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昌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2-04钟元王立峰李兴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西昌市农田水利管护

钟元 王立峰 李兴

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凉山

近年来,西昌市随着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农田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业产业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设施农业转变,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品牌效应越做越强。

1 西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1 统筹协调,整合实施

成立了西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农业农村、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为成员的西昌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从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全市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扩大资金来源,提高建设标准,努力将项目区农田建设成为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实现新建即终建的目标,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的现象发生。

1.2 实施成效显著

按照《西昌市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十二五”以来,西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整合市财政、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项目,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个,累计投入涉农项目资金9.7亿元,在礼州、安宁、樟木箐、裕隆、高草、佑君、经久等12个乡镇建成8000hm2“三网”配套、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同时,配套新建各类型灌排渠系1200km,新建各类田间道路560km;实现年新增农业产值14400万元,直接受益农户15万人,年人均纯收入增加768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推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增强了农田排灌能力、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率,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单位面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2019年机构改革后,西昌市把以前分散在各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整合并入到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管理实施,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由“九龙治水”变为“一龙管水”。但随之而来的是,财政资金投入由原来整合实施的9万元/hm2,减少为现在的4.5万元/hm2,单位建设资金标准缩减了一半,项目建设存在从“三网”配套降为“一网”辐射的风险和压力,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严重不足,难以支撑项目区开展大规模产业升级。

2.2 部分乡镇农民建设积极性不高

西昌市属于西南横断山脉地区,市域内地形地貌分为河谷平原、二半山和高山,二半山和高山地区因其海拔较高、坡陡沟深,农产品种植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生产方式以传统方式为主。农业生产效益低,导致农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积极性;加之,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为45岁以上农村人口,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受传统农业种植观念的束缚,对改变种植模式、推动产业升级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热情不高,制约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西昌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速度和规模严重滞后。

2.3 水利设施产权未落到实处

多年来,西昌市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均由业主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向下分解,要求逐级签订协议到以户为单位的水利设施产权所有人。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产权制度改革仅停留在村组层面,水利设施产权仅分解到村组,未向下落实到户,加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公共设施,农户集体都在使用,农户对水利设施产权认识仅停留在使用权层面,未肩负起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职责,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村组管不过来,农户用而不管”的局面,造成了水利设施老化程度加剧,从而影响到农田灌排。

2.4 工程管护制度有待完善

长久以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工程建设,但对工程建后管护工作重视度严重不足,几乎无任何人、财、物的投入。在基层乡(镇),没有配备专职、专业的乡(镇)水利技术人员,乡(镇)、村组也缺少工程管护经费,无力支付管护人员工资和开展水利设施损毁维修工作,因此,也就造成“水利设施无人管护、淤塞损毁无人修”的被动局面;加之农民也缺乏自觉管护的动力,致使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政府管不到”的“三不管”境地。

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3.1 整合涉农项目,统筹规划实施

一是由西昌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统筹,将水利部门的水利设施建设、自然资源部门的土地整理和发改部门的预算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进行整合,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实现多方投入、集中连片建设,努力提高单位面积财政资金投入;二是在适当降低年度建设规模的前提下,保持市级配套资金规模不变,从而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单位面积财政资金投入;三是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各类资金资源投入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通过增加有效资金投入,落实“建成一片完结一片”的首要目标,实现“三网”配套一步到位,以便将项目区建设成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示范区,确保项目区十年不落后、不改扩建,促进农业升级、产业兴旺。

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建设积极性

以二半山和高山地区为主,在全市农业发展滞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宣传力度。一是组织当地村组干部、愿意干事创业的青年才俊和德高望重、话语权重的农户,到水利设施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将好的思想带回当地进行宣传;二是在当地先行开展小范围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转型示范,以示范区带动广大水利设施建设薄弱地区,让农户切身感受到水利设施建设带来的好处,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的认识,增强其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渴望,进而使农户由“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进而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速度和扩大建设规模。

3.3 落实水利设施产权主体

建立健全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将各级落实产权制度的效果纳入年度考核,层层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由村组将水利设施分段、分片登记造册,沟渠、农桥、涵管等设施均予以登记,把产权落实到具体农户,在水利设施上粘贴写有工程名称、数量、产权人等信息的标识牌;年底对产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张贴红黑榜,对得分靠前的农户给予褒奖,对排名靠后的农户予以教育和处罚。同时,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农户可转让水利设施使用权,将产权内的水利设施作为股本,进行入股分红,增加农户收益,增强农户对水利设施的产权意识,实现水利设施有人管,延缓其老化速度,增加其使用寿命。

3.4 完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经费

明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建立“水利设施产权属于谁、管护主体就是谁”的管护制度和管护目标考核制度,把工程管护与绩效考评挂钩。多渠道多方式筹集管护经费。一是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结余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工程管护;二是将个体农户、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使用的水利设施,工程管护责任交由其自筹资金进行管护;三是将水利设施按投资额折算成股份,入股专业合作社变为集体资产,将分红收入用于管护。形成“谁受益、谁负担”的良好工程管护局面,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猜你喜欢

西昌市农田水利管护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对策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成效分析
西昌市棚中棚早春黄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