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稻野香优699在延平区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2021-12-03徐康明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稻分蘖基肥

徐康明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农技站,福建南平353001)

近年来,由于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增加。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2020年南平市延平区引进野香优699作为优质稻后备展示品种进行示范栽培。野香优699是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采用恢复系福恢699作为父本,用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三系不育系野香A作为母本杂交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012),2019年获得福建省第十届优质稻米品鉴金奖。2020年野香优699被引进到延平区进行多点示范栽培展示,结果表现出米质优,有茉莉花香味、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高、抗病性强、生育期较适中、适应性较广等优势,可以在延平区作中稻推广种植。现将优质稻野香优699在延平区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2020年延平区引进野香优699作为优质稻后备展示品种栽培,在延平区塔前镇际上村际上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中稻种植0.5 hm2,平均每667m2产量620.56 kg,比对照品种中浙优8号增产8.79%;在延平区茫荡镇三楼村三楼红河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海拔650 m)种植0.3 hm2,平均每667m2产量565.27 kg,比对照品种中浙优8号增产5.05%;在延平区夏道镇吴丹村南平福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0.25 hm2,平均每667m2产量765.49 kg,比对照品种中浙优8号增产26.39%;在延平区峡阳镇新兴街新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0.22 hm2,平均每667m2产量523.13 kg,比对照品种甬优9号增产1.55%。多点示范展示结果表明,野香优699在延平区作中稻种植具有高产稳产特点,适宜在延平区高海拔山区种植。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野香优699在延平区低海拔山区作中稻多点种植,表现植株较高,群体较整齐,分蘖力中等,茎秆较挺直,剑叶不早衰,穗大粒多,谷粒略小。平均每667m2有效穗数14.45万,株高143.38 cm,穗长24.76 cm,每穗总粒数242.37粒,结实率76.18%,千粒重23.83 g。

2.2 生育期

野香优699在延平区低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5月7日播种,6月9日插秧,8月15日始穗,8月25日齐穗,9月24日成熟,平均全生育期137.33 d;在海拔650 m左右的高山区种植,全生育期约147 d左右。

2.3 稻米品质

野香优699米质较好,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野香优699糙米率80.1%,整精米率68.5%,透明度1级,垩白度0.8%,胶稠度86 mm,碱消值5.5级,直链淀粉含量14.0%,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米标准[1]。野香优699在延平区种植表现为整精米率高、垩白度小、适口性好,且外观品质优良,有茉莉花香味。

2.4 抗性表现

野香优699抗性强,2 a稻瘟病抗性鉴定室内和田间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1]。2020年在延平区各乡镇多点示范种植田块均未发生稻瘟病。

3 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带蘖壮秧

野香优699在延平区作中稻栽培,适宜选择在5月上旬播种,播种前1~2 d应在晴天进行晒种3~4 h,清水选种后,用种子消毒液浸种12 h左右,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按常规方法催芽。当地大田每667m2用种量为0.75~1.00 kg,秧田每667m2播种量为10 kg左右。播种时应做到稀播匀播,培育壮秧,为高产打下基础。播种前结合平整秧地时每667m2施用20 kg三元复合肥(N-P205-K20=15-15-15)作基肥,要求秧田畦面平整,分畦定量,均匀播种,播后压种,并用草木灰盖种。播种后前4 d左右保持秧地阴天半沟水,晴天满沟水,之后才能浅水上畦面。秧苗1叶1心时排干田水,每667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70 g对水30 kg喷施,24 h后复水,促多蘖,低位分蘖;秧苗2叶1心时每667m2施尿素5 kg作断奶肥;秧苗移栽前7 d每667m2施尿素3 kg作送嫁肥。秧苗3叶期前以满沟水为主,以气养根;3叶期后干湿交替,后期不宜脱水,移栽前1~2 d灌深水。移栽前3 d喷药防治病虫害,带药移栽,有条件的建议育秧期间全程覆盖防虫网。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野香优699叶色淡绿,分蘖力中等,植株较高,株型松散较适中,故秧龄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25 d左右,叶龄为5叶1心,有2个分蘖时进行移栽。种植密度按照21 cm×21 cm,每丛插1~2粒谷,每667m2插1.3万~1.5万基本苗,确保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移栽时大田要施足基肥,促进秧苗早返青、早分蘖,促进秧苗大田营养生长;注意薄水匀插、浅插,促分蘖早生快发,促进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的提高,力争每667m2有效穗数达16万~18万,提高产量。

3.3 平衡施肥,科学管水

平衡施肥总体遵循攻头、控中、保尾、重基肥、快追肥的原则,中等肥力田块每667m2施纯氮10 kg,氮磷钾纯量比例为1∶0.6∶0.8。施肥应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后期根据苗情巧施穗肥,并增施磷钾肥,实行平衡施肥原则。基肥每667m2施17%碳酸氢铵30 kg、12%过磷酸钙50 kg、60%氯化钾5 kg,促进大田秧苗早生快发早返青;促蘖肥在插秧后5~7 d施用,每667m2施46%尿素和60%氯化钾各5 kg;在幼穗分化初期每667m2施46%尿素5 kg、60%氯化钾3 kg;在破口抽穗前2~3 d每667m2施46%尿素1 kg,磷酸二氢钾150~200 g对水50 kg叶面喷施,促进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同时还可保证水稻后期顺利转色,防止稻株早衰。在水分管理上,保持幼苗返青期和在施肥、施药时期的深水灌溉;返青后采取浅水勤灌促分蘖,薄水层养蘖措施;中后期采用湿润灌溉方式干干湿湿;有效分蘖终止期排水烤搁田至田面开小裂、田土不陷脚、土面有露出白根时复水,搁田次数应根据苗情、水源情况而定;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养穗;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灌好跑马水,以养根保鞘;收获前7 d及时开沟排水晒田,利于机械和人工收割。

3.4 绿色防控,减药增效

野香优699抗性强,病虫防治以绿色防控为主,在做好健身栽培的同时,采取以农业措施防治为主,结合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并根据当地植保站的病虫情报,抓住关键防治时间点,对病虫害进行最有效的防控。当地主要防治“三虫二病”,即: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根据田间调查,达到防治指标时,每667m2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喷雾;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 mL对水喷雾;纹枯病每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 mL对水均匀喷雾;稻曲病在破口前5~7 d用苯甲·丙环唑(爱苗)乳油10 mL对水喷雾。

3.5 适时收获

野香优699后期转色好,成熟期较一致,一般在90%成熟时收割,确保“九黄十收”,避免鸟、鼠为害及落粒倒伏造成损失。

野香优699在当地多点示范栽培,通过田间观察,其株高均比非野香优系列品种高。根据这个特点,在栽培管理上应重视以下环节:控制秧龄,秧龄达到25 d应及时移栽,促进低位分蘖;加强水分管理,适时重搁田,多次烤搁田,促进生根壮秆;控制后期氮肥使用,防止贪青徒长;加强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治,保护茎秆;避开山区风口气流复杂田块种植;及时收获。

猜你喜欢

中稻分蘖基肥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油菜栽培怎样施好基肥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