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乌恰县地质生态旅游资源潜力

2021-12-03贾润幸方维萱田文兵

矿产勘查 2021年9期
关键词:本区

贾润幸 ,方维萱 ,田文兵

(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矿山生态环境资源创新实验室,北京 100012;3.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609队,内蒙古 集宁 012000)

0 前言

新疆乌恰县属于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由于受山多地少、经济单一、教育落后等客观因素制约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了使当地贫困人员脱贫,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的要求,有关学者已针对性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李光明和刘丹玉,2019;刘俊男和宋玉兰,2019;曾凡江等,2020;谢大伟,2020)。近年来由于该县矿业经济的扩大、口岸经济的发展、太阳能的开发和东部发达城市的结对帮扶,绝大多数农牧民经过搬迁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总体上农牧民收入单一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研究表明,由于旅游产业所具备的低就业准入、高产业关联等特征,使其在为贫困人口创造就业和提高收入方面更具优势(田雅娟和刘强,2020)。笔者近些年在该地区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具有多处奇特壮美的地质景观,看到了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同时该区半高山—高山区的绿色天然牧场使当地的牛羊肉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由此设想,如能在本区建立地质公园,兴修部分水利设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扩大适宜性经济作物的人工种植,依靠特色地质景观-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能会为当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提供新的出路,同时这对于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新疆乌恰概况

乌恰县地势东南低,西北、西南高,群山环绕,属典型山地地形,海拔高度1760~6146 m,平均海拔2890 m,平面呈马蹄形。北接南天山山脉西端,南靠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北麓,位于喀什三角洲以西地段的楔型地带,为中—新生界褶皱山地,地貌以侵蚀断块山地出现。该区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3 ℃,极端最高气温34.7 ℃,极端最低气温-29.9 ℃;年平均日照时数2797.2小时,≥10 ℃的积温2529.3 ℃,无霜期135天;年平均降水量172 mm,年平均蒸发量2564.9 mm。境内有克孜勒苏河和恰克马克河两大水系,地表水资源量9.6亿立方米。全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戈壁、荒滩占总面积的98%以上。全县共有17080户约5.66万人,辖9乡2镇、34个行政村。境内有柯尔克孜、汉、维吾尔、回、乌孜别克、塔吉克等11个常住民族,柯尔克孜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80%。乌恰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石油、油页岩、铁、铜、铅、锌、锶、金、磷、盐、硫磺、石灰石、石膏、陶瓷土等。乌恰县自然条件恶劣,地震、洪水、雪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乌恰县位于我国最西部边陲,有着良好的区位地缘优势,东接阿图什市、南邻喀什市、西南毗阿克陶县、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境内同时拥有两个国家一级口岸,即伊尔克什坦口岸和吐尔尕特口岸,309省道把两个口岸与吉尔吉斯斯坦相连,交通便利,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的纽带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2 地质景观旅游资源

新疆乌恰地区地处塔里木盆地与西南天山和昆仑山交汇处,经历了从中元古代到新近纪地层沉积—抬升—再沉积的漫长的演化过程并形成物质记录。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和中元古界长城系阿克苏群等,先后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影响,使本区位于活动断裂带附近而长期遭受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破坏。强烈的构造运动在本区形成了奇特的地质生态奇观(图1),如陡峭壮观的高山峡谷(图2a~b),雪山与牧草、鲜花同存(图2c~d),也留下了诸如褶皱(图2e)、节理(图2f)等构造痕迹。本区在侏罗纪晚期沉积了巨厚层的砾岩层,总厚度达上百米,受河流的不断冲刷和侵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景观,有些如城堡、有的如石柱,形态万千,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图2g~i)。在白垩纪—古近纪沉积地层中,由于受造山运动的影响造成地壳的反复沉降与抬升,使沉积环境也在还原环境与氧化环境中反复变换,导致沉积地层在下降时的还原状态下为灰色—灰绿色,在抬升时的氧化环境状态下为紫红色—红色。这种具有韵律颜色丰富多彩的地层在荒漠植被较少的山区就像天上的彩虹落入人间,在长期的风蚀雨淋下形成西部独特的雅丹地貌(图2j~k)。本区在大规模反复的海进海退作用下,在白垩纪和古近纪地层中沉积了富含介壳状生物化石的碳酸盐岩,介壳生物化石层厚达十米以上,生物化石数量大,保存完整,直径从1厘米到10厘米以上,大小不一,密密麻麻交织一起,颇为壮观(图2l)。

