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研究

2021-12-04蒋成军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监理轨道交通标准化

文/蒋成军

1 前言

目前,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行中,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不断优化,大大提升了地上交通通行量,且其伴随着快速、便捷、安全等特性备受大众喜爱,逐渐成为大众首选出行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中把控安全质量是关键,保障大众出行安全基本诉求,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关键性

现如今,城市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中,因工程难度大、施工时间长等因素影响,造成建设施工中意外事件频发,而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植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建筑意外发生概率。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等级可根据事件发生的概率分为1 级、2 级、3 级、4 级四个等级,可参考如下表1进行分级。

表1 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描述及其等级

科学预防与操控诸多不可预见潜在风险,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意外事件产生的负面作用。基于此,相关单位务必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提升整体工程品质,确保大众人身与财产不受损害,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基础水平。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流程中遇到的难题

3.1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准不符合要求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施工企业是完成工程的主力军,但是部分施工企业完全忽略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相关工作,尤其是现场遭遇难题无法第一时间回馈,极易错失处理难题的最佳时机;再加上国内施工技术员学历参差不齐,部分施工企业管理上的缺失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前线施工技术员。另外,施工技术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也会干扰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整个品质。

3.2 监理企业未按合同执行监督任务

监理企业务必承担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监督任务,及时筛查施工流程中不合规的隐藏风险,与工程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建筑品质。

然而,在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监理企业易造成无法积极履行监理工作,使施工风险扩张。

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间非常长,监理企业未按照规定收集与比较场内具体情况,无法探寻出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对于施工场地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

3.3 安全费用拨款不及时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中,要想应对意外事件,就要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在制定应对策略中,不但要储备大量人力,同时还要有费用支持。然而,本来安全费用就需要设立专门资金来应对意外事件管理与处置,再加上建设企业对于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此项安全措施费用无法按时拨款到需要的地方,造成安全管理中部分技术措施不能顺利展开,进一步加大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潜在风险[1]。

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分析

4.1 提高施工技术员自身综合素养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为系统性超强的工作,整个队伍务必有坚定统筹理念,在城市轨道交通建造中密切配合,进一步强化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流程。管理层需要定时定点地展开各种培训,日常主动灌输安全管理的关键性知识,进而有效提升施工技术员安全责任意识水准与标准化管理观念。相关培训活动不可流于表面形式,因此相关单位有必要实施职业技能评判或者特种设备操作的测验,并最大限度地模仿施工现场中极大概率发生的意外情况,从而训练施工技术员在危机状况下的规范操控技能,在大量实践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整体队伍综合素养。

4.2 利用创新的安全管理模式

创建合情合规的管理机构,提升安全管理相关工作成效。比如:指定有关人员把管理工作切割成不同的几个单元来达成。另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呈现出庞大繁杂的程序与细节管理特点,科学规划安全管理模式不但使管理层能够清楚自身工作流程,同时也是判定安全管理工作是否达标的方法,在高效推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确保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顺利实施。此外,利用信息化方法合理规划装置的应用与维护,能够进一步提升设施使用率,降低技术员劳动强度。拟定科学的工作程序不但能系统性计划每项施工流程,同时也可制定出更加优化的施工方案,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

4.3 加强协同管控机制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为系统性工程,不可单纯借助独立步骤的优化改造,相反务必重点关注多环节、多系统、多部门的协作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建造工程大型项目中,针对安全管理全链条中的关键元素务必重点关注,不要光看施工阶段的问题,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推断潜在的风险,探寻出处置危险状况的最优方案。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造中务必高度关注每个阶段的安全管理,做好事前预防与事后善后工作。意外事件的产生不仅仅是独立部门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勇于担负起自身职责与义务。基于此,在安全质量管控实践中,应加强每个方面的决策与统筹,让每个部门由被动到主动沟通,最终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2]。

4.4 强化施工进程中监测管控

城市轨道交通深基坑、盾构隧道等工程施工中,务必筛选信誉优良、实践丰富、专业水平技能高的第三方检测企业执行工程的调查解析任务,具体包含:工程施工区域及其四周环境道路、建筑物与管线等。一般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造设立三层防线,首先,施工企业牵头监测任务;其次,建设企业委托第三方监测企业来执行监测任务;最后,监理企业针对第三方监测行动实施监督,针对施工企业牵头的施工监测结果与第三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对于完成设置的预警值、控制值或者显著不相符的信息实施二次审查,同时邀请工程各方及其专家实施解析处置,尽快采用针对性的策略实施处理,以此保证施工安全。

4.5 重要节点施工前条件验收

深基坑开挖、盾构进出洞、联络通道、隧道工程穿越障碍物等重要节点施工前,务必遵照建造、勘察、设计、监理与施工企业等相关筹备工作实施查看,一旦查出工作不符合规定的重要节点,则要二次施工,直到验收合格之后,才可步入下一个施工环节。

4.6 动态管理潜在安全风险

参照施工场地人力资源匹配状况,科学安置专业人员针对施工场地潜在的安全风险实施筛查。一般筛查方法有项目部与施工企业展开地季度查看;建造与监理企业巡检,主管部门的督查等,以此保障筛查潜在安全风险的综合工作可顺利执行下去。此外,专业人员务必将筛查中找出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行跟踪记载,从而完成动态管理。

4.7 执行信息化监控方法

轨道交通项目呈现出地质状况勘察非常困难且施工技艺繁杂等特性,要想提升整体工程施工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准,需要相关单位积极推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平台系统及其视频监控系统,针对施工场地进行监督与管控,保证尽早发现险情同时估值得当,把安全风险控制在科学范畴内。

4.8 严格把控地质超前预控关口

借助勘探、物理勘探等技术方式确定工程所在地区中水文条件、工程地质等状况,对于其中发生的不良地质状况进行处理,参建单位务必重点关注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以最大程度将风险缩减到最小。

4.9 强化工程监理

在施工设计制定完备后,监理企业务必仔细核对施工设计中的安全技术策略,保证有关安全技术方法达到建设强制性指标。建立企业需对施工实践中的关键施工位置、施工步骤与施工流程实施高效监理,且采用重大潜在安全风险、事故监督修正与报告责任制度。

4.10 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造的科技含量

引进世界上先进的设施,吸取创新技术与技艺,立足于目前建设科技水准,主动探究新设施、新技术、新技艺,借助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准。坚定执行机械化生产方向,减少人工损耗,将绝大多数工作借助设备来实现;同时,引入创新建设设施,完成自动与远程操控,按照规定时段实施设施应用状况的监测与故障判断、维护保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实质为持续探寻问题与处置问题的流程。在施工中参与的各家企业务必强化安全管理观念,引入创新管理模式,持续提高自身技术水准,在相互协作中共同达成建造工作,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造水准,从而为加速国内城市化与现代化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监理轨道交通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无线传输应用
标准化简述
水利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房建监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