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年区产业扶贫现状及提升对策

2021-12-06单冰燕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贫困户主体

单冰燕

(邯郸市永年区农业农村局 河北 邯郸 056000)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扶贫项目建设是推动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永年区针对1 947 户、7 572 名贫困人口数量多、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在扶贫产业培育、支持、发展上,通过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强化经营主体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方式、加强科技培训服务等措施,努力提高扶贫产业的覆盖率和带动率。

1 扶贫产业总体情况

永年区围绕贫困群众生产需要,结合区域产业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六种产业扶贫模式进行推进。

1.1 农业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扶持带动贫困户搞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农业产业,全区16 个乡镇建设了37 个产业扶贫基地,1 292 户贫困户种植了强筋小麦或节水小麦,138 户贫困户从事蔬菜产业、63 户贫困户从事养殖业,以点带面推进全区扶贫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1.2 股份合作产业扶贫模式。将2 835 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以股金形式入股到硅谷肥业公司、仁粮农业科技公司、亚盛畜牧养殖公司、春田土地整理公司等11个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以每户投资1 万元入股企业,贫困户每年可获得不低于股金10%(1 000 元)的分红,做到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股份合作扶贫项目全覆盖。

1.3 林果产业扶贫模式。通过绿岗林果专业合作社、现海葡萄专业合作社带动22 户贫困户发展核桃、葡萄等林果产业。

1.4 家庭手工业扶贫模式。通过豆一箱包加工车间等扶贫车间带动21 户贫困户发展家庭手工业。

1.5 电商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伍德公司、快马电商等平台作用,累计为350 多名贫困群众进行了电商业务培训。引入“魔豆妈妈”电商创就业精准扶贫项目,对30 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进行云客服岗前培训。

1.6 旅游产业扶贫模式。永年区以举办第十四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和第三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重点发展王边艺术小镇、李孟湾中医养生游、刘窑农业生态采摘游、广府东街休闲游4个特色主体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土地租赁、经营摊点、就业岗位、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对广府镇、永合会镇、界河店乡、临洺关镇4 个乡镇14 个村2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旅游项目扶贫,帮助贫困户年均增收5 000 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永年区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相融合,扎实开展“千企帮千户”志愿帮扶行动,发挥企业优势作用,为贫困群众提供产业支持、技术服务、务工就业等不同环节的帮助。围绕优质蔬菜、西部小杂粮、葡萄、核桃等特色种养,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牧业技术培训5 000 余人次;围绕标准件加工、服装制作、手工艺品、食品加工等方面,建设9 个扶贫微工厂,累计使137 名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充分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发动招募了1 155 家有一定经济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商会、社团等,根据情况开发多个工种,志愿对口帮扶贫困户,实现1 153 名贫困群众就业上岗。

2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2.1 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有限。就农业龙头企业来说,带动一定面积、一定数量贫困群众的企业不多,在蔬菜、养殖、食用菌、林果等方面能够直接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企业较少,大部分企业、家庭农场只是覆盖基地周边的村庄,并且是以务工就业、土地流转为主。

2.2 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扶贫产业需要较长的培育周期,很多产业尤其是特色种养业面临较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防止因为遭遇区域性产业风险而集中返贫。

2.3 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需要提高。永年区贫困群众居住分散,且家中劳动力有限,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在产业发展上一般受当地环境和习惯影响,单独发展产业难度大。

2.4 贫困群众参与扶贫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需要增强。永年区中小企业较多,标准件、建筑装修等行业从业人员多,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依靠务工就业,加之产业投入较大、回报收益较慢,群众对发展产业的主动性较低。

3 提升产业扶贫质量的建议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才能实现稳定脱贫。对此,我们将在加快实施扶贫项目、建设产业扶贫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现代园区牵动、能人大户联动、帮扶干部促动等措施,针对性的培育打造扶贫特色产业,把产业的蛋糕做大,把产业的链条拉长,为贫困群众参与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创造机会。

3.1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扶贫带贫建设。在特色产业聚集区的提升过程中,借势推进扶贫特色产业发展,要有抓手,要有着力点和突破点,就是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扶贫微工厂等经营主体,对产业发展较好、带贫作用明显的经营主体,制定出台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项目实施、政策落实上进行扶持,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专业大户建立起联结关系,灵活运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订单合同、劳务合作、服务协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把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捆绑”在一起,为产业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3.2 加强产业扶贫科技培训。立足提高产业扶贫项目运行质量和贫困群众致富能力,要从项目实施、风险控制、技术培训、主体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积极提出建议,主动服务,主动对接,选优配强培训专家力量,建立完善科技培训体系,本着一个产业、一套队伍的原则,根据乡镇、村的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扶贫特色产业组建专家服务队,为产业扶贫项目顺利运行和贫困群众技能培训打好基础。

3.3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工作。推动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六大产业聚集区提升工程相结合,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优质粮食产业、设施蔬菜产业、杂粮杂豆产业、中药材产业、良种繁育产业、食用菌产业、特色养殖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积极选树若干特色种养产业带贫典型,发挥好带贫示范作用。

3.4 发展脱贫效应大的特色农业保险。认真落实脱贫特色农业保险相关政策,支持脱贫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开设特色农业保险险种;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扶贫特色农业的覆盖面,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

3.5 推进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围绕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工作要求,精准对接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各乡镇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微信群和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在产业选择、经营主体带动、产品销售、技能培训四个方面,做好政策宣传落实,让贫困群众明白“惠有多少”、“惠从何来”,做到每户都有一个“明白人”。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宣传产业扶贫政策项目,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的宣传,通过微信、电商等渠道做好产销衔接,确保贫困群众种出来、卖出去,取得好收益。

通过以上5 项措施持续用力,持续推进产业扶贫,使永年区1 947 户7 572 名贫困人口依靠自身能力脱贫致富,实现稳定持续增收,不返贫。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贫困户主体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论碳审计主体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何谓“主体间性”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