图1 新疆乌恰地质生态旅游资源点分布图

图2 新疆乌恰县丰富的地质生态旅游资源

3 经济生态资源潜力

3.1 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

乌恰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有雪豹、棕熊、鹅喉羚、鹰隼、野猪、旱獭、石鸡、雪鸡等。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雪豹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棕熊、鹅喉羚和鹰隼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近些年,随着野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增多趋势。在野外可经常看到鹅喉羚种群(图2m)、旱獭群(图2n)、石鸡群(图2o)呈大批数量进行种群觅食、觅水活动;鹰隼等在天空翱翔盘旋;山坡和谷地中也经常看到爬行的蝮蛇、蜥蜴和飞奔的野兔等;在人迹罕至的偏远高山雪线附近,还曾多次发现完整的盘羊头骨,盘羊也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另外在雪山融化的冰水河流中还可见到一种生长缓慢,个头较小(多不超过十几公分长,重量几十克左右)的冷水鱼(细鳞鲑)。经与传统定名中的细鳞鲑进行比对,其个头形体相似,但其背部没有黑色圆斑,仅有暗褐色的花纹,应该为新疆所特有的细鳞鲑品种。该类鱼肉质细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种冷水鱼在部分地区(如秦岭等山区河流)已开始进行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产业,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本地区野生动物种群的增多也间接表明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这对于形成良性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3.2 天然的野生经济作物

新疆乌恰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紫草、甘草、阿魏、麻黄、车前草、党参、当归、蒲公英、黄芪、锁阳、茯苓等。其中黑枸杞、锁阳、甘草等,在高山河谷沙土地中分布较广,黑枸杞属于茄科枸杞属,为多棘刺灌木,其果实为小球形,成熟后呈紫黑色,是我国西部特有的沙漠药用植物品种(图2p)。甘草为多年生草本(图2q),其根与根状茎较为粗壮,入土较深,生命力极为顽强。锁阳属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埋于沙中的茎具有细小须根,茎基部略增粗或膨大(图2r),生长较快。上述植物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此外在河谷靠近山坡底可见常年生的沙棘树丛(图2s),每年成熟的沙棘果因无人问津而自生自灭。

3.3 高山绿色畜牧产业

新疆乌恰县是一个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典型高原牧业县,农牧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人均耕地不足0.5亩(0.000333 km2),也是我国边境重点扶贫县。该县以海拔3000 m左右的高山牧场为主,有各类草场10864 km2,优良草场达60%。高海拔牧草由高山纯净洁白的冰雪融化后滋润,显示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在该区放养的羊群主要为优质刀郎羊(麦盖提大尾羊又名多浪羊),该类羊体格硕大(图2t)、生长发育快、肥育性能好,肉嫩多汁,营养丰富,无膻味适口性强,是一种肉脂兼用的优良品种。除羊群外,本地还放养有大量的骆驼(图2u)、牦牛(图2v)、毛驴、马匹等,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当地的羊毛制品、驼绒制品也初步发展为一定的产业。从该县统计局的数据,2010—2019年肉类的产量变化范围为4266~5965 t,平均为5306 t;羊毛产量变化范围为378~580 t,平均为456 t,羊绒产量变化范围为10.46~14.8 t,平均为12.3 t。上述数据表明近十年,该地区肉类、羊毛和羊绒等产量总体较为平稳,也基本代表了该地区草场的最大畜牧承载力。为提高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在畜牧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只能改善和提高畜牧种群的品质,实现畜牧业从数量向质量方面上的转变。

