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字农业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2021-12-03蔺彩霞余国新

新疆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民数字农业

蔺彩霞,余国新,张 勇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乌鲁木齐 830047 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1 数字农业建设的意义

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利用数字技术来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消费模式,构建新业态的新历史阶段。当前,新一代信息科技的空前活跃,不断催生出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新理念、新要素、新方法与新模式,构建包括数字农业在内的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体系成为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将数字建设的新空间拓展到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构筑美好数字生活,实现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已达75.5%,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23.8%,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为17.2%,行政村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为74%。在数字建设扎实推进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信息化和农业传统技术融合度亟待提升等方面。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驱动力,数字农业作为新的经济力量,为缩小城乡差距,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带来了脉动与生机。如何立足实际情况,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借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的改造转型、加速乡村产业的品牌升级、提高乡村组织的管理水平、强化乡村治理的体系建设,是当前丞待研究解决的重要任务。

2 新疆数字农业工作特点

2.1 智能制造、数字装备赋能农业生产高质高效

新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补贴购置谷物收获机械、采棉机、青饲料收获机、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和饲料打捆机等先进、适用、智能的农业机械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作业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持。目前,新疆推进建立自治区棉花、玉米、林果、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现代植保、北斗导航精准农业技术示范区等机械化示范区12个,2020年新疆补贴农用植保无人机总保有量达到5200余架,全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达到近1万台套。智能化、信息化、节能环保、精准高效的数字建设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广泛,卫星导航定位耕种、无人机高效精准施药、对行分层施肥、残膜回收、远程调度等精细化智能装备作业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2.2 深度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

新疆加快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按照“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专门成立自治区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整区推进方案,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方案提出,要以12316服务为基础支撑,着力提升村级信息服务能力,以确保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需求,想方设法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参与事务的能力、稳定增收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部实施的一系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幅度的提升了农民素质,强化了农民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生产生活的能力,同时为储备农村信息技术人才,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打通农业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奠定了人才基础。

2.3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激发乡村产业内力

新疆从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选取试点县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工作。力争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高效协同作用,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的县级运营主体,建立配套的供应体系、运维体系和保障体系支持农产品在线销售,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衔接顺畅、质优价好,运营主体的供给能力和营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农民的就业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通过试点,已经初步形成一批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可在区域内复制推广的工作模式和标准规范。

2.4 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疆在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总体建设方案的同时,组织电信、联通、移动三家通信公司召开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会,对系统内大数据基础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各地先后启动了全区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自治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已完成农产品生产主体、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监管主体及农资经营店等主体基本信息的数据整合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区各级各类农业相关线上培训通过数据平台展开,网上业务的办理,确保工作渠道通畅、见效。如,自治区农机系统简化核验手续,鼓励农户通过手机APP等非现场办理补贴申请,开展补贴机具核验预约等服务,使得新疆用手机APP申请农机补贴的农民已占总申领人数的38%,补贴实施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3 数字农业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

3.1 以信息化驱动数字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运用信息化引领驱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切实运用信息化手段,以数字化改造驱动数字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信息技术为媒介联通农业、农村和农民,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的协调发展,全方位的支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新能势,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城乡要素的流动,提升乡村发展整体水平,缩小城乡在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上的差距,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3.2 以数据链带动产业链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数据链,以此带动、提升和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优化投入要素结构、农产品产销对接、预防自然灾害、种质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新疆应加快打造多维度的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平台,加快建设具备可视化辅助决策、基础数据综合分析、监测预警、专项应用、指挥调度、互联网+乡村振兴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对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行业全方位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和分析,形成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市场等数据分中心,用大数据建设提升区域农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3.3 以数字化推进现代化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推进数字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经权登记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升级新疆农业有害生物远程防控指挥系统,建立覆盖全区的三级指挥系统,完善地州(市)级、县(市)级农作物病虫疫情信息化系统监测站和乡级终端站建设。建立场景智能化、空间在线化和服务运营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监测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高效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引导外部资源向村集体经济延伸,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农村自身发展能力。

3.4 以服务人民为中心提升农民数字化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顺应广大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鼓励搭建益农信息服务社综合平台,在农村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点,创新信息采集方式,集聚服务资源,打通信息上行通道,开展涉农信息服务,探索创新运营机制。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培训,培养既懂农业农村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真正让农民变成具有信息和数据素养的新农民,让智能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覆盖全区80%以上的行政村,建设智慧乡村,开展智慧党建、在线办事和政务公开等,提供“互联网+”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公共服务,丰富农民数字化生活服务内容,提升农民数字化应用能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提升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农民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