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全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1-12-03李祥辉林东红洪小颖陈清泉

关键词:实验室检验知识点

李祥辉,林东红,洪小颖,陈 敏,陈清泉

(福建医科大学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4)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致使线下课堂无法正常开展。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1],高等院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模式。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宽泛,不仅涵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有核心课程的临床应用及其质量保障,而且涉及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具有内容繁多、抽象和枯燥等特点[2]。该课程通常设置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第3学年,学生尚未进入医院的临床实验室,缺乏对临床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整体认识[2]。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应急状态下,教师如何教好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保障学生的居家学习效果成为新的挑战。

一、创建线上课程,搭建课程线上教学平台

(一)紧扣教学目标,优化线上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在临床实验室认可、认证等常识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取质量控制管理、实验室运行保障等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与临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以及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检测的实验室规范等知识点。

2.突出“知识创新”和“素质提升”。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将线上教学内容串联化,构建临床实验室组建、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临床实验室运行保障三大模块。临床实验室组建和运行保障的教学内容以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五要素的协调运转为逻辑主线进行串联、凝练,强化学生对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以及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等专业知识的融合创新和素质提升。

3.强化“能力培养”。根据教学目标,将线上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渐进式地推进学生的能力培养。第一层次为临床实验室组建;第二层次为人员安全、实验室安全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临床实验室运行保障;第三层次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等。

(二)契合教学内容,设计可视化路径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是融合医学检验专业各课程知识和临床实验室管理实践为一体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对于没有临床实验室实践经验的本科生来说,课程内容极其抽象与费解,有必要针对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契合课程内容的可视化路径,实现抽象内容可视化、感性化和岗位化,达到启发思考、易于掌握的效果。可视化微视频采用5种形式拍摄制作。

1.情景剧展示。情景剧可将内容直观化、立体化呈现出来,较强的代入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如在拍摄抽象的精益管理工具与内容时,采用情景剧模式,学生在观看视频讲解时能够较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对话访谈。对话访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将枯燥的内容细节化、片段化,增加了趣味性与灵活性。如在拍摄质量管理和检验项目的效能评价指标等内容时,学生通过访谈将相对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系统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

3.技能操作示范。技能操作示范微视频可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学会规范的操作,掌握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如涉及临床实验室精密仪器的日常维护等实践操作内容的录制与讲解。

4.实景拍摄。实景拍摄通过直观展示临床实验室的全貌和工作实景,打破学生对临床实验室的神秘感和陌生感,破除学生对临床实验室的恐惧心理,便于学生对临床实验室的整体认知与内容的理解掌握。如涉及临床实验室设计、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等内容的讲解与拍摄。

5.经典案例展示。经典案例自带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案例讲解与分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原理与应用。如介绍PDCA循环理论时,引入医院检验科经典改进案例展示,介绍如何设计实施临床实验室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案,学生可参照案例自行设计临床实验室。

二、实施课程全线上教学,实现无接触式教与学

(一)课前做好准备,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在超星学习通、腾讯QQ平台建立班级群,搭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平台。教研室教师根据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课程性质和大纲要求,制定周密细致的在线教学方案(包括学生分组方法、翻转课堂安排和学生评价等)、质量追踪体系以及应急预案。为保证线上教学如期有序进行,课前需进行平台测试及使用方法引导,具体包括在线教学工具操作、学生签到核查、答疑讨论、作业提交和单元测试等。

(二)课中直播互动,实行线上翻转课堂

课中,根据课前学生反馈的自学情况,教师采用“QQ群课堂+学习通APP”组织线上课堂教学,进行重点知识串讲精讲、实时测试查缺补漏;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开展课堂翻转点评讨论和生生评价总结等。学生在此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其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分享学习、讨论评价等教学活动。例如,线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时采用选人回答、课堂抢答和实时必答等形式,学生采用发送弹幕等方式,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互动模式,营造生生参与的互动氛围。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线上课堂教学要结合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契合课程知识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在讲授“标本采集的质量管理”知识点时,播放新冠肺炎病毒在标本采集、人员防护等环节的视频,启发学生深入探讨实验室检测传染性病原体时的特殊要求及操作要点,加深学生对标本采集、标本质量管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视度、认知度和自信度,强化学生的岗位责任感与使命感[4]。

(三)课后监督引导,强化知识理解应用

课后,教师根据教学平台生成的课堂报告、学情统计和成绩统计等学习行为数据,发布相应的拓展学习资料,强化知识的理解应用。针对个别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教师采取单独了解、及时跟进等点对点精准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监督其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通过点面结合的双重督学模式和恰当的课外延伸资料辅助“增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消化,全面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全方位教学监控,保障教学质量

(一)课程质量审核

线上课程质量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课程创建前,必须针对建课必要性、知识点和可视化路径设计进行调研;微视频的制作需从知识体系、视频质量和运行管理3个环节进行审核,通过“三调研”“三审核”保障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线上课程质量。

(二)学习情况实时分析

为了能够全面客观了解课程线上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效果进行全程实时分析。课前,根据超星云平台、移动端、教室端和管理端的“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的实时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如学生视频学习进度、学习时长、作业提交质量、模拟测试结果、问题讨论情况和学生疑点难点分布等。课中,通过课堂翻转、随堂测试、互评质量和话题探讨等形式分析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课后,依据章节测验、答疑讨论和拓展材料阅读等情况,把控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助力因材施教。

(三)质量追踪改进

客观、科学和准确的课程教学评价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5]。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全线上教学,采取多阶段专家督导、不定期同行听课评价、全体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和学生反馈等多样化全程评价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师生互评的单一模式,多层次、全方位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评价系统的即时性、有效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极大地提高了线上课程教学质量。

四、反思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全线上教学模式不等于直播上课,也不是简单地将传统课堂搬到网上,而是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融合的新型智慧教学模式,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状态下,医学检验系积极推进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创建线上课程、实施课程全线上教学模式和进行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了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教学成效受学生学习自律性与自主性的影响。居家学习环境宽松,部分学生欠缺学习的自律性和自主性,虽然完成了线上教学视频的学习、小测等环节,但缺乏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未能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点。(2)线上教学依赖网络的流畅与稳定。部分学生因网络流量限制和网络不稳定等原因,未能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影响预期学习效果;课中的线上课堂环节,部分学生因网络卡顿,无法全程参与互动教学,也一定程度影响线上课堂教学质量。全课程线上教学模式仍需不断探索与完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助力教学改革深化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实验室检验知识点
苯中水分的检验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