4 讨论

4.1 对现有的地质景观进行调研,按照地质公园的模式总体布局规划

乌恰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使该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该区已建立了萨热克铜产业基地、乌拉根铅锌等产业基地,同时该县煤的储量占全克州煤炭储量的一半以上。近些年又发现了百吨级的萨瓦亚尔顿超大型金矿,使矿业开发成为了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矿业的开发也带动了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些都为本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前提条件。从新疆乌恰县现有的地质旅游资源来看,总体上存在景区相对集中,距离省道近,交通方便等特点,建议按照地质公园的模式进行总体规划,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好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同时依托当地民族特色旅游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国在地质公园建设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建立了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李建兵等,2004;李晓琴等,2005;黄松,2009;赵彩龙等,2009;许涛和田明中,2010;齐武福,2011;肖景义等,2012;丁华等,2012;王彦洁等,2013;陈丽红等,2015a,2015b;梁会娟等,2015),随着这些地质公园后期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它们在地方经济建设、绿色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度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质公园的建设根据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封闭式地质公园,如北疆喀纳斯等地质公园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主要依靠入园门票收入直接为当地带来了大量收入(李建兵等,2004);另一类为开放式地质公园,如北京周边的房山地质公园和延庆地质公园,旅游景点散布在蜿蜒的山中,通过旅游线路相连接,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行车、摩托车骑行游,小轿车自驾游和大巴车团体游的旅游线路,大量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沿线特色民宿、餐饮、运输、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了建好本区的地质公园,首先应着眼于长远,统筹规划,对本区的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进行全面的摸底和调研,然后按照顶层设计的思路总体把控、局部放开、重点建设、稳步推进,最终把该地区打造成一个地质景观,民族风情,口岸贸易相结合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

4.2 兴建水利设施,发展特色经济植物,改善生态环境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制约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关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人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罗岩等,2006;李锋瑞,2008;张振龙等,2017;胡宝华等,2018;邓铭江,2018)。乌恰县常年不断的地表径流主要为克孜勒苏河和恰克马克河两大水系,克孜勒苏河较大的支流有卓尤勒汗苏河,恰克马克河较大的支流有托云达里亚河,其它较小的河流有库孜滚河和乌如克河等,地表水资源量约为9.6亿立方米。

本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每当暴雨来临,由于本区为半干旱半高山荒漠地区,地表植被较少,总会爆发洪水或由此引发的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乡村间的简易公路和桥梁常被冲毁,同时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本区大部分时间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雨量。针对本区短期雨季洪水泛滥成灾与长期持续干旱之间的矛盾,如何减少季节性洪水泛滥引发的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至关重要。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当地气候、地理、地形等综合条件,科学考证,在季节性断流的支流河谷探索兴修多级小型低坝水利设施,在雨季进行蓄水,减少洪水泛滥,同时沿河谷地带尝试逐步推广扩大人工种植本地适应性的特色经济植物,如锁阳、黑枸杞、甘草、沙棘等,一方面可起到固砂固土固水的作用,同时也可通过未来获取这些优质的中药材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通过水利设施的修建必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面积更大资源更好的栖息地,间接为牛羊等提供更好的夏季牧场,按照习主席所倡导的“山林水田湖是有机的生命共同体”的指导方针,实现本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3 实现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从量变向质变发展

(1)树立品牌意识,实现产销一体化。当前新疆乌恰地区的畜牧业主要为牧民放牧,肉贩进山收购宰杀后在市场统一零售,这样就会存在羊肉的产地不清,羊肉品质不一的现象,大大消减了“高山优质羊肉”的价值。建议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肉食加工企业跟进,与大的冷链物流企业联合,建立从草场维护—科学养羊—肉品加工—网络销售一体化,可借鉴国内外先进养殖企业的相关经验,具体过程中可由企业指导,牧民具体实施,政府监督检验检疫,企业负责统一收购,市场统一调配供应,实现从草场到百姓餐桌的闭环路径,真正做到优质放心的“高山有机羊肉”一条龙服务。这方面可借鉴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壹号土猪”的产业推广模式和品牌效应(田金梅,2012)。

(2)普及畜牧业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和改进羊群品质。在羊群长期放养中,难免会出现近亲繁育,导致牲畜个体生产能力下降等问题。为了提高本区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引进或培育新的品种。在当前人民不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健康、绿色、有机的优质肉品一定会得到市场的青睐。通过优质高附加值的肉品销售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状况,逐步实现优质草场与优质羊群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当地贫困人口脱贫与高质量市场配给的双赢。

5 结论

(1)新疆乌恰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丰富地质旅游资源,在该区可尝试建立地质公园,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本区的黑枸杞、甘草、锁阳、沙棘等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可通过在河道兴修部分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经济作物的人工种植面积,实现水土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3)本区畜牧业具有独特的地方优势,可通过科学养殖,政府扶持,积极打造本区“高山有机羊肉”品牌,使畜牧业从量变向质变发展,最终实现当地农牧民精准脱贫。

猜你喜欢

本区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