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的研究现状

2021-12-05梁曼周平

天津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腕带依从性身份

梁曼 周平

(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 400011)

患者身份识别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步骤,手腕带是识别患者身份的手段之一。住院患者腕带佩戴身份确认制度,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这种查对方式能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 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标识工具,便于查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正确、巧妙地使用手腕带,不仅能保护患者隐私,还能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地运行[3]。 但研究发现,患者佩戴手腕带的情况不理想。 本文针对佩戴手腕带的意义、 患者手腕带的佩戴情况以及不理想情况出现的原因进行综述, 以期为提高手腕带佩戴的依从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患者佩戴手腕带的意义

1.1 降低了安全隐患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使用腕带对患者的身份进行双核查。 患者与家属参与安全管理, 能防止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引发的纠纷和差错, 提高了患者获得治疗与护理的及时性与安全性[4]。对于交流障碍患者或婴幼儿的查对工作,手腕带也是必要的[5]。 此外,手腕带的佩戴也保证了患者病区外的安全[6]。 一旦发生意外,可通过腕带上的信息与患者所在病区取得联系, 以便及时给予更准确的处理和救治。

1.2 保障了查对制度的有效性 患者佩戴腕带后,护士进行护理操作、转运以及交接患者时,先使用口头询问查对,再对患者佩戴的腕带进行双核查,以确保查对信息准确, 避免了因查对不准确而引起的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7]。在进行任何治疗操作前严格执行腕带双核查,保证了查对制度的有效执行,使得核心制度落实更加有效。

1.3 规范了医院管理 腕带双核查能有效防止因错误识别患者身份引发的医疗事故或纠纷, 提升了护理质量,而它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 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8]。 手腕带的运用完善了医院的安全管理系统,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也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

2 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情况

2.1 患者自觉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较低 王新莉[9]对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做了相关研究, 结果表明,1 298例患者中,只有587 例(45.22%)患者腕带佩戴符合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手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并没有明显改变。 2015 年蒋利亚等[10]对280 例患者做了手腕带相关调查,其中愿意佩戴腕带的患者比例为47.74%;2016 至 2017 年,邓秋媚、张素蓉、王金丽[11-13]的报告中也提到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仍不好;2017 年, 钟水英等[14]的调查中,259 例患者愿意佩戴腕带的患者占比仅为28.6%。以上研究显示,尽管利用手腕带对患者进行身份查对的优势较为明显, 但患者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仍然较低。

2.2 手腕带的佩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尽管患者在手腕带的佩戴上情况不尽如人意, 但各项调查均显示,在进行手腕带双核查时,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注及其严谨性。 会进一步赢得患者的尊重、信任与满意[15]。 护士给患者佩戴手腕带的过程中, 增加了与患者交流的时间, 拉进了与患者的距离,为护患沟通增添了新的渠道,增加了患者的亲切感[16]。 佩戴手腕带后,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论是在病房接受各项医疗护理活动, 还是到其他科室做检查等都更加放心,也增强了其安全感。

2.3 新型腕带的研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腕带佩戴率 针对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的情况, 也有许多临床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探究改良, 研制的各种新型腕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腕带的佩戴率。 如胡筱峰等[17]提出的指纹腕带,更能保护患者隐私,核对也更加便利,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身份识别。又如梅雨欣等[18]研制的多功能腕带,除具有核对功能外,更兼具便携储药、预警、报警等多种功能,让患者认为一物多用,更易接受。 王伟等[19]研究的柔软塑料抗过敏材质的手腕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腕带过敏情况,增加了佩戴率。吴莎莉等[20]提出的水胶体额标在针对新生儿的查对应用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 手腕带佩戴依从性差的原因

3.1 对手腕带的作用认识不足 有研究[21]表明,患者对手腕带的作用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患者不愿意佩戴腕带。 患者不了解腕带的意义及腕带在医疗安全中的重要性, 有部分患者觉得佩戴腕带是多此一举[22]。 更有甚者,认为治疗或检查前的查对工作也是没有必要。

3.2 角色转换不到位 少数患者甚至认为佩戴腕带是一种人格的侮辱, 觉得只有动物和罪犯才有手环,给患者佩戴腕带是让患者低人一等。 “尊重的需要”是他们不愿意佩戴腕带的原因[23]。 也有研究者提出,部分患者从事领导工作,一直扮演指挥者的角色,不愿接受患者身份及医务人员的指导, 也可能是其影响因素[24]。

3.3 腕带佩戴欠舒适及不方便 有些手腕带的材质没有弹性,有时佩戴松紧不合适,戴得太紧不透气感觉不舒服,戴得太松容易滑脱,造成了部分患者不愿佩戴[2]。部分患者认为佩戴腕带影响了日常活动,特别是洗澡的时候[10]。 部分人群对腕带的材质会发生过敏现象,佩戴后皮肤会出现发红瘙痒等情况[24]。还有部分患者反映腕带边缘较硬,佩戴时易硌着皮肤,不舒适[25],也降低了其依从性。

3.4 医务人员腕带查对落实不到位 部分医护人员没有形成两种方式核对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未做到每次进行腕带核对[24]。 还有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量较大, 过于繁忙而疏于对手腕带的查对[26]。 更有部分医务工作者过度自信,认为熟悉患者不会出错而略过查对[27-28]。 这些医生护士做诊疗时有时未对腕带进行核对, 导致患者并没感觉到腕带在安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影响了患者佩戴的依从性。

4 小结

手腕带经过了最初的手写式腕带,到进一步的打印式腕带,再到如今的扫码式腕带的演变,虽形式在变化,但其实质的内涵并未改变,均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并且运用手腕带对患者进行身份查对在各个医院已经相当普遍,而其优势也是经过许多学者和临床实践验证,但患者对佩戴手腕带的执行力和依从性始终不高。 综上原因,既有患者自身的因素,也有医务工作者的因素。

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的意愿及依从性,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改变患者对腕带的认知,让其切实感受到手腕带的重要性; 二是要积极运用各种新型腕带,让患者佩戴起来更为舒适方便;三是要从医务人员自身着手,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加强对患者的相关宣教。

猜你喜欢

腕带依从性身份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电腕带”遏制购物欲
Misfit×Swarovski
Misfit EKOCUCLE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