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景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
——以大邑王泗镇庙湾村为例

2021-12-06侯佳英宋鑫轲

现代园艺 2021年17期
关键词:川西整治乡村振兴

侯佳英,宋鑫轲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1 川西林盘保护与整治综述

自2004 年国家各类林盘的保护性文件出台,许多专业学者开始重视川西林盘保护研究,2010 年陈其兵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川西林盘的著作,随后,方志戎、张莹、妙茂程等众多学者又从林盘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为川西林盘的保护和延续提供了众多理论支撑。2018年年初,成都出台了《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将在2022 年年底完成保护与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林盘修复成为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需合理保护与整治传统川西林盘的景观环境、文化、产业、生态等资源,使其焕发出新活力,使传统川西林盘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传承和革新。

2 川西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原则

2.1 保护与整治并重

由于林盘聚落过于分散,基础配套设施难以村村普及,生活污水乱排,垃圾随意倾倒,整体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在保护川西林盘资源的同时,也要对生活居住环境进行整治修复,提升川西林盘人居环境质量。

2.2 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

中共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当今新农村建设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因此,川西林盘的乡村建设要将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保持成都平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林盘的经济价值,建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林盘聚落保护机制。

2.3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林盘规划建设时要合理考虑林盘户数,户数太少、林盘过于分散,资源配置难度较大;户数太多,超过环境承载力,不利于林盘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住宅与耕种农田的距离以及周边交通状况考虑,户数控制在40~80 户之间最佳[1]。不同区域的林盘因地制宜,采用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林盘体系。

3 川西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要点

川西林盘的保护与整治必须以长远的眼光来进行科学的规划,弹性设计,切勿大改大建,以创建生态宜居的理想环境为目标,保留传统川西林盘景观的乡野风趣。通过对村内道路、建筑、水系、田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统筹规划设计,使村内环境整洁朴素,基础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居民生活便捷舒适,营造新型社会化生活空间。同时融入社会资本,挖掘新的产业规划,结合乡村旅游模式,不断吸引社会投资者加入合作,激活林盘经济价值,使川西林盘焕发新的活力,在当今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得以延续和传承,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林盘体系。

4 庙湾村林盘资源及现状问题

4.1 庙湾村林盘资源

庙湾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王泗镇东面,距县城约15km,幅员面积7km2,具有典型的林、宅、田、水的空间结构,村内部农田道路与外部道路相连接,形成景观骨架,内部随机分散的公共空间是林盘的重要节点,承载着庙湾村民多彩的古蜀文化。庙湾村产业资源丰富,栽植了大量银柳、紫荆、栀子等花卉苗木,以及水稻、欧洲萝卜、莴笋、甜菜等农作物。

庙湾村宅院周围栽植林木,树林包围宅院,宅院隐于林下。村中现存典型川西传统民居数量较多,且存在少量民国时期建筑,建筑形式有一字型、“L”型、四合院类型。村落建筑质量较好的占村落总建筑面积的89%,建筑质量一般的占村落总建筑面积的9%,建筑质量较差的占村落总建筑面积的2%,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其中赵大院子被归为成都市传统村落。

4.2 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庙湾村以大田景观与赵大院子等建筑景观为主,展示出川西林盘典型的田与宅类型景观,但景观单一,同质化严重,旅游观光体验感弱,同时村内基础服务设施差,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乡村旅游发展动力不足,虽然生态环境保持较好,但外部资源介入较少,内部众多优质资源还未整合成体系,景观与文化资源的联动性不强,整体上庙湾村还处于乡村旅游发展初期。

5 庙湾村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策略

基于庙湾村的现状调查,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时机,对川西林盘进行提升与创新,整治林盘院落环境,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延续林盘生态景观格局,不仅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川西林盘乡村景观的后续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2]。同时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和林盘价值,拓展产业类型,采用“农业+旅游”的模式,优化庙湾的花卉产业体系,打造原乡体验,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吸引年轻人员返乡就业,解决当地老龄化问题,增强当地群众参与到自身乡村建设中。运用专业化、民主化、市场化机制,实施川西林盘整治,创造村美业兴人和的和谐庙湾。

