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藤材和藤产品术语》 国际标准解读

2021-12-05李荣生刘杏娥汪佑宏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名词术语棕榈章节

李荣生 刘杏娥 汪佑宏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 510520;2国际竹藤中心北京 100102;3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230036)

2021年2月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Vocabulary related to rattan materials and products(编号:ISO 23066:2021) 标准[1],中文名称为《藤材和藤产品术语》,这是ISO发布的首项藤类国际标准,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委员会(ISO/TC296) 自成立以来发布的第5项ISO标准。标准归属于木材、原木和锯材 (ICS:79.040) 中的木材科技名词类别(01.040.79),标准的制定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第1、12、13和15项目标。该标准目前只有英文版,在ISO网站需要付费才能下载该标准电子版或获得纸质版,也可通过标准或文献服务机构代购,还可以在线免费阅读其内容(https://www.iso.org/obp/ui/#iso:std:iso:23066:ed-1:v1:en)。

作为起草该标准的中国专家,为帮助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使用者了解更多信息,对其进行深一步解读。

1 标准制定背景

棕榈藤是原产于旧大陆泛热带地区的棕榈科藤本植物,它们的茎干具有一定韧性和强度,是制作家具、容具、席具、装饰和工艺品的材料之一。与木材、人造板、金属、塑料等材料及其制品相比,藤材及藤制品具有自己的特点,具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棕榈藤利用历史非常悠久,在东南亚、南亚、非洲中西部和华南都有利用历史的痕迹,藤材和藤制品为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了诸多方便。20世纪70年代,藤材和藤制品国际贸易量和涉及国家或地区快速扩大,藤行业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纽带、南北合作的桥梁。目前参与藤材和藤产品国际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东南亚、南亚、欧洲、非洲中西部,以及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藤材和藤制品均有本土语言的名称。因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贸易国之间藤材和藤制品存在一物多名、异名同物的现象。此外,藤行业涉及育藤人、采藤人、藤材商、藤制品生产商、贸易商等生产流通从业者和林业部门、税收部门、海关部门等政府管理部门,行业不同位置的人员和部门对于同一藤材和藤产品的名称也常存在差异。语言和行业上下游的差异致使藤业管理部门和行业交流存在一定不便,国际贸易和行业内上下游人士为此困扰多年。本标准基于解决上述差异和困扰而提出。

2 标准制定过程

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同意设立竹藤技术委员会 (TC 296) 后,国际竹藤组织(INBAR) 就将棕榈藤标准化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并积极争取成为ISO/TC 296的联络组织之一。2017年5月INBAR竹藤标准化项目部负责人Rene Kaam开始组建棕榈藤开发利用技术顾问委员会,成立棕榈藤核心专家组,向ISO/TC 296提交新标准项目提案,于2017年8月22—24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TC296第2次全体大会上通过立项决议。随后INBAR根据ISO标准编制工作要求在TC296下成立第4工作组——棕榈藤组,成员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加纳和乌干达等国家,遵从规范的标准草案制定程序,开始国际标准项目制定工作。经过多国专家广泛讨论并最终完善,本标准在2020年12月通过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 投票之后,于2021年2月正式发布。

3 标准编制原则

标准的编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尊重行业现状

即以行业现在使用的名词术语为基础,对其进行规范描述,避免创造新的名词术语。

3.2 遵循从原料到产品的工业转变流程

标准章节间遵循从原料到产品的工业转变流程,不收录棕榈藤的植物纯分类学特征、系统发生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分子遗传等基础性和科研性的名词术语,从棕榈藤植株采伐后变成加工业原料开始,沿着其加工流程,到消费者购买使用的藤的最终产品结束。

3.3 脱虚向实

标准以藤材和藤制品等实物名词为主,不收录如干燥、漂白、熏蒸、拗直等生产工艺的名词术语,其原因在于这些加工工艺会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消费者关注的是藤制品,而非其生产工艺,因此本标准不收录工艺方面的名词术语。

