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分析与创新

2021-12-05周莉娟重庆鲁能英大置业有限公司

门窗 2021年6期
关键词:预应力工程施工建筑施工

周莉娟 重庆鲁能英大置业有限公司

1 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趋势下,建筑行业呈现跨越式发展。但从实质角度来看,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仍处于落后阶段,在施工技术实践创新方面仍亟待解决。严格意义上来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研究,是推动建筑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唯有掌握先进施工技术,才可实现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2.1 企业发展需要

工业化社会发展趋势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改革迎来全新挑战,对现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创新不仅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保障建筑行业持续化发展。科技创新的目标是在这个科技时代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建设的一个巨大卖点和亮点。

在建立战略发展目标的同时,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建立战略发展目标,以推动企业创新为目的,以提高工程竣工质量,减少因偏差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技术化培训,定期学习、交流,随时掌握各行业技术信息。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高度,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注重内部员工素质的培养,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此,建筑施工企业应了解与熟悉现阶段世界先进施工技术,充分挖掘与时俱进的施工手段,同时制定合理人才培养及招纳机制,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

2.2 社会发展需要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不是偶然形成,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生产力要求而产生的,它充分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的进步程度和文明发展程度,施工项目技术创新水平跟不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障碍。施工技术应注重提高创新能力,以符合社会生产力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形成更加优秀的施工技术,更好地完成建设任务,为建筑技术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3 建筑工程技术创新应用

3.1 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施工技术泛指将建筑结构与水接触的部位做好防裂缝、防渗透等一系列工作,防水施工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关键,不仅应坚持相应设计原理,同时也要对防水材料及施工工艺进行科学选择,以此保障建筑结构良好的防水性。可依托多点放射、多卡防设施工与化学灌浆法有机融合。

涂膜防水施工时,聚合物复合水泥基能有效地避免与水泥中的混合材料发生融合反应,改变传统乳化液生产储存方式,与水泥砂浆配合使用,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在具体施工中,首先对节点、层面接缝、基层进行处理,保证基面平整、坚实、无尘埃、无明水、无油污渍,涂敷施工,混合料成膜后再涂一遍。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层膜料的铺设,科学控制,24h内不可与水接触,防止涂料堆积,保证防水施工安全可靠。

3.2 深基坑施工技术

建筑物质量和稳定性与地基处理密切相关。地下吸收应力作为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在地下引入一定的应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高层建筑施工前,对施工现场情况(尤其是地下结构及管线等)进行勘察,全面掌握建筑物的土方开挖情况,并结合开挖方量计算合理深度。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进行支挡、加固与保护,利用围护结构做好分隔,形成深基坑,保护地基。

以某一工程为例,此工程位于龙岩大道东面,登高西路在北面是四新洲市,住宅面积为802192m2,基坑宽度为68m,长163m,深14m,整体工程施工周期短、规模小,但施工难度大。地质自下而上为卵石、砾石、细沙、素填土。基坑开挖按以下步骤进行:路障清除、挖土、分层、锚管、支护、土方开挖及清理。采用双支承保证深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地基上设置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选择二级边坡支护。为减少土壤水分,采取降低深井水位的方法,用C20混凝土在距土石方扩建8cm处进行护坡加固,防止雨水冲刷引起的土体滑移。因基坑开挖量大,土方开挖工作量大。挖掘方开挖可以按照1∶1放坡系数进行放坡。挖掘时要注意监测地下水位,做好排水和止水工作。二次粗挖基坑二次开挖,先挖到第二个井点位置,达到脱水标准后,再挖至设计标高。

基础开挖后,保持围壁稳定,不得侵入地面。深基水泥浆搅拌桩施工前,将黏土、杂物清除,用经纬仪对桩位进行测量。正式施工前先试桩,确定施工参数。搅拌桩竖向偏差小于1%,桩位偏差小于5cm。通过对深基坑施工工艺的控制,保证深基坑开挖的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

3.3 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施工前对混凝土施加横向和垂直应力,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力,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通过预应力技术与钢筋的配合使用,两种结构的应力荷载都得到改善,使建筑物能够应对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减少经济损失。

