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新品种濮豆75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03于会勇

大豆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夏大豆濮阳市品系

于会勇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选择

2006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根据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市场的供应竞争,针对优质、高产、稳产、多抗、早熟、广适的育种目标,依据优×优亲本选配的原理,选用优质(高蛋白、双高)、高产、稳产、抗病的大粒形国审品种濮豆6018作母本,以高油、单株生产力高、稳产性好、抗倒的国家审定大豆品种邯豆5号(邯332)作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授粉杂交,使2个亲本优异性状得以叠加、优缺点得到了互补,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夏大豆新品系。

1.2 育种过程

濮豆754按系谱法育成。2006年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用濮豆6018与邯豆5号进行有性杂交,当年收获F0杂交种子;2007年在濮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场进行种植,按照大豆杂交后F1的显隐性状表现经过去假存真,鉴别选择出真杂交种F12个单株。2007年冬季在海南岛加代为F2,进行混收;2008年在濮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种植,在F2大分离世代的选择目标,以单株结荚多、百粒重22克以上、浅褐色脐、株高85厘米左右、抗倒性强、抗病性好、生育期适中为宗旨,获得杂种后代F35个优良单株。2008年冬季在海南岛加代种植F4,进行混收;2009年在农科院试验场种植F5,系统选择,选留2株;2010年在农科院试验场种植F6,系统选择,选留4株;2011年在农科院试验场种植F7材料64份,进行系统选择,经田间观察和室内考种鉴定,筛选优良单株162棵,出圃稳定株系3个。对3个稳定株系测产结果:区号为754的新品系,系谱号为0627-0-1-0-3-0-2-1,综合性状最好,产量273.6公斤/亩,较对照豫豆22增产22.8%,居3个出圃品系第1位;2012—2013年进行院内品系鉴定试验;2014—2015年在濮阳市农业科学院内大豆品系比较试验;2016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域预备试验(高密度组);2017—2018年参加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高密度组);2018年同时参加河南省夏大豆生产试验(高密度组);于2019年4月份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90009。

2 特征特性

濮豆754属于有限结荚习性,紫花,卵圆形叶,灰毛,平均株高96.8厘米,底荚高度28.3厘米,主茎节数17.8节,有效分枝1.3个,每株结荚数34.3个,每株粒数68.6粒,该品种百粒重23.8克,生育期111.2天。粒形圆、黄色种皮、有光泽,浅褐色脐。植株粗壮抗倒伏、抗病性强,成熟期间落叶好,不裂荚。经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结果:2017年蛋白质(干基)含量47.7%,粗脂肪(干基)含量18.8%。2018年蛋白质(干基)含量46.94%,粗脂肪(干基)含量18.5%。二年检测平均蛋白质(干基)含量47.32%,超过国家高蛋白标准,属于高蛋白品种,粗脂肪(干基)含量18.7%。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经过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2017年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株系SC3(弱毒)表现中抗、SC7(强毒)表现抗病;2018年对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株系SC3(弱毒)表现中感、SC7(强毒)表现中感。

3 产量表现

2014年两点大豆品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237.32公斤/亩,较对照豫豆22平均增产10.56%,居18个参试品系第六位。2015年两点品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276.64公斤/亩,较对照豫豆22平均增产12.05%,居35个参试品系第1位。2016年参加河南省大豆预备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6.99公斤/亩,9点试验7点增产,增产幅度0.40%~19.65%,2点减产,减产幅-13.02%~-11.66%,平均较对照豫豆22增产5.42%,居42个参试品种(品系)第15位。2017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高密度组),产量幅度为127.30~311.28公斤/亩,平均产量209.13公斤/亩,7个试点较对照豫豆22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增产幅度1.60%~12.50%,平均较对照豫豆22号增产6.8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9个参试夏大豆品种第3位。2018年继续参加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高密度组),产量幅度为94.45~244.23公斤/亩,平均产量165.13公斤/亩,7个试点5点增产,增产点率71.43%,增产幅度2.80%~25.37%,2点减产,减产幅度-2.83%~-0.72%,较对照品种郑196平均增产4.00%,增产达显著水平,居12个参试品种第7位。2018年同时参加河南省夏大豆生产试验(高密度组),7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191.15公斤/亩,较对照郑196增产10.66%。居4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和播量

