中脱颖而出,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农业政策。

无公害农作物被人们定义为生长环境没有受到严重污染,种植方式科学化、检测所含物质都严格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农产品[1]。现代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其对无公害农作物的需要呈上升趋势,饮食健康的基本需求致使农作物产品向无公害的方向靠拢。无公害农作物并不是指农产品完全不含任何一点有害物质,而是指各方面指标含量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对人体摄入后的身体状况和农作物种植生态环境不会产生较大的危害。无公害农作物对其所生长的外在环境要求较严格,天然生产农作物不一定就能真正做到无公害,在环境污染各项指标达标的城市也可能实现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2]。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的成分及用量选取做到严格把控,尽可能避免农业残留对种植水域和生殖土壤产生二次环境污染[3]。在培育期间,首先应对农产品的外在生产环境进行勘测与土壤成分分析,杜绝周围存在重金属化工业工厂排放的污水废气对农作物的栽培环境造成污染,确保提供安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以供农作物能够健康地生长。其次,有关部门应根据土壤地质成分检测结果选择适应土壤特点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提倡选择易生长、抗病性强以及收成成果丰硕的优质品种,才能充分发挥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优势特点。在选取化肥与农药种类方面管理部门应做到严格把控,将有机肥代替传统肥料,不仅利于农产品的茁壮成长,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到最小化。因此,提高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措施将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向质量化、现代化的进一步转型,是对农产品栽培技术研究领域做出的新突破,实现以农民切身利益为主的科教兴农战略思想方针,达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国家粮食产量品质水平的目标,从而真正符合绿色环境思想的本质要求。

2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实施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迅速开展实施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人们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规避引发对绿色农作物的不断追求,同时加大国家对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建设力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无法避免一系列的问题,下面将指出主要的问题[4]。

2.1 生态环境污染破坏农作物健康生长

地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由重金属化工产业创造的,在城乡建设工程的蓬勃发展因素影响下,针对相对偏远但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出于成本核算考虑重工业工厂一般将迁址至此地,但该地区仍然保留相对较大面积的农业生产场地[5]。由于环境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到位,在工厂日常经营活动下产生的废弃废水未经过严格处理便排放到周边的河水中,极大污染了农作物的生产环境,因此无法达到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环境要求,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往往重金属含量超标,人体摄入后对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

2.2 施肥技术问题导致农产品存在较多的化学成分残留

为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产,栽培技术人员在其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施肥与除害,农民在过去往往是采用原生态肥料进行施肥,现阶段化肥出现的不同种类使人应接不暇,如何确保能够选择成分安全以及有利于提高产量的化肥品种同样存在较大的潜在安全问题。栽培人员选择采取不恰当的肥料与施肥方式,将可能使得农作物产生烧苗的情况,导致其更容易遭受害虫的侵袭,从而使产量有所下降。在选取农药除害时,农药残留不仅对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产生威胁,甚至有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不按照正确的肥料用量规定标准施肥,农作物会存在较多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残留,长期以来影响土壤质量的下降,不利于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长远发展[6]。

2.3 农民意识形态相对落后阻碍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现时期我国农民的意识形态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农业科技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农民身上,相对经济条件不发达以及地势险峻的山区,机械化设备与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无法走进这些地区。该部分地区的农民大多持保守观念,无法及时接受无公害栽培技术新思想理念的推广普及,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的技术变革。由于缺乏高科技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部分农民仍然采取自给自足的耕种方式,产量效率低下,还存在受污染较严重的情况。即使国家积极开展对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以及栽培技术的定期培训,但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模糊,部分农民无法真正做到主动形成学习新技术、新理念的意识,过分依赖传统技术和经验,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大力推广。

3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有关指导方针建议

3.1 加大污染治理监管力度,创造优良农产品生长环境

环境污染对农产品的健康生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首先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尽可能避免靠近受重金属化工业污染严重的土壤及水源,并对周围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而严苛的检测,若实在无法避免靠近化工业工厂产生的废气废水等,环境监管部门必须严格地把控化工业工厂排放的污水废气是否经过处理,达到所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对未达标企业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有关部门必须强化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执行力度,尽可能从根源上避免废料污染对农产品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确保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3.2 正确规定肥料用量标准,使用恰当的栽培技术方式

化学肥料一方面确实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农产品的成分产生危害性,长期不恰当的使用化肥会有损农产品的品质,并且对农产品种植土壤及水质条件同时造成严重的污染,最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并不提倡使用过多量的化肥,而是根据农产品不同生长状况及其特点,合理施加化肥用量以满足农产品更好生长的养分需求。面对害虫防治时可以采取更环保有效的方法,比如引入害虫天敌或人工捕捉等物理方法,从源头上控制病害虫,若采取农药控制必须严格挑选农药成分并控制好用量,避免造成农产品存在过多的农药残留。

3.3 采取分片和集中的培训指导,支持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

为保障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顺利普及,有关技术部门应针对经济水平、地势环境不同地区的农民采取正确积极的培训指导。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为发展基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区并集中进行技能培训与现场指导,根据实际开展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确保每位农民可以公平地获得接受培训的机会,充分发挥无公害栽培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 结语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迅速兴起是顺应大众追求绿色思想、高品质生活的内在需求,该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利于切实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不仅为人们提供食品安全保障,还能带动农民收入水平增加以及农村地区经济的大力发展。同时是对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的大胆创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健康、绿色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进一步追求。为适应生态环境和绿色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全面适用以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稳步、持续的前进。

猜你喜欢

农作物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