以某商场中墙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建筑物结构改造楼设地上4层,标准层高5~31层,每层建筑面积100m2,层厚12cm,平面尺寸25m×46m,柱部及转角处设有短肢剪墙。横梁的最大跨度是8m。主梁和部分次梁通常穿过房屋,室内显露的横梁可以达到700m。低松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参数为1860MPa,松弛损失不超过2.5%,预应力钢锚具选择平型钢和夹层预应力钢,保证施工精度,做好防焊、防割处理,避免配合预应力钢筋造成套管变形、穿孔、烧损、移位。预应力张拉时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75%,并对预应力张拉过程进行双重控制,其灌浆时间为0.3MPa,注浆时间5min。以上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预应力强度,提高施工质量。

3.4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是整体建筑施工的基础,施工建筑应对混凝土施工特点加以关注,以此规避混凝土开裂等问题。施工过程中可对混凝土浇筑体温差变化进行控制,规避水泥水化反应温度提升,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有效性。

以某一工程施工为例,该工程49层楼高达212.6m,主要应用于商务办公、设备用房、停车泊位,钢管混凝土框架和刚性混凝土,首批200多米的施工,主楼宽82.03m,长95.21m,厚3m,混凝土体积13326m2,铝酸三钙含量在8%以下,水化热低于240kJ/kg,粗骨料5mm~25mm,细骨料以河砂为主,细骨料以河砂为主,细骨料为细骨料,含泥量1%。微膨胀剂被选定为UEA-W添加剂。混凝土配合比按60d强度设计。当工程设计等级为C35时,可用粉煤灰代替水泥,有效降低水化热。水胶比控制在0.55以下,胶凝材料占50%,砂率约40%。依据内外温差及施工时间的影响,采用厚底板分段浇筑。一层浇筑厚度为1.75m,第二层厚度为1.25m。混凝土分二次养护,并对混凝土膨胀和坍落度进行炒制。用tds-303型数据采集仪测定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温度稳定在15℃时可以停止监测。根据主楼的面积布置测温杆。测温杆上、下三个测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在控制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法,避免不良裂缝的产生,抗压抗渗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4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4.1 建筑工程技术生态化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生态化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技术坚持可持续化发展原则,在建筑施工及整体建筑设计上更注重人为体验及生态需求。纵观建筑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相关人员必须要思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要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所以,相关人员要科学选取适宜的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

从建筑材料开发角度分析,生态因素极为重要,设计开发要以低污染、长寿命、低消耗、节能等为方向发展,要最大程度削减废物排放,从而保障建筑工程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使二者可以和谐共生。

4.2 建筑施工技术要往高新技术去发展

新技术革命成果全面、多层次地深入建筑领域,是建筑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基本表现,是突出建筑运动的现代特征。这种渗透促进建筑技术系统内涵和外延的快速扩张。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功能、电气化、集约化、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精密结构等。

新技术是建筑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基本形式。高新技术在建筑、建材、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空间结构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激光与空间技术、智能技术等,虽然已初具规模,但还不成熟。利用这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建筑业,才能使工业快速发展。

4.3 建筑施工技术往工业化去发展

当下,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从而无法充分体现出集约化生产方式的经济效益,并且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已深入建筑企业“骨髓”。目前,工业化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主要目标是在施工中引入交换机和流水线,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施工效率,进而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所增加。

运用“一揽子”技术改造传统建筑施工业的生产模式,提高建筑的工业化水平。建筑工业化是以科技为先导,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不断提高建设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在不断发现问题中积累经验后,再推进工业化,更有利于推动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业若想持续健康发展,就需加强对施工技术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视,充分分析当前国内外建筑行业发展形势,加强对先进建筑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并要提升技术方面研究力度,积极创新,借鉴以及学习部分成功的建筑工程案例以及建筑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对经验教训予以总结。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筑工程技术将会更加多样,更具创造性。

猜你喜欢

预应力工程施工建筑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预应力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预应力损失分析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研究概述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