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茴香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3王朝昀

乡村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茴香茴香乳油

王朝昀

(民勤县东湖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民勤733399)

茴香是一种伞形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1]。小茴香的生育周期为1年,在温带地区可周年栽培,小茴香的种子与植株具有浓厚、独特的香味,深受北方人喜爱,可用于调味、炒菜、制馅等,近年来也成为火锅的典型配菜。

1 小茴香栽培环境要求

1.1 温度要求

小茴香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耐热性,可广泛种植。冬季,即便是在无法种植喜温蔬菜的日光温室,也能种植小茴香。在大中棚中,小茴香可同喜温的蔬菜进行套种。其生长期温度适宜保持在15~25℃[2]。

1.2 土质疏松

小茴香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高,土壤疏松,氮、磷、钾处于平衡状态即可[3]。

1.3 水分充足

人们常常食用小茴香柔嫩多汁的叶片,种植时需保证水分充足,土壤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1.4 光照充足

虽然小茴香对于光照的要求不高,但是充足的光照可加快其生长[4]。在低温长日照条件下,小茴香幼苗极易提前抽薹,所以播种过早的小茴香抽薹早,产量相对较低。冬季与早春日光温室由于无法满足小茴香长时间的日照要求,种植出的产品不仅不鲜嫩,而且极易抽薹。

2 小茴香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尽量选取通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并深翻细耙、精细整地。同时,在土壤中撒入适量有机肥,并挖一个宽1.5 m的长厢(畦),两边开沟,以供排水。

2.2 繁殖

小茴香栽培采取种子繁殖方法,播种前将种子放入磷酸二氢钾8 000倍液中浸泡10 h左右。之后采取穴播、条播方式进行播种[5]。穴播株行距控制在30 cm×30 cm,种植穴深度大约为6 cm,每个种植穴撒入10~15粒种子,用细土覆盖种子,再覆盖稻草,做好保湿与防风工作,确保种子整齐出苗。条播行距控制在30 cm,均匀地将种子撒入沟中,同样覆盖细土与稻草。穴播用种量为10.5~12.0 kg/hm2,条播用种量为18.0~22.5 kg/hm2。

2.3 田间管理

2.3.1 间苗。秋季播种时,气温相对较低,播种后15 d才会出苗;春季播种时,7 d便可出苗。采取穴播的方式,小茴香苗高5~6 cm时,可开展第1次间苗;小茴香苗高12 cm时,可开展第2次间苗,每穴留下两三株;小茴香苗高25 cm时,可开始定苗,每穴留下1株强壮苗。对于条播,每隔10 cm定苗1株,如果缺苗,应带土移栽,及时补苗。

2.3.2 中耕除草。在整个生育期,杂草对小茴香生长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田间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及时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及时拔除。中耕时应适当增加地温,以加快小茴香生长。幼苗期其茎较为细嫩,以实施浅松土为宜,后期可渐渐加深。

2.3.3 肥水管理。小茴香具有较强的耐寒特性,对水较为敏感,大水漫灌会造成其根系渐渐变黑腐烂。因此,在小茴香生长过程中,水分管理较为关键。苗期应尽量少浇水,当表层土壤较为干旱时,可浇入少量水;营养生长阶段应适量浇水;生殖生长后期应勤浇水,并注重防涝。另外,为实现小茴香优质高产,应注重小茴香各生育阶段的施肥工作。施肥应坚持“前期控、后期促”的理念,即蹲小苗、促大苗、形成壮苗。小茴香生长前期的重点在于长叶,应追加氮肥来满足其生长所需的营养;中后期,小茴香正处于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应增施磷钾肥,可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开花现蕾期,根外追施2%过磷酸钙两三次,确保果实产量稳定增长[6]。

2.3.4 植株调控。小茴香主枝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分枝较多,主侧枝花序质量差异较大,开花间隔时间较长,因此,易造成田间郁蔽、植株倒伏、花期延长、种子成熟度不同以及籽粒小等,严重影响小茴香的产量。对此,应及时整枝打杈,促生大花序,增加小茴香产量。采用摘心整枝的方式,薹高20~25 cm时将主枝摘心,留四五个侧枝,每个枝头留1个花序,并将侧枝全部摘除。用手掐断或用剪刀剪掉枝条,不得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避免对植株根系造成损伤。小茴香出现疯长情况时,可在抽薹开花期喷洒一两次矮壮素,用量为150 mL/hm2。

3 小茴香病虫害防治

3.1 根腐病

小茴香根腐病较为常见,易出现局部烂根或死苗现象,严重时会成片死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根腐病的防治,首先,尽量选择同百合科、十字花科类作物进行轮作;其次,采取深沟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有条件的可采取滴灌节水栽培技术;再次,施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带土移栽,避免损伤根系,勤浇小水,浇水后迅速浅中耕培土;第四,播种或移栽前,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同细土均匀混合,进行沟施或穴施;第五,可在,发病初期使用上述药剂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

3.2 白粉病

小茴香整个生育期均可能感染白粉病,苗期发病率最高,易造成小茴香产量降低。对于白粉病的防治,应迅速清理病残组织,并予以无害化处理,抑制越冬菌源的出现。对于病情严重的地块,最好同非伞形花科作物进行轮作。发病时,应及时喷洒43%戊唑醇悬浮剂8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 000倍液、40%氟菌唑乳油8 000倍液、2%阿司米星水剂2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15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3.3 茴香猝倒病

为了有效预防茴香猝倒病,可采取营养钵育苗,移栽时使用15%绿亨1号450倍液灌穴。采取直播方式时,应将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300 g同细干土进行混合,然后撒在种子上,再覆土。发病时,应喷洒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

3.4 茴香病毒病

对于茴香病毒病,蚜虫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一旦发现蚜虫,应选取兼具触杀、内吸、熏蒸功效的药剂进行防治,如国产50%抗蚜威,也可使用40%氰戊菊酯6 000倍液、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发病初期,喷洒0.1%芸薹内酯可溶性粉剂9 0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800~1 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进行防治。

3.5 茴香凤蝶

在茴香凤蝶3龄前,喷洒20%虫酰肼悬浮剂1 500倍液、2.5%功夫水剂3 000倍液进行防治。

3.6 大造桥虫

大造桥虫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期为防治适期,可喷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

3.7 种蝇

一是在成虫发生期,用21%灭杀毙乳油6 000~8 000倍液、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20%氟·杀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喷洒1次,连续喷洒两三次。二是用25%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8 000倍液灌根。

4 采收

小茴香以果实入药,商品用小茴香以淡绿色为宜。当果皮渐渐从绿色变为黄绿色,且出现淡黑色纵线时,可着手收割,时间不得超过10 d。小茴香花果期较长,一边开花、一边结果、一边成熟,因此,需分批次采收。秋季播种的可在次年2—3月采收,春季播种的可在同年9—10月采收,过早或过迟采收均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收获期间若遇到降雨天气,采收的茴香会发霉变色,因此,尽量选择在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收,并及时风干采收的小茴香。

5 留种与包装销售

收获留种的种子后,需在晴朗的天气及时打碾,并将其保存于干燥、安全的地方。打碾后,认真清选、合理分级、定量包装,保存于干燥通风处,避免被雨水淋湿,适时销售。

猜你喜欢

小茴香茴香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响应面法优化小茴香籽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一束茴香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球形茴香
茴香宴
小茴香可缓解颈椎不适
60%敌畏·马乳油对桑螟的防治效果及在桑蚕体内的残毒期探究
枕边常备小茴香,缓解失眠护颈椎
巧用小茴香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