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1-12-05项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6期
关键词:移植手术移植术体外循环

项芬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430000)

0 引言

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心脏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该技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重要及主要手段,通过手术操作可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1]。而手术技术及麻醉水平的提高,同时辅以相关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心脏移植术患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部分患者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临床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一般在3.5%-10.8%,主要症状为认知、情感、行为障碍[2-3]。研究指出,术后患者出现精神障碍,不仅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还会降低患者预后,因此分析患者精神障碍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方式进行此次研究,研究时段限制在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研究对象限定在我院接受心脏移植术且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90例患者,其中男、女分别有48、42例,年龄35-72(53.56±8.56)岁。术后ICU停留6-15(10.5±2.126)d。

1.2 方法

1.2.1 评分工具

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无焦虑分值界限“<50分”,轻度焦虑分值界限“50-60分”,中重度焦虑分值界限“>60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 量表,无抑郁分值界限“<53分”,轻度抑郁分值界限“53-60分”,中重度抑郁分值界限“>60分”。

1.2.2 精神障碍评估

抑郁、焦虑:具体是指患者情绪低落,出现淡漠,且对刺激的反应比较迟钝,情况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丧失生活信心。

谵妄:主要出现在术后24-72 h左右,主要发生对象是麻醉苏醒但尚未脱离呼吸机的患者。谵妄是典型的精神紊乱综合征(可逆),患者意识、注意力以及感知觉和行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4]。谵妄起病急且病程波动大,会延迟住院时间且会降低患者自理能力,所以会对其医疗费用、术后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认知功能障碍:具体表现在患者术后出现记忆力和思维障碍,同时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社会活动能力减退。

2 结果

此研究一共纳入90例心脏移植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其中有1例出现幻觉以及攻击行为,无法完成SAS、 SDS评估工作,所以患者SAS评估率高达98.88%,其余89例患者SAS量表评分(47.85± 15.41)分,SDS评分(75.17±10.25)分。

3 讨论

3.1 分析心脏移植术后诱发患者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3.1.1 手术创伤

心脏移植手术本身就是一项创伤性操作,操作过程中稍有不当极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发展成为创伤应激反应综合征。

3.1.2 体外循环

临床研究证实,由体外循环所致的非搏动性血流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大脑血液循环,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相比,前者所致的术后患者认知障碍发病率较高。分析发生原因:(1)体外循环所形成的微栓和气栓,都会导致大脑微动脉出现栓塞进而损伤大脑;(2)脑缺血会引起全身出现炎性反应而引起神经元损伤(急性);(3)体外循环中主动脉血流阻断时间的延长会增加术后患者大脑缺氧性损害发生率;(4)体外循环复温会导致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产生有害代谢物,气栓的形成会导致并加剧脑部损害;(5)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低血压以及血压大幅度波动,都会导致大脑灌注压力出现变化而引起脑缺氧性损害[5-6]。

3.1.3 药物刺激

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情况较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抑郁、恐惧障碍,而长时间的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又需深度麻醉,麻醉药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且促发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

3.1.4 低氧血症

心脏移植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而氧血症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研究证实,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具体的缺氧时间,与精神障碍严重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7]。术后患者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中,若过度通气会降低血液二氧化碳分压,患者脑血管极度收缩会减少脑血流量,最终造成大脑缺氧。例如终末期的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为Ⅳ级且合并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术后患者大脑氧供加重极易出现精神障碍。

3.1.5 心理因素

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治疗的绝大多数都是终末期的心脏病患者,而移植手术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患者术前极易出现紧张情绪,同时怀疑手是否成功,所以比普通患者而言,过度焦虑以及胆怯的手术患者,术后极易出现精神障碍[8]。

3.2 分析患者护理要点

3.2.1 术前心理护理

研究证实,术前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风险,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前与患者和家属展开积极的沟通,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点针对精神障碍病史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同时消除焦虑患者对心脏移植手术的焦虑。

3.2.2 预防精神异常

术前调节室内温(25℃)湿度(45% -55%),做好保暖工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病房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前对科室人员配置和设备配备进行调整,确保科室结构全面优化,合理控制好室内病床数量,对医生、护理人员进行合理配备,确保患者入室后在有效时间内得到一对一治疗与护理。增加探视次数和时间,详细了解患者用药情况等信息,对其身体状态展开综合评估,及时解答患者内心疑问,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将护理干预开展的必要性、有效性详细告知患者,解除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3.2.3 疾病认知

精神障碍患者一旦发病,会对自己及周围的其他人员造成严重性的损害,从而提升社会危险度。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明确数据,指出国外心脏移植手术的精神障碍患者,终身发病率一般在38%-84%之间,而患者主要以“情感冷漠、功能缺陷、精神衰退”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且该病进行性和复发性居高不下。而临床研究指出,心脏移植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以及个人等因素密切相关,经过对症药物治疗和精神科的对症护理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会有显著提升[9]。术前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满足患者实际的心理需要,同时还可帮助患者调整自身角色,从而促使其更好的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还可有效舒缓患者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负性情绪,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促使患者更好的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借助有效的方式对内心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疏泄,平复急躁情绪从而避免由于情绪失控而产生的一系列冲动和不顾自身以及他人安全的行为。

3.2.4 精神异常护理

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后期康复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围术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和心理情绪,加之精神病极易复发,所以在疾病的长期困扰下患者频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治疗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开展心理宣教至关重要。康复期间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展开督促,促使其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对日间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各项,一定不要过度劳累和熬夜,也可以根据精神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开展功能性锻炼,例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借助有氧运动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的同时促使疾病尽快康复[10]。

综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精神障碍会对其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管理工作,通过有效措施来消除精神障碍危险因素,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移植手术移植术体外循环
肝脏移植手术是万能的吗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美容店推出络腮大胡移植手术圆你铁汉梦
美容店推出络腮大胡移植手术圆你铁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