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位竞争把握“十四五”契机

2021-12-06

纺织科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化纤十四五纤维

为应对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产业结构,化纤企业一是成为中心企业或者核心的外围企业,二是错位竞争

3月16日,中国化纤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暨七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在上海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许坤元、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应邀出席会议。此次大会受到化纤业界高度重视与关注,中国纺联领导、产业链专家和381位协会会员出席会议。

大会对第六届理事会期间开展的行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陈新伟当选为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郑俊林、关晓瑞、吕佳滨及22家国内知名化纤企业的负责人当选副会长,关晓瑞继续兼任秘书长。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姜俊华等11 人当选特邀副会长。

产业发展的辉煌十年

两届理事会,10年风雨路。对于化纤行业过去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解读:一是行业体系与规模优势不断强化。2010年,中国化纤产量是3000万吨,占全球比重的近60%,占中国纤维加工总量69%,出口是190万吨。2020年,中国化纤产量突破了6000万吨,占全球比重的72%,占中国纤维加工总量的近85%。出口近500万吨,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超过50%,稳居全球第一。二是常规纤维差别化、智能化发展,中国化纤行业成为全球领先的优势产业。在表征先进功能纤维的五个方面——超高性能、智能化、多功能、绿色低碳、高附加值都处于全球领先或先进地位,为国民经济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高科技纤维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先进国家行列。我国是全球品种覆盖面最广的高性能纤维生产国,目前也只有中国能做到,我国的高性能纤维产能和产量在过去五年都实现了接近或超过100%的增长。四是头部企业进入化工炼化,已经和正在改变世界格局。预计到2022年,我国化纤企业控制的炼化产能将达到1亿吨。五是绿色发展深入推动,节能减排进展处于全球先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表示,2020年末,我国纺织行业已基本实现《2020 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相关目标,化纤总产量从3000万吨左右增长至6000多万吨,同时高性能纤维、高新纤维、高功能纤维等高科技纤维的发展逐渐成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总体来看,过去10年,化纤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新一届领导班子诞生

近年来,为引领纺织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化纤协会将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行业发展和协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紧扣建设纺织强国战略目标,创新服务纺织化纤行业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推动纺织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纺织化纤强国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创新和探索。五年来协会的重点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六方面展开:

一是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开展支部“两化”建设,促进行业和协会内部正能量文化建设,持续优化协会内部管理,持续提升协会内部管理水平;

二是通过提升信息综合利用能力、深入研究行业发展重大诉求和问题、做好贸易救济和行业自律工作等,深化行业统计分析与研究,服务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

三是通过恒逸基金、绿宇基金、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纱线展、绿色纤维认证、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提升行业科技、品牌、绿色发展能力和标准化工作水平;

四是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协会服务模式,创办纺织高训班和卓越基金,在疫情背景下开创云招聘、云课堂、云发布、云展览、云调研和云会议的“六朵云”服务新模式;

五是紧跟行业需求,提升重点领域的行业协同发展水平,深入推动化纤行业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产融合作等相关工作;

六是充分利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亚洲化纤联盟等综合性会议和国际交流平台以及协会会刊、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直播平台、视频号和网站六位一体信息发布平台,全方位反映行业诉求,讲好行业故事,推进行业深入交流。

由于中国化纤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任期已满,本次会议完成了换届选举、审议通过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章程》、《会费管理办法》,选举出新一届理事会。通过现场无记名投票,陈新伟当选为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郑俊林、关晓瑞、吕佳滨及22家国内知名化纤企业的负责人当选副会长,关晓瑞继续兼任秘书长。根据民政部对脱钩后行业协会的相关要求,中国化纤协会设立监事会,经会议投票选举,端小平当选监事长,王锐、王松林当选监事。

陈新伟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新一届理事会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协会优秀文化,认真履行职责,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单位,依靠集体力量、团结奋进,继续推进工作创新。具体将从三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建在行业和协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二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协会未来工作将紧紧围绕行业“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展开,锻造产业长板,补齐产业短板,进一步优化行业结构并进行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和产业安全,继续保持中国化纤工业的竞争优势;

三是继续开展各项品牌活动,扩大影响力。协会还将继续办好年度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等大型活动,持续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征集、项目咨询、课题研究、产量统计排名、科技成果鉴定与推广、绿色纤维认证、标准制修订、清洁生产技术推广、贸易救济和行业自律,以及各专委会/分会年会等相关工作。

未来十年,生物可降解纤维迎来重要机遇期

大力拓展高科技纤维品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端小平从化纤行业总量和发展、奇点效应、人口发展、传统文化、能源前景、产业互联网、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产业结构等方面结合纺织化纤产业实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他说道:“对于总量和发展,如果有好的产品、好的技术,生产过程、成本、品质比别人更有优势,就可以尽管去做;对未来进行预测时,既要找到可能带来行业巨变的奇点,也要认识到,很多传统行业的变化不像互联网行业,节奏会慢很多,如化纤行业至少在未来十年内还产生不了可以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颠覆性技术,大部分企业可以活下来,但同时也需要思考摆脱‘温水煮青蛙’的困境,未雨绸缪,并采取行动;对于能源,其前景带给我们的启发是:原油价格会趋于稳定,煤化工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会得到一定发展,循环再利用将得到普遍重视,生物可降解纤维迎来重要机遇期;对于产业互联网,未来十年是云计算的黄金年,占领了云,就占领了至高点,由此行业龙头企业与产业互联网相互作用,会产生裂变式增长。”对于化纤企业如何应对“中心企业+外围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产业结构,端小平给出两点建议,一是成为中心企业或者成为核心的外围企业,二是错位竞争。

高勇表示,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对于纺织工业和化纤工业也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高勇指出,对于今后十年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企业应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预判,不能盲目扩大规模和产量。就“十四五”期间的化纤行业而言,他认为,常规产品的发展应该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品质、提高消费满意度,同时大力拓展高科技纤维的品种、提升产品性能和生产规模,尤其是在当下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这一点显得尤为关键。

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化纤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化纤行业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技术创新对行业的支撑作用,全面推动行业在新时期的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及为行业作出的贡献,大会表彰了化纤行业“十三五”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及绿色发展示范企业。

会上,为表彰长期献身于化纤领域并取得突出成果的资深行业专家,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国化纤行业终身成就奖。此外,会议还发布了“2020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预排名”。

猜你喜欢

化纤十四五纤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郁铭芳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跟踪导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