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权县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1-12-05蔡尚忠侯景旗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民权县播量精量

蔡尚忠 侯景旗

(民权县程庄镇人民政府,河南 民权 476800)

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人口多、面积大,属于河南省的农业大县。民权县小麦种植量占其农作物总种植量的60%以上。为了提高小麦种植效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近年来民权县大力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 深耕整地

深耕是实现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前提之一。深耕可以提高土壤的活性、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加速土壤矿物质养分的利用和有机质的分解,也能够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深耕还可以改善土壤供肥性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深耕后如果不细耙,土块多,会影响播种,所以必须将深耕与细耙结合,并耙实、耙透、耙细,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无残茬和土块的效果[1]。

2 土壤处理及土壤培肥

2.1 土壤处理

利用3.0%敌委丹、2.5%适乐时等杀菌剂500倍液,防治苗期猝倒病、根腐病等病害,药物要渗透到土壤10~15 cm深处。667 m2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 mL或50%辛硫磷50 mL,与细沙或细沙土30~40 kg混合均匀,之后翻入土层与土壤拌匀,可防治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2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一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能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将秸秆堆沤后施入土壤,能够增肥增产、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重减轻,从而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一般可增产5%~10%。

2.3 土壤培肥

小麦667m2产量在7 000kg/hm2左右时,一般需667 m2施有机肥1 800~3 500 kg。另外,每667 m2可施硫酸锌1 kg、硼砂0.5 kg、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 kg、磷肥50~100 kg。氮肥要深施,磷肥要浅施,以利于培育冬前壮苗。

3 选用优良小麦品种

3.1 品种选择

在小麦品种选择上,可结合当地的土质、气候、以往栽培经验等进行选择。民权县主栽小麦品种为中筋小麦,主要有商麦156、周麦22、豫麦49、矮抗58等品种,这些品种均具有高产、抗倒伏、抗干热风等特性。

3.2 种子选择及处理

选择良种后,要精选种子,要选用饱满度好、均匀度高、抗逆能力和丰产性能高的种子。精选可以清除杂质、瘪粒、病粒及杂草种子,保证种子粒大、饱满、整齐,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田间成苗率,有利于培育壮苗。

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①药剂拌种:每10 kg种子用50%辛硫磷20 mL或2%立克锈10~20 g或15%三唑酮20 g拌种,能有效预防病虫害。②包衣:每10 kg种子可用2%适乐时10~20 mL拌药包衣,不但省工、省时、省成本,而且种子成苗率高,有利于培育壮苗,增产效果显著。

4 播种

4.1 播期

不同品种小麦的最佳播种期有所不同,按照其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期是冬前形成壮苗的关键,也是小麦高产的措施之一。应根据不同小麦品种,选择适当的播期、播量,暖冬年份应适当推迟播种。民权县冬小麦播种时间为每年9—10月;半冬性品种在10月5—15日播种最佳,最晚不迟于10月20日;春性小麦品种以在10月20日前后播种为宜。

4.2 播种量与播种方式

精量、半精量播种是小麦高产、稳产、低耗、经济效益高及生态效应好的基础,以扩播幅、增行距,改变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实现播量准确、籽粒分布均匀。适当降低基本苗,能使麦田群体较小、动态结构合理,使小麦个体发育健壮,穗足、穗大、粒重,达到高产目的。小麦精量、半精量机械条播机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3~5 cm,行距22~25 cm。播量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地力不是太好,需适当增加播量;高产田应适当降低播量。一般播种量为精量播种120~150 kg/hm2、半精量播种10~12 kg/hm2,早播宜少,晚播可以适当增加播量。每推迟1 d,播量增加3.75kg/hm2,确保苗全不断垄[2]。

5 加强麦田管理

5.1 前期管理

5.1.1 浇水。麦田冬前肥水管理应在全苗均匀的基础上,因地、因苗进行,确保麦苗安全过冬。对于土壤墒情差的麦田和秸秆还田后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温度稳定在3~4℃时,及时浇灌越冬水,促进根系生长和植株分蘖。

5.1.2 除草与镇压。冬前要科学防除杂草、划锄镇压。对于禾本科杂草,可使用3.0%甲基二磺隆或3.6%甲基二磺隆+2.0%甲基碘磺隆兑水喷雾防治。对于阔叶杂草,可用使用二甲四氯、苯磺隆、苄嘧磺隆、双氟磺草胺和唑草酮+2,4-D异辛酯兑水喷雾防治。此外,当土壤板结时,要及时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对于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的地块,一定要进行冬前镇压,防止吊死苗。

5.1.3 病虫害防控。在小麦生长前期主要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小麦锈病。对于小麦纹枯病,可使用苯甲·丙环唑、烯唑醇和戊唑醇等药剂,在小麦发病前喷药防治,发病严重时需增加喷药次数,至少喷药2次,间隔5~7 d喷一次药。对于小麦锈病,应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喷施20.0%三唑酮乳油或者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

5.2 中后期管理

5.2.1 施肥。氮肥后移施肥技术可使小麦籽粒饱满,品质提高。拔节期也就是3月上中旬,喷施丰优素,以壮秆、促穗、防倒伏;扬花后5~10 d,喷洒微肥和磷酸二氢钾,以改善籽粒商品外观,提高小麦产量。在小麦拔节及孕穗期,重施追肥,每667 m2施10~15 kg尿素,并立即浇水。此后,为延长叶片功能与根系活力,对氮磷钾不足的麦田,叶面追施2.0%~3.0%尿素溶液和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

5.2.2 浇水。小麦生长中后期一般以浇麦黄水为主,但是否要浇麦黄水,需依据小麦的实际种植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如果土壤严重缺水,则需要浇灌麦黄水。此时浇水不仅可以缓解旱情,而且有助于减轻干热风危害、提高粒质量。浇水时间必须是小麦黄熟,即收麦前7 d左右。

5.2.3 病虫害防治。在4月上旬,每667 m2用20.0%粉锈宁乳油100 g或15.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 g,兑水50~70 kg,用拧掉旋水片的喷雾器顺垄喷浇小麦根部,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每667 m2用20.0%粉锈宁乳剂50 g,兑水60~70 kg后喷施,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每667 m2用10.0%吡虫啉或3.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 g,兑水50~60 kg喷雾,治防治小麦蚜虫。每667 m2用2.0%阿维菌素15 mL,兑水30~40 kg喷雾,防治小麦红蜘蛛,兼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4]。

6 适时收获

掌握最佳收获时机、适时抢收是小麦丰产丰收的最后保证[5]。小麦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品质差、秕粒多、粒质量降低,易造成减产;小麦收获过晚,植株完全干枯,小麦的茎秆、叶以及根不能再制造和积累养分,但是小麦自身仍需要消耗养分进行呼吸,因此容易导致麦粒养分倒流入秸秆,导致粒质量下降,每667 m2减产30~50 kg。另外,收获过晚易折秆、掉穗、落粒,从而影响小麦产量。据测定,一般以在蜡黄末期收获小麦为宜。此时小麦茎秆全部变黄色尚有弹性,叶片枯黄,籽粒含水量在22%左右,较为坚硬,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色泽,此时收获经济效益最高。

猜你喜欢

民权县播量精量
河南民权县:基层巡察紧盯民生解民忧
南阳市优质小麦豫农516播量优化试验
正负气压组合油菜精量排种器锥孔盘排种性能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玉米精量播种机单体驱动器设计与试验
棉花精量穴播器取种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不同播期播量对轮选266小麦产量的影响
粘土地不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基于小波分析的民权县降水量周期规律研究
民权县计生协开展“青春无限、关爱健康”徒步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