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

2021-12-05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门窗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筑物建筑设计环节

孙 健 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前言

到2022年,我国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将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2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1 实现节能降耗

在建筑设计环节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需遵循能源节约这一项原则节省成本,而绿色建筑技术也能够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所有材料都能够回收再利用,满足绿色设计要求。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特别是在建筑设计环节,可充分发挥出不同资源的优势,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既能够满足建筑设计需求,也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例如建筑设计中增设雨水净化装置与水质监控设备,使水资源都能够循环利用。另外,为了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现场灌溉植被通常会调整为喷灌、微灌的方法,通过绿色建筑技术资源循环利用的融合,有效优化建筑设计效果。

2.2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绿色建筑设计均是以人的角度为出发点,制订的设计方案也是为了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因此,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必然会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环境质量、空气质量、通风设计等多个方面予以考虑。

2.3 有效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

建筑设计工作开展中采用不同种类的绿色建筑技术,可以获取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所处地区选择需要的自然资源,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与大量消耗。例如房屋工程项目在皖南部分地区,该区域气候湿润,可应用蒸发冷却技术,在建筑设计环节增设通风系统,优化现场局部环境,后期建筑投入使用、居住,其舒适度也显著提升。凭借自然资源的优势,有效减少了能源大量消耗。

2.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获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环境设计与节地规划这两个层面。建筑设计环节优化空间结构,发挥绿色建筑技术优势以保证整体设计质量,同时选择环保类型的材料,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

3.1 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环节应用绿色建筑技术,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气候特征,并且提前组织勘测,使规划方案满足绿色理念要求。通常会采用计算机设备,对勘测技术实践应用过程进行模拟。一般这种模拟方法能够清楚地了解建筑物朝向、建筑结构内部各项资源的情况,加强规划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所有自然资源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既可以加强建筑项目和附近环境的协调性,又可以避免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例如创建计算机系统专门负责平面设计调整,结合建筑平面布局结构可以调整阴影,保证内部空间通风、光照效果。如此一来,便可以降低对空调这一类设备的依赖性,既提升了居住舒适度,又实现了绿色建筑技术和建筑规划设计的优化。

3.2 建筑气候设计

建筑气候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会对建筑带来的影响,确保能够适应当地气候,这是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关键点。为了实现绿色建筑技术和建筑气候设计的优化,以免气候因素影响建筑设计效果,要立足所在地区特征优化绿色建筑技术,使不同技术功能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建议制订不同气候条件的应对方案,例如建筑设计遇到暴风雨、暴雪等恶劣天气环境,可以马上做出应对。另外,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优化建筑材料,使建筑工程性能得到提升。绿色建筑技术也可以体现在设计规范制度中,明确技术使用的要点,加强建筑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

3.3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环节通过量化分析法保证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遵循量化分析法基础理论,通过计算机设备、信息技术等展开能源资源使用、周围环境影响等各项因素的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作为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依据,切实提高资源能源使用率,凭借绿色建筑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在建筑节能设计环节应用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十分普遍的趋势,例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在现场增设通风装置,达到室内换风与制冷目的。建筑物外表面材料更换为太阳能板,白天积累的电能能够用于建筑内部楼道、电梯间等不同部位的用电需求。除此之外,太阳能板这一材料可以节约现场的土地资源,其凭借这一优势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使用,必须具备我国建筑行业领域的特色,从建筑设计需求、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可以适应不同地区建筑设计对于绿色环保的要求。结合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也要具备动态性的特点,考虑到绿色建筑涉及诸多领域,在城市建设中也需与其他行业项目彼此映衬。因此,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要以城市发展为背景,确保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之后能够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也可以拓宽我国建筑行业在绿色环保这一层面的发展空间。

4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建议

4.1 确定绿色建筑技术优化思路

要想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技术和建筑设计的优化,需要提前确定基本思路,从建筑设计各个环节与内容着手渗透绿色环保观念。立足建筑整体,考虑到气候、资源能源等各项因素,既要体现出建筑具有的功能性特点,又要满足绿色环保要求,节约资源能源。采用多元化设计方法,并且要在设计图纸的内容中得到体现,使绿色建筑技术可行性不断提升,以便在建筑设计环节可以真正实践绿色建筑设计措施。为了明确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思路,可以组建专门的团队,紧密联系各个专业人员,通过协调配合,保证建筑绿色设计效果。

4.2 搭配不同种类的建筑技术

建筑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技术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背景的一种现代化设计手段,开展建筑设计要明确节能环保这一目标。为了保证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成效,还可以搭配其他建筑技术。比如采用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环节应用能够规避因能源不足而面临的问题,也可以杜绝建筑设计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太阳能技术创建对应的系统,例如某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了屋顶太阳墙系统,按照楼层高度将太阳墙高度设置为160m。对于该房屋建筑工程而言,可以为其提供所需要的空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保护自然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另外,该建筑设置太阳墙也具有隔热的效果,可保证室内温度,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保温性,以免大量能量消耗。

地热能技术、生物质能技术也是比较常用的绿色建筑技术。通过地热能源在建筑设计环节创建资源循环系统,不仅保证能源使用满足基本要求,也可以避免能源资源的浪费。生物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设计废弃物排放系统,将建筑设计环节产生的所有废弃物转化为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4.3 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关于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环节的应用,必须有可行性高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同时为了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建议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种类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第一,透水地面设计,针对建筑工程植被、植草砖与透水砖等展开优化设计,采用生态型道路材料,使呼吸、吸收热量、渗透雨水性能得到提升。

第二,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在设计环节专门制订精装修与不同类型的装修户型设计方案,可以避免后期方案大规模调整导致的能源资源浪费。

第三,高效暖通设计,针对建筑暖通系统的设计,选择高效能暖通设备,比如VRV(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系统)。

第四,智能化设计,建筑设计全面实现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如门禁安全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既能够节省能源资源,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智能化服务。

4.4 以绿色建筑为理念优化设计方案

4.4.1 进行空间设计优化

通过建筑设计优化建筑物空间的合理性和功能性,提高建筑物利用率,这对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师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的生态地理环境。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建筑布局,更加有效地保障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环保性。比如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其他建筑、山体或高大植被等,使建筑物与周围高大建筑等保持相对合理的距离,以此降低建筑物对热量的吸收,保证建筑物自身温度的稳定。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设计,对各功能区等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功能,防止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空间浪费。

4.4.2 合理规划建筑用地。

建筑用地的使用合理性是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对建筑用地进行规划设计,要做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且对周围环境的公共设施、交通工具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研究制订相应的应对策略,达到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建筑工程施工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及出行方面造成的不便,并制订切实可行的临时性措施,降低建筑施工造成的影响。实现建筑用地的合理规划,可以更好地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原则之一。最后再对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物资材料的采购和选择方面应尽量考虑当地现有材料的选用,减少因采购、运输等环节造成的浪费。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环节决定后续施工的展开,在设计工作中渗透绿色理念、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可以从建筑原材料、现场环境与设计方案等方面节约资源能源,避免因资源能源大量耗损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发挥绿色建筑技术作用,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这是当下以及今后建筑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建筑物建筑设计环节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爆炸过后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 of sport training and general cognitive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