5.1 林盘整治

以“三美”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全面升级设施建设、硬件设施配置,整治林盘院落环境,创建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5.1.1 道路改造策略。优化庙湾村林盘道路系统,内部主要道路采用宽6.5m 沥青路面,次要道路采用宽4.5m 混凝土路面,宅间人行道采用宽1~2m 当地石板、卵石或青砖铺砌等特色化地面。沿路种植紫叶李、合欢、桂花、杜鹃等可吸收污染的植物,结合路旁水渠统筹设计,搭配以乔灌草、乔灌、乔草与灌草等层次丰富的道路景观节点;根据庙湾村林地、田地与建筑景观脉络,选择最佳观赏路线,规划乡村骑游绿道,构建完整交通道路。

5.1.2 建筑引导策略。村内建筑以庙湾村原有形式为主,适当增加“U”型、“回”型等衍生形式,丰富院落公共空间,建筑统一采用青瓦、白墙、熟褐色等为主的建筑色彩,墙体色彩选择冷色系色调,配合宅院四周竹林的冷绿色颜色,其次要格外注意建筑门、窗、檐口、檐廊等细部处理,营造传统川西原汁原味的环境氛围。

5.1.3 公共空间营造策略。合理改善村内公共空间,营造舒适的户外环境,修复因人员流失而日渐淡薄的邻里关系;设置耕种体验,改善城市人五谷不分的现状;增设科普图书馆,弥补当地居民文化短板,丰富人的思想,打造独特的乡村情怀。

5.1.4 基础设施完善策略。依据相关规划文件,统筹推进庙湾村全村的天然气、自来水、宽带网络等主干管建设,供水方式采用王泗镇城镇供水管网供给,管道接村域主管网,统一调配和合理使用水资源,提倡雨水收集和水回用;供电通讯设施全覆盖;生活燃气由王泗镇配电器站供给,近期以液化气为主,远期使用沼气供气。此外,将污水排放、垃圾处理、消除火灾隐患等方面纳入建设进程,保障庙湾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以及产业植入需求。

5.2 产业复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产业发展,产业兴则百业兴,三产合一,才能保证庙湾村可持续发展,庙湾村目前主要通过集体承包方式种植彩柳,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过于单一,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可持续商业发展”为切入点,吸引社会资本下乡,用商业化逻辑推动村镇主导、市场主体、村民共建的乡村建设运营模式,形成村集体+农户+社会资本的利益联结机制[3]。

庙湾村赵大院子林盘保护建设、“吴烧房”老酒坊等作为川西记忆类打造项目,由镇村引导、村民投资的方式建设;花艺体验馆、健身绿道等项目采用商业签约;同时,吃农家、住农家特色川西民宿体验项目由村民积极参与,将房屋整治改造,开展农家乐、花园下午茶、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项目,结合时间、季节和客群的变化,开发多主题的项目建设及文创产品。联动第一产业链形成庙湾品牌效应,推动产业振兴,让当地村民切实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商业利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吸引年轻人员返乡就业,创新组织构架,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和可持续发展。

5.3 生态构建

在庙湾村的规划设计中,要保留田(空)-林(虚)-宅院(实)的独特空间结构形态[4],综合利用林、田、水、宅等景观要素,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出发,采用“基质-廊道-斑块”模式构建“生态廊道”,保护整体林盘环境的原真性、林盘要素之间的连续性、生物交流交换路径的完整性、景观物种多样性以及景观结构完整性[4],保障传统林盘生态的延续。

6 结论与展望

林盘的规划发展要在保护与整治的同时,充分发挥林盘产业经济,开展乡村旅游,推进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庙湾村通过现有的川西林盘整治和产业复兴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要建立在林盘能够长远健康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可以借此项目的研究,吸引更多学者对此深入研究,为川西林盘的保护与整治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猜你喜欢

川西整治乡村振兴
启东市南阳镇唱好专项整治“三部曲”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岁月尽川西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正宫 塞鸿秋 川西毕棚沟 秋日览奇(外一首)
忘川,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