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针灸与血管痉挛的关系

2021-12-05LeeD,周海琪,张长杰

中国康复 2021年5期
关键词:迟发性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约50%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将导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DIND)。由于针灸在东方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本研究探讨了针灸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包括了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的患者。所有参与者均接受尼莫地平治疗,同时接受预防性治疗和一般治疗。随机分为针灸组,电针治疗双侧以下穴位,即PC6(内关穴)、ST36(足三里穴)、ST43(陷谷穴)和SP4(公孙穴),每日20分钟。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接受假针灸治疗。我们分析针灸组22例,对照组24例的结果。针灸组DIND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为20.8%(P=0.418)。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针灸组为9.1%,对照组为25%(P=0.247)。血管痉挛相关梗死的发生率对照组为16.7%,针灸组为4.5%(P=0.349)。针灸组治疗结束后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长期随访时,针灸组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1)。结论:这项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初步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与降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有关。

(周海琪 译)

Lee D,et al.Efficac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to Prevent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20,26(12):1182-1189.

中文翻译由 WHO 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组织

本期由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张长杰教授 主译编

猜你喜欢

迟发性蛛网膜下腔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ADC值在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价值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