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崆峒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6高彩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权制度集体经济集体

高彩霞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农业经营服务中心,甘肃平凉744000)

崆峒区位于甘肃东部,是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 17 个乡(镇)、252 个村、1 381 个组、3 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 936 km2,总人口53.48 万人。2019 年实现生产总值148.07 亿元,农业增加值10.67 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 万元。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推进以及各级各部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崆峒区村集体经济积累明显增加,收入稳步增长,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各级组织对农村集体的资产、资金和资源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2018 年以来,崆峒区抢抓农村改革机遇,大胆探索,努力创新,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走出了坚持“五个强化”,聚集“五个环节”,坚持“五个必须”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改革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1 坚持“五个强化”是稳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农村改革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要改革,在改革改制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健全组织,完善机制,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崆峒区的改革经验是坚持“五个强化”。

1.1 强化组织领导

为有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崆峒区委、区政府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发改、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村两级也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三级联动、党政共抓的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全区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制定进度报送、定期督查、情况通报、问题整改督办工作推进机制,实行月调度、季通报,督办跟踪,进行17 个乡(镇)15 轮全覆盖督查检查,全面高效落实了改革举措。

1.2 强化安排部署

区委、区政府印发了一系列改革文件,召开工作部署和推进会9 次,制定工作行事历,明确各阶段任务目标、时间节点、职责分工,实行“挂图作战”,定期督查考核,确保了改革有方向、工作有依据、推进有标准、任务有时限,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工作。

1.3 强化宣传培训

区、乡(镇)举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业务培训班113 期,培训工作人员4 500 多人(次);向群众发放《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80 000 余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问答手册》1 万册,悬挂标语400 多幅,张贴大幅版一封信5 000 份。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入户调查现场宣讲、征求意见答疑解惑、微信平台政策解读、群众会议座谈讨论等广泛宣传改革内容,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促使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区产权办通过简报、QQ 和微信工作群随时发布改革动态、转发领导专家讲话访谈、各地典型经验和学习资料,工作人员深入开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精准掌握国家、省、市政策,正确把握改革方向,有力推进了改革工作。

1.4 强化制度配套

崆峒区严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紧扣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依法确认界定成员身份、因地制宜设置股权,在合理股权量化、依规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要求,通过会议讨论、函件征求意见、考察学习等方法,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办法26项,做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1.5 强化人员经费保障

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从乡(镇)抽调5 名工作人员专职承担改革工作,区财政列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专项工作经费48 万元,保障了改革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促进了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聚焦“五个环节”是规范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只有聚焦摸家底、定身份、赋权能、建组织、强基础这些关键环节,才能确保产权改革规范有序开展,才能更大的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成员的经济收入,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改革改制过程中,为了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策要求,扎实落实改革各项措施,崆峒区在工作过程中具体聚集了“五个环节”。

2.1 聚焦清产核资环节,摸清集体家底

在集体资产清查环节,严把清理核实、价值评估、产权界定、公示确认、审核备案、建立台账、录入平台等关口,突出清查重点,严格工作程序,采取以账查物和以物对账结合的方法,对村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面清查核实。采取“部门清项目、村级清资产”的方法,对近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财政扶贫项目、光伏电站等形成的各类经营性资产清查、登记、移交,并做好相应账务处理,做到了集体资产现状清楚、产权明晰、分类准确。

2.2 聚焦成员身份确认环节,厘清成员边界

印发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登记备案、检查验收等办法,按照区级指导、乡(镇)组织、村级实施的职责分级开展,提出12 步工作流程,紧紧抓住讨论制定确认办法、摸底登记核实成员信息、分类确认成员身份、张榜公示民主表决、完善资料上报备案等环节,特别在财政供养、社会保障、上学参军、外嫁女、空挂户等特殊群体身份确认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坚持依法依规,集体讨论、张榜公示、表决确认,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区产权办制定验收方案,实行村级自查自纠、乡级逐村核查、区级抽查验收,逐乡(镇)打分评估验收,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格式,全面做好档案资料装订成册、分级备案工作。

2.3 聚焦资产股份量化环节,科学设置股权

在资产股份量化上,对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确股到户,发展股份合作,按股分红;对资源性资产,不量化面积,实行“三权分置”,积极引导经营权依法规范流转,成员依照所持股份,享受资源性资产带来的经营收益分红;对非经营性资产,不折股量化,由集体建立统一经营运行管理机制,更好地为成员提供公益服务。在股权设置上,提倡只设置成员股,确需设置集体股的,须经成员民主讨论决定。在股权登记管理上,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入不增、出不减”的静态管理,采取“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户内共享”的模式进行登记,以户为单位颁发《股权证》,参与收益分红和行使民主权利。

2.4 聚焦经济组织建立环节,促进“三会”规范运行

指导村组健全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规范选举程序和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运行机制,推行与村民委员会“政经分离”,确保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发管理经营集体资产的作用。

2.5 聚焦民主决策环节,确保程序规范

在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章程拟定、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坚持必须召开成员(代表)大会讨论方案、办法和各阶段工作成果等,实行会议民主表决,得到了成员肯定认可。区、乡(镇)两级制定相应工作程序和流程,做到流程严格、标准一致、民主公开、合法规范。

3 坚持“五个必须”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的坚强保证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安排部署,必须靠实主体责任,尊重农民意愿,明确改革方向,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依法有序、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崆峒区做到了以下“五个必须”。

3.1 必须靠实政府主体责任

崆峒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领导“三农”工作要求的前提下,靠实基层各级政府推进改革的主体责任。建立区指导、乡(镇)组织、村实施的工作责任机制,做到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重要事项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全力推进,每项工作、每个环节“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3.2 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崆峒区各级组织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把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成员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谋利益。

3.3 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

在改革过程中,崆峒区强化宣传引导,多渠道宣传有关改革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多方听取意见建议,改革公开透明,成员能全程监督,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3.4 必须分类有序推进改革

崆峒区根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能改则改,不搞“一刀切”。对有经营性资产的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没有经营性资产的村组建经济合作社,初步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框架,坚持分步实施、逐步规范完善、有序推进。

3.5 必须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崆峒区在改革中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形式,通过组建合作社,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集体耕地、“四荒”地等资源发包,承接光伏发电、捐赠资金入股等输血造血措施,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崆峒区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集体家底,给农民群众一本“明白账”,厘清了集体成员边界,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明确了成员权利义务,使农民更加关注集体经济发展;确立了集体资产管理主体,解决了集体资产由“谁来管”的问题,是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产权制度集体经济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警犬集体过生日
试述开明书店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