濮豆754是夏大豆品种,力争早播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如果麦垄套种可在麦收前10天进行点播或条播,75 000穴/公顷,每穴留苗2~3株;麦收后抢墒播种,播期越早越好,最迟在6月25日前足墒播种完毕。播种量60~75公斤/公顷;因天气推迟晚播的要适当增加播种量。行距40~50厘米,株距7~10厘米,中上等肥力留苗21~24万株/公顷,中、低产田留苗24~27万株/公顷。播种前土壤墒情不足时,要先浇水、后播种,确保一播苗全、苗匀、苗壮。出苗后立即查苗,严重缺苗断垄30厘米以上,应带土移苗补栽或补种。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注意拔除小苗、病苗、杂苗,留壮苗、大苗。

4.2 中耕除草

黄淮海夏大豆区域多为贴茬播种大豆,地较硬,板结重,加上小麦根茬,所以在大豆齐苗后,要及时进行人工中耕或机械中耕灭茬,可以防除杂草,旱时保墒,涝时散墒,增强根瘤活力,促进根系发育。在大豆苗第1片复叶伸展时,进行第1次浅耕,当出现4片复叶时要第2次中耕培土,最后一次中耕应在开花前结束。大豆田间若杂草多,选用化学除草剂盖草能乳油(12.5%)和氟磺胺草醚在大豆出苗后长出3~4片复叶,杂草3叶期时按除草剂要求喷施,可同时防治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

4.3 合理施肥灌水

播种前结合整地灭茬施干鸡粪4 500公斤/公顷或氮磷钾复合肥450公斤/公顷;中上等肥力应以磷、钾肥为主;中等以下肥力加追适量氮肥。未施底肥地块初花期(出苗后42天)加强肥水管理,结合中耕或浇水,施尿素225公斤/公顷、磷肥300~375公斤/公顷,或施大豆专用氮磷钾复合肥300~375公斤/公顷。施过底肥的在花荚期(出苗后52天)追尿素120~150公斤/公顷。夏大豆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反应有所不同。自初花开始至鼓粒中期约50天左右,是夏大豆需水量最多、最关键时期,此时遇旱直接影响产量,开花结荚期要注意遇旱必须及时灌水。病虫害防治,包囊线虫、根腐病通过拌种基本消除;8月上旬,大豆结荚初期喷施菊酯类杀虫剂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盐防治造桥虫、大豆食心虫、豆天蛾等虫害,提高商品质量,保花增荚促高产。在黄淮海地区为防治大豆症青现象发生,大豆开花后每隔7~10天用吡虫啉和氰戊菊酯喷药1次,连喷2~3次,9月上旬前后大豆鼓粒期遇干旱要及时灌溉,能显著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

4.4 化学控制

大豆栽培应用的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秆的作用,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很显著。对大豆生长势旺、群体大、有徒长趋势的,要在大豆盛花末期使用抑制生长过旺的调节剂,一般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植株高度在60~65厘米时使用。用量根据药品含量而定。花荚期正处于雨季,遇涝要注意排水。

4.5 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

在栽培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还应做好以下几点:(1)大豆苗期去杂。在间苗、定苗时,根据濮豆754品种的幼茎紫色特性,若有幼茎青色的苗是杂株,要剔除,保留幼茎紫色的苗。(2)大豆开花期去杂。在大豆开花期,因该品种是紫花,发现有白花的植株、叶形不符合本品种特性的植株,剔除或者做上标记到收获时拔除。(3)成熟期去杂。大豆成熟后收获前,剔除不符合该品种茸毛色、荚色特征特性的单株,收获符合品种特征特性的、均匀一致的植株。(4)对该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在大豆完熟期整株叶片全部脱落,豆荚呈现品种原有色泽,籽粒变硬用手摇动植株95%有响声时,选用大滚筒间隙有弹性割台的收割机进行机械收获,机收大豆一般为晴朗天气上午10:00至下午14:00,利于大豆籽粒完整性干燥性。大豆收获后需及时晾晒,达到牙咬豆能碎,种子含水量至12%时方可入库贮藏。含水量大入库易发热,降低发芽率,甚至发生霉变;人工收获的大豆同样要及时晾晒,达到入库标准后才能入库。

猜你喜欢

夏大豆濮阳市品系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郴州地区优质烟蚜茧蜂品系的筛选
有趣的小河豚
桂蚕N2新、旧品系饲养成绩对比试验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濮阳市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濮阳市乡镇人大作用发挥情况调查
河南:濮阳市食药局在全省率先启动“明厨亮灶”工程
施氮时期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