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博州地区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21-12-03毛国锋王小利

大豆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耕大豆种子

毛国锋,许 秀,王小利

(新疆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博乐 833400)

豆类食品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优质大豆也迫在眉睫。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用途广泛,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栽品种,也是博州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2020年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种植的吉育86号实收产量达453.54公斤/亩,创出全国大豆高产新纪录,博州与石河子处于同一纬度,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大豆种植,且近年来,博州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作物相对单一,国家加大对大豆产业支持力度,当前大豆逐步成为与玉米轮作倒茬的主要作物。

1 土壤条件

要求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N 44°2′~45°23′),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克/公斤、碱解氮大于60毫克/公斤、速效磷(P)大于7毫克/公斤、速效钾(K)大于160毫克/公斤,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不安排重茬地块。

2 主要技术指标

2.1 目标产量

收获在250公斤/亩以上。

2.2 群体结构

收获株数2.0~2.3万株/亩。每株粒数75粒左右,百粒重18~20克。

2.3 施肥指标

犁地时将农家肥1 500~2 000公斤/亩、磷酸铵8~10 公斤/亩、钾肥3~5 公斤/亩及尿素3 公斤/亩均匀撒施及全部磷肥作基肥,均匀撒施地表,然后耕翻入土。

大豆开花初期,滴灌第一水时随水滴施尿素5~7公斤/亩,磷酸一铵2~5公斤/亩,整个生育期追施1次即可。

3 生产技术

3.1 种子准备

3.1.1 品种选择 选择吉育86号、黑河36号、合农70号等中熟品种,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种子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3.1.2 种子处理 4月底至5月初,播种前晒种2~3天,将晒好的种子,每100公斤用10%适乐时50~100毫升对水1.5公斤进行拌种,并在暗处堆闷4~6小时后即可播种。种子包衣:选用已登记的大豆专用种衣剂(如26%多克福种衣剂1∶60或15%福克种衣剂1∶60)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已包衣种子直接用于播种,不需拌种。

3.2 土地准备

选择前茬为小麦、玉米等中上等肥力的秋冬翻地,忌重茬,不宜在甜菜、向日葵及其他豆科作物茬口上种植,以减少伴生性病虫害的发生。

3.3 肥料准备(基肥)

犁地秋翻前或开春4月底至5月初犁地,撒施农家肥1 500~2 000公斤/亩、磷酸铵8~10公斤/亩、钾肥3~5公斤/亩及尿素3公斤/亩,结合犁地深翻入土。

3.4 整地要求

犁深25厘米左右,做到不重犁、不漏犁、深浅一致、无泥条、无犁沟、地面平整。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墒、净”六字标准,将地整成待播状态,做到耕作层疏松不板结,土壤细碎,没有根茬、残秆等,以保证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3.5 播种

3.5.1 播期 5厘米地温稳定10℃时即可播种,博州地区一般播种时间为4月底至5月初。

3.5.2 播种量 用种量为6~7公斤/亩。

3.5.3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

3.5.4 播种方法 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一膜二行方式播种,播种时要均匀一致、覆土严密,播后适时镇压。播种质量达到“播行端直、行距一致、播量精确、下籽均匀、播深一致、铺膜平展、覆土良好”的作业标准,全田边成线,角成方。平均行距47.5~50.0厘米(窄行40厘米、宽行55~60厘米),株距8厘米,1.6万穴/亩,1~2 粒/穴。保苗数为2.0~2.3 万株/亩[1-2]。

3.6 田间管理

3.6.1 除草 当大豆展开2~3片复叶时,如若杂草较多,采用机械中耕2~3次破板结除草。第1次中耕深为8~10厘米,植株根茎旁的杂草需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第2或3次中耕,可结合中耕、松土、培土一次进行,耕深为10~12厘米,做到不伤苗、压苗和漏耕。

