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

2021-12-05卢山雄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门窗 2021年1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小镇

卢山雄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1 前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的影响下打造特色小镇,不仅能够丰富传统小镇的建设内涵,同时也能够顺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相关人员需要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树立创新理念与优化意识,并充分的协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通过打造资源节约型生态环境,完善区域化的生态格局,进而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果。

2 城镇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2.1 市场主导片面化,发展布局不均衡

2.1.1 区域发展不均衡

城乡体制的分割与地理环境的多样化,促使城乡的区域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的状态,再加上经济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城镇的数量与规模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区别。

2.1.2 城镇布局不合理

城镇建设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导致资源的利用效率逐渐降低,且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使部分行业的生产能力已经逐渐呈现出了过剩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建筑空间的拓展,还带来严重的环境资源破坏问题。

2.1.3 城镇规模与结构的不合理状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经济、政治以及公共方面的资源产生了过度集中的现象,因而带来了交通、住房、环境、资源以及人口等多方面的城市化问题,降低了群众的幸福感。当小城镇的规模偏小,且发展空间不足时,则难以为社会群众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

2.2 缺乏系统规划,建设形势趋同

2.2.1 缺少科学的城镇规划建设

小型的城镇建设对土地资源要求不高,且建设成本较低,然而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城镇建设工作逐渐向外延伸,而忽略了对旧城的改造。新开发的城镇区域若缺乏文化内涵的融入,不仅会带来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也无法实现新旧城区的有机结合,从而造成了城区布局。

2.2.2 城镇缺少特色化建设

建设部门由于未能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理念,导致城镇缺少特色化的建设形式,因而难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例如:在城镇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建筑的形态具有较强的趋同性,同时也有无法保留传统的地方特色景观以及民俗文化风貌。

2.2.3 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趋同性

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并且依靠模仿大城市的布局理念实施建设,再加上在技术、人才交通等方面缺乏有利的支撑,导致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趋同性,且无法突出特色化主导产业,因而难以实现长久化发展,进而难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规划的总体要求。

2.3 过度依赖土地,社会问题突出

2.3.1 缺乏合理的土地利用制度

传统的土地利用以及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城乡流动的整体需求,再加上难以避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突出了土地利用与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农村的闲置土地较多,导致建设用地不够充足,而土地的实用效率逐渐降低。

2.3.2 城镇化人口不足

随着土地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并超过了产业城镇化的速度,从而引发了城镇的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不仅限制了人口城镇化的转型进程,还会带来财政收入局限性问题。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发展机遇与规划特征

3.1 特色小镇的发展新机遇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影响下,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综合化发展,并在创建的过程中,结合新机遇的建设优势,为特色小镇发展特征的塑造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建设部门需要保持“先治后量”的理念,同时还应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并通过打造特色化发展内涵,推动小镇的全面化发展,缓解人口密集问题。将特色化资源优势与小镇建设区域有机结合,再通过新型城镇化理念的引导,打造规范化的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3.2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相关部门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并合理的规划特色小镇的建设策略,同时发挥出小镇周边的自然优势,进而实现产业融合,为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发展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与理念支撑。同时,构建全面化的特色小镇的发展核心内容以及方针政策,有助于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以及建设进程。

3.3 特色小镇建设特征

特色小镇在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之外,还应坚持创新理念,确保特色小镇的发展能够契合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并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部门需要将网络技术与传统业态有机结合,并打造综合发展路线,同时还应协调城镇结构,实现一体化发展,再利用传统城镇的转型趋势,实现特色小镇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将新型技术、材料以及节能资源融入到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当中,满足居民对资源建设的需求,进而带动周边产业的共同发展。特色小镇在建造的过程中还应遵循特色化发展的理念,并注重特色产品的塑造与推广,打造独特的产业模式与建设风格,推动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4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特色小镇的有效措施

4.1 保持系统建设,遵循多维理念

传统的城镇建设工作已经难以顺应现阶段的时代发展要求,针对传统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市场化主导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实际作用,确保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的系统性,再通过对各项资源的统筹规划,推动区域化经济的顺利发展,而提高特色小镇的竞争优势。

4.1.1 树立良好的发展理念

从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考虑,帮助特色小镇建设部门树立良好的发展理念,再根据当前的时代形式,建立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基础的管理制度,通过对相关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正确的发展理念融入到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当中,促使此项建设内容能够顺应时代的变革需求。

4.1.2 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先进网络平台的发展与进步,相应的网络设施也不断涌现,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并加强各部门人员对特色小镇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再通过实现经济与技术的有效融合,确保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针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进行评估,并设置综合性的建设指标。此外,还应针对此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进而实施严格的管控。

4.2 完善土地制度,制定金融方案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确保相关制度能够与时俱进,及时的顺应时代的变革需求。此外,将创新性理念融入到制度的建立过程当中,并建设科学化的金融方案,进而满足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的整体需求。

4.2.1 建立土地制度金融方案

为了推动特色小镇的进步与发展,在制定土地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应融入科学的金融方案,并在实现特色小镇优质建设的同时,将社会资金引入到建设的过程当中。此外,发挥科学化金融发展模式的实际效用,并及时的引入充足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工作的顺利完成。

4.2.2 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关部门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政策方针,并将有关内容作为具体指导,及时的处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再通过加强对土地经营权利以及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进而保障土地经营权利的合法性,同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区域化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4.2.3 发挥土地制度优势

为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并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在建设特色小镇的同时,加强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同时还应重视人口转化的控制程度,确保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出土地资源的制度优势。

4.3 加强环境保护,建立配套措施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影响下,相关部门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还应充分的考虑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再通过配置有效的完善措施,落实管理制度,进而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3.1 不同要素的整合利用

加强产业的聚集程度,并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再优化人口结构,有助于推动相关部门积极的探索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并通过对区域化要素的整合与利用,确保特色小镇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政策扶持,进而广纳社会人才,使其积极的投入到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当中。

4.3.2 保障生态环保效果

实现特色小镇建设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规划特色小镇建设方案的同时,还应避免在相关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进而促使特色小镇在发展与实践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4.3.3 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

为了突出小镇的特色内容,并发挥出区域位置、人口结构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建设优势,相关部门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确保特色小镇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5 结束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发展影响下,特色小镇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逐渐凸显出了部分问题与不足。为了发挥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质效果,并推动此项建设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坚持因地制宜以及创新发展的理念,积极顺应时代的变革趋势,再建立有效的整改措施以及管理制度,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进程,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发掘出特色小镇的资源价值。此外,充分的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整体要求,并突出小镇的特色性质,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CK小镇”的美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熊的小镇
文化边城镇远
小镇(外一篇)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