3.4 国际性

标准收录进入国际贸易的藤材和藤制品名词术语,没有国际贸易的藤材和藤制品名词术语不收录。如原藤加工产生的边角料,一般都在当地用作家具的填充料或燃料,没有进入国际贸易市场,本标准没有收录。

3.5 概括性

藤制品如果根据其造型、规格、用途,具有上千种,特别是工艺品的种类数量之多难以枚举,要完全收录存在困难,对此本标准对其进行概括,形成可以枚举的几大类。

4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正文分为4章节45条,其中第1章节原藤采收共11条,第2章节棕榈藤共5条2小条,第3章节中间产品有5条13小条,第4章节藤制品共有9条。

4.1 原藤采收

本章节是标准正文的起始章节,始于植株的采收。对rattan的定义,像中文一样,英文名词也有一词多义,而标准中要求一词一义,因此如何取舍rattan的本义和延伸义。在本标准中将rattan定义为本义,即是一类植物;将cane定义为rattan的延伸义——原藤。在植株采收阶段,涉及的名词有棕榈藤(rattan)、藤茎(rattan stem)、原藤(rattan cane)、轴鞭 (rattan cirrus)、鞘鞭 (rattan flagellum)、藤叶柄(rattan petiole)、鲜藤(green rattan cane)、成熟藤(mature rattan cane)、藤茎梢(rattan shoot)、藤刺 (rattan spine)、藤叶鞘(rattan leaf sheath) 等,标准对这些名词术语进行了定义。而原藤采收之前的培育名词如造林密度、种源、苗木年龄等名词术语不收录。

4.2 原藤

本章节主要对原藤的外表和横切面指标做了规范描述。涉及的指标有藤节(rattan node)、藤节间(rattan internode)、藤表皮(rattan epidermis)、藤肉(rattan flesh)、藤径(rattan cane diameter)、大径藤 (large diameter cane)、小径藤 (small diameter cane)。这些名词术语是对原藤外观质量评价的指标。对于原藤的力学特性、内含物等需要复杂测定和实践上少用的名词不收录。

4.3 半成品

原藤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才能形成终成品,而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分工精细,中间工序可以作为独立经济行为存在,即使加工后形成的产品不是普通消费者的最终成品,但同样可以作为商品交易。中间工序生产的产品即为半成品。以原藤为例,经过抛光或打磨以后形成的产品是家具制造的原料,但其仍为一种贸易的产品。基于工艺的多样性和生产的多个步骤,半成品的种类比较多样且可以枚举,因此本章节是条目数最多的章节,包含原藤杆条(rattan pole)、原皮杆条(unpeeled rattan pole)、去皮杆条(peeled rattan pole)、粗理原藤 (pre-processed rattan)、油浴藤 (oil-cured cane)、熏蒸藤 (fumigated cane)、漂白藤(bleached cane)、藤裂材(rattan derivative)、藤皮(cane peeling)、藤芯 (cane core)、藤笪(cane webbing) 和藤缏条(cane braid) 等。

4.4 藤成品

藤成品是消费者最终使用的终产品,主要满足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审美需要。本章节的条目数没有半成品的条目数多,并不是说藤制品种类少,而是藤制品种类有成百上千种,难以完全归纳在本标准中,因此将其高度概括为几大类,如藤家具(rattan furniture)、藤篮(rattan basket)、藤席(rattan mat)、藤杖(rattan walking stick)、藤球(rattan takraw ball)、藤棍(rattan martial pole)、藤鼓棒(rattan mallet stick)和藤工艺品(rattan craft product)等。

5 标准的推广应用

标准的推广应用应该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即由国际机构、各国政府部门在管理业务范围内将该标准作为业务验收或评价的依据,从而树立标准的权威性,促进标准的使用。对于贸易双方,可能会约定交易商品的具体种类和规格,甚至封存货物样品作为货物的质量凭证,因此对于贸易双方,本标准可能不足以作为交易标准。如果中国用户对本标准的使用有反馈意见或疑问的话,可以通过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 向ISO/TC 296直接反映。

猜你喜欢

名词术语棕榈章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常用医学名词术语的规范表达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棕榈树
棕榈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