3.6.2 追肥 在大豆初花期结合中耕培土,滴灌第一水时追施尿素5~7公斤/亩,磷酸一铵2~5公斤/亩。对于土壤肥力比较高,基肥充足的大豆田块,可少追或者不追肥,以免造成植株旺长倒伏减产。

3.6.3 灌水 播种时,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及时滴出苗水1次,滴水10~15立方米/亩即可。当大豆生长缓慢,叶片深绿,中午叶片开始萎焉,早晚恢复正常时,应及时滴第一水;若当大豆生长过快,枝叶嫩绿,应推迟灌水期。博州大豆一般在6月上旬以后滴第一水,之后10~15天滴第二水,根据土壤墒情,全生育期滴第三至四水。

3.6.4 摘心 当田间水肥条件充足或大豆生育中后期雨水多的年份,高秆中晚熟品种容易发生贪青旺长,易倒伏。需进行摘心控制旺长,促使其养分重新进行分配,主要集中供给花荚,有利于保荚、控徒长、防倒伏、促早熟、增重量、提产量。

要及时人工拔除田间大杂草,免其与大豆争水争肥争阳光,从而影响正常生长、成熟,进一步减轻下一茬草害。

3.6.5 病虫防治 以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倒茬,秋翻冬灌,适期播种,清除田间杂草,灌水淹杀铲埂除蛹,挖沟防虫,人工捕捉,选用抗病、耐病的品种等。

物理、生态防治:在田边地头种植生态诱集带,诱集扑杀棉铃虫等害虫,在虫害羽化时期设置黑光灯,悬挂黄板等进行物理诱杀。

化学防治:每种农药在作物生长期当中只允许使用一次,使用量、方式方法等均按病虫害防治使用要求进行,把病虫害为害降低至最低允许阈值以下。

部分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霜霉病防治:在大豆霜霉病发病初期,采用70%代森锰锌500~700倍液,或采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两次,间隔7~10天。

灰斑病防治: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毫升/亩,对水30公斤/亩进行喷雾2次,间隔7~10天。

大豆菌核病防治:重茬菌核病重发区地块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克/亩,或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2克/亩,对水30公斤/亩在大豆开花初期喷雾两次,间隔7~10天。

双斑萤叶甲虫害防治:人工防治,利用双斑萤叶甲受惊迁飞性特点,可用捕虫网捕杀。生物防治,田边地头种植生态诱集带(比如:小麦、苜蓿等)以草养害,保护天敌。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2.5%功夫1 500~2 000倍液)+阿维菌素叶面喷雾1~2次,间隔7~10天,但收获前20天不得使用农药。

棉铃虫害防治:成虫羽化初期,傍晚及时打开频振式杀虫灯消灭成虫;依据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指标,在卵孵化高峰至二龄幼虫期,当百株卵量20粒或百株有二龄幼虫达5头时,在幼虫尚未蛀入籽粒的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采用茚虫威、苏云金杆菌(Bt)、氯虫苯甲酰胺等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4 收获

4.1 人工收获

成熟期在9月上中旬,有10%叶片尚未脱落、豆粒归圆时进行,要求割茬低、不掉荚、及时脱谷,损失率小于2%。

4.2 机械收获

叶片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收获,要求割茬高度在底荚以下,一般为5~6厘米,损失率不超过3%。

4.3 质量要求

做到单收割、单运、单脱粒、单贮藏,将水分降至13%以下,以利于销售、贮藏。收前20天禁用一切杀菌剂或叶面肥,防治污染,确保绿色食品大豆与普通大豆不混杂。

5 结论

新疆博州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少,相对湿度低,病虫害少,且基本实现节水滴灌灌溉,为实现大豆超高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该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在博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试验种植两年的基础上,根据两年试验数据结合博州光热资源条件及农户种植习惯编写的,具有区域特点,符合博州生产实际,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猜你喜欢

中耕大豆种子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马铃薯中耕施肥机的研究与应用
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要点
简述玉米标准化生产耕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