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文物”:山东省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2021-12-04孟令谦

人文天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山东省文物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作为文物大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实推进文物工作,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显著。为进一步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尤其是加深广大群众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了解,权衡经济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人文天下》编辑部对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孟令谦进行了本次专访。

编辑部:请您介绍一下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的性质和职能有哪些方面?

孟令谦: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是隶属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前身为1992 年成立的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是山东省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物保护专业机构,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主要职能是承担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规划、设计、保护与研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合作,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

我院人才梯队完善、学科覆盖全面,从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高级职称,到传统工匠、专业技师一应俱全。已承担并完成各类文物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设计600 余项,文物保护工程200余项,荣获国家级、省级相关部门颁发的荣誉和奖项30 余项,为我省文物保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部:目前文物保护越来越受关注,通常理解的“文物保护”是对器物、古董等的修复,那么“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对象是哪些?有何意义?

孟令谦:习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我国《文物保护法》将不可移动文物划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六类,又根据文物价值不同,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个等级,以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就像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了历史的演进、时代的更迭。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使这些文物得到科学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使赋存在文物上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焕发蓬勃生机,成为不断加强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孟令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落实到文物建筑修缮具体工作,可进一步诠释为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这“四原”原则。

所谓“原”,就是在文物本体上发现的所有痕迹,不仅仅是指建造之初的,也包括了后来不断演变、维修中形成的。不同时期在文物对象的总体形制、结构构件、各类材料做法等方面都会留下印记,通过对这些印记的调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文物对象的状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还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建造技艺和工艺水平,充实建筑历史。

遵循好“四原”原则,研究是前提。比如调查文物对象不同历史时期的状态和使用功能,确认其本身材料的构成、配比和性能,对拟采用的保护材料进行试验分析等。我们应该加强对“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的深入研究,结合文物对象的不同特征,结合当前社会环境所能提供的空间条件,对“四原”原则作出更细致、更客观、更合理的解释。通过对保护项目获得的文物对象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等信息进行系统汇总整理,形成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技术的基础资料,指导具体工程实施。

编辑部:山东作为文物大省,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或出台了哪些政策?在哪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孟令谦: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受黄河文明、儒家文化的深厚滋养,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全省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 万余处,有世界文化遗产4 处,居全国第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 处,居全国第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711处,居全国第一;93 个县市区列入第二批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居全国第一。

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落实中央部署、健全文物法规、规范工程管理等方面卓有成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3 家部门印发《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积极梳理文化遗产资源,理清重大项目;正在编制《山东革命文物片区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将推进一批保护利用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从亚马逊公司制定的格式条款的形式来看其 “格式条款”用较小且色度较暗的字体显示在网页下方,说明是存在的但并没有以明显的提示方式来告知消费者,对此法律应该如何规范呢?以下将从我国的实体法出发分析目前的规定,再结合案例中法官的判决进行探讨,最后进行总结。

编辑部: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作为服务于全省的文物保护专业研究机构,前期的主要成果和目前重点工作有哪些?

孟令谦:我院始终坚持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恪守初心、强化担当、服务大局,助力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承担了《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规划(2012-2030)》及多项大运河保护工程设计,重点剖析开凿发展历史、全力研究水文地质与水利技术,为大运河申遗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和保障。全程参与齐长城资源调查,《齐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荣获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奖,“齐长城总体保护技术研究”荣获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对策研究”“文旅融合下的大遗址活化利用研究——以焦家遗址为例”等课题顺利结项。《山东省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山东省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规范》开创了我省文物保护领域标准化建设先河。先后完成曲阜三孔古建筑群、泰山古建筑群、蓬莱水城、青岛八大关近现代建筑群、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山海关古城墙、重庆市奉节白帝庙等省内外文物保护项目,皆成为带动当地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标杆。

当前的重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期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山东省齐长城遗址保护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等编制工作及重要点段工程实施。二是开创革命文物保护新局面。在全省革命文物普查的成果基础上,编制完成《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高质量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在建党百年之际作出革命文物资源大省应有的成绩。三是加大石窟寺、石刻保护研究力度。以正在开展的驼山石窟勘察研究项目为依托,从危岩体加固、安全防范、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三维数字虚拟展示等多方面,建立研究性保护机制。

编辑部:据了解,为给山东省文旅厅制定《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于2019 年至2020 年,开展了1949 年以来全省最大规模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实地摸底调查,请问本次调查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孟令谦:革命文物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革命文物工作,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担当。

山东省革命文物数量大、分布广、类型丰富,调查难度大。我院探索科学有效的调查方法和对策,于2019 年12 月14 日至2020 年1 月17 日,历时35 天,圆满完成了泰安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试点工作,相关经验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在调查试点成果的基础上,于2020 年5 月至12 月,全面启动山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工作,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首次进行全省性的、系统性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实地摸底调查。古建院分设若干小组,配备专业的拍摄器材,设计科学的记录表格,分批深入山东省16市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革命文物基本信息、保护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尽管革命文物普遍分布在路途偏远、地势险峻的地点,尽管工作环境较差,同志们仍心怀敬畏、不惧艰辛,逐项攻破难关,不仅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获得一致赞誉。

至2020 年12 月初,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工作圆满结束,共调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及革命文化相关历史史迹近2400 处,其中新发现700 余处。此次全面系统的摸底调查,为夯实全省革命文物基础工作、公布全省革命文物名录、编制《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部:不可移动文物因其“不可移动性”与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古建筑、传统街区等很多就在城镇中心,那么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矛盾?

孟令谦:不可移动文物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财富,是反映了各个时期发展历史的载体,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普遍价值,随着历史变迁,不仅代表了历史,还是城市文化的沉淀和体现。

一方面,不可移动文物已成为一座城市的独特名片,只有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些文物资源,才能让城市建设独具特色,延续城市独有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特性,而且这些文化特色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支持,充分利用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让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做好城市规划与文物保护工作的衔接,是避免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项目伊始,应充分考虑选址及其周围环境,将文物保护纳入重要的讨论范畴,将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形象的基础,保留和传承地域文化、民俗习惯、民居形式,不失为兼顾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措施。

再一方面,因地制宜,将不可移动文物充分利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方式。经过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尘封多年的齐鲁大学广智院已作为齐鲁医院院史馆再度开启;周村李家疃明清古建筑群、长清方峪村传统古村落守护着石板路上的乡村记忆;刘公岛北洋海军机器局、工程局、鱼雷修理厂等房屋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培训基地。

所以,文物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并不冲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要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

编辑部:请您谈一下对行业的展望如何?

孟令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十四五”规划纲要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明确提出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系统部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大工程项目,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然构建。

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面对新形势下文物事业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古建院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提高文物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途径,积极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文物事业,引导文物从业单位和个人规范发展。以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为指引,响应省文旅厅的战略部署,以科研计划实施、规划设计落地、人才队伍建设、国内外合作平台搭建等为抓手,对接“十四五”期间国家、省文物保护重点实施项目,做好具体实施工作。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山东省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