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口语话语标记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
——以访谈节目为例

2021-12-02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两性使用量性别差异

梁 瑶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 合川 401520)

学界早已有许多关于现代汉语的性别差异研究,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及语法层面,比如女性更倾向于使用标准的、权威的发音方式,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特殊的色彩语、强势语、委婉语,而男性在言语交谈中常会夹带一些禁忌语、粗话等。但总体来说,前人对于自然语言在交际中表现出的特点关注较少,也较少关注到自然语言中的即席话语,即说话人在说话场景中无准备的谈话[1-2]。鉴于此,本文以能够突显说话人元语用意识的话语标记作为切入点,以笔者自己看、听并转录标记的访谈节目及综艺节目作为检索和分析文本,考察现代汉语应常见话语标记在使用中的性别差异,希望能为学界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提供实证语料,丰富话语标记在语用层面上的研究内容。同时希望此研究成果能有利于汉语教学、语言政策制定、文学作品分析等。

一、概念界定

(一)话语标记说明

话语标记这一名称在国内外均有一些其他说法,比如“话语标记词”、“话语标记小句”等,本文以Levinson[3]首次提出的“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为准。话语标记主要有如下特点:(1)从形式上来说,话语标记的语音具有可识别性,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和非强制性,在分布上位置较为灵活但主要集中在句首,其构成可以是词、短语、小句;(2)从语义上来说,话语标记的存在与否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情况,并且话语标记本身不表示概念意义或概念意义模糊;(3)从语用上来说,话语标记具有调节监控作用,体现了使用者的元语用意识,主要出现在口语中。[4-12]本文在进行标注统计时,根据使用频次共计统计了反馈标记、思索填词、抢夺话轮、结束标记、开启话题和人际互动标记等六类话语标记。

(二)语料说明

在社会语言学中只考察“性别”这个单一因素对语言使用情况的影响是不准确的,除开性别因素外,听话人的性别、情景等因素对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的影响较为明显[13-14]。为了尽可能减少说话情境这一核心变量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本文选择自行建立小型口语语料库,选取了在两岸三地非常受欢迎的《快乐大本营》《康熙来了》《锵锵三人行》《背后的故事》《姐妹淘心话》等五档访谈/综艺节目。这些节目说话人皆有男性和女性;说话情境为节目访谈;说话形式是在主持人把控一定话题和节奏的情况下自然交流,更贴近自然生活中的即席话语。本文共计转录语料21.94 万字,共计时长10.2 小时。本文的统计研究在此小型语料库中进行。

二、两性话语标记使用情况统计

(一)两性话语标记使用总量统计

经检索,两性话语标记的使用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男性和女性话语标记使用总量

从表1 来看,所有说话者均较多地使用了反馈标记和思索填词类话语标记,从两性使用话语标记的总数来看,女性的使用总量多于男性。表1显示两性这六类话语标记的使用总数是 2 713次,其中,男性的使用量占比为46%,女性的使用量占比为54%。从使用量占比来看,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从具体的话语标记来看,除了结束标记使用总量仅31 次,体量较小外,其他五类标记的使用量可以作为分析的基础。

就本文语料库所标注的话语标记而言,女性的使用量略多于男性。从具体不同类别的话语标记使用情况来看,女性使用反馈标记的总数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的使用总数为986 次,而男性的使用总数为656 次,女性比男性多使用330 次;开启话题标记男性的使用总数高于女性,男性的使用总数为120 次,女性的使用总数为40 次。而在结束标记、思索填词、抢夺话轮和人际互动这四类标记的使用上,两性并未呈现出较为突出的总量差别。

(二)两性话语标记使用频率统计

由于表1 的统计数据是话语标记的使用总数,考虑到说话人数量和说话内容多少的差异,本文对男性和女性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归一化处理。因为每位说话人说话频率不一,因此本文做归一处理时以相对更为客观的说话字数作为依据,即每千字每个应答话语标记使用情况。计算公式为:使用量=出现次数÷总字数*1000。也就是说用话语标记在男性使用中出现的总次数除以男性话语总字数再乘以1000所得就是男性使用某一类话语标记的频率,女性的使用情况也按照此方法计算统计,结果显示所有说话人平均每千字使用17.04 次话语标记,男性的使用频率为每千字13.65 次,女性的使用频率为每千字21.81 次,女性的使用频率是男性的1.6 倍,明显高于男性。和表1 所反映的总量一致,两性明显更多地使用反馈标记和思索填词标记。从两性对比的角度来看,除开启话题标记男性的使用频率为1.3,女性的使用频率为0.6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外,其他五类话语标记均是女性的使用频率高于男性。可见,女性每千字使用话语标记的频次明显高于男性,但从具体的话语标记类别来看,两性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差别主要体现在反馈标记和开启话题两类话语标记上,结束标记和人际互动标记两性的使用频率没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本文选择使用总量和使用频率上均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的反馈标记和开启话题标记作为分析讨论的重点,同时对其他几类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大致描述分析。

三、反馈话语标记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

(一)反馈话语标记标注说明

本文所标注的反馈标记具有如下特征:有明显的音韵变化,如轻声、拖长语音、升调、降调、重读等;有独立性和非强制性:反馈标记松散地附于句子前或句子后,可独立成句;反馈标记使用与否不影响会话的概念意义;不具有明确的概念意义,只表达程序意义;给予说话者信息反馈,对说话者的内容表示赞成或示意对方继续,同时兼具有应声回执、思索填词、占据话轮、开启话题、让语气更为委婉等等功能。

(二)反馈话语标记的性别差异相关统计

1.反馈话语标记两性使用情况统计

经统计,反馈标记两性的使用总量为1 513次,而前文表1 显示反馈标记的使用总量为1 642 次,其中男性共使用656 次,女性共使用986 次。此处反馈标记男性的使用总数为615 次,女性的使用总数为916 次,这些数据均有所减少是因为另有“啊哈、呃、嗷、嘿、呺、耶、哦耶耶耶、嗯嗯嗯嗯、哦哦、哦哦哦、对啊、啊啊、噢噢、对对”等这些出现过3 次以下的反馈话语标记,这些反馈标记因为说话人的个人习惯临时出现或数据体量较小,所以本文不作比较分析。

从结果来看,两性都明显地更经常使用“嗯”“哦”“对”这三个反馈标记,而在这三个反馈标记中,女性更多地使用“嗯”和“对”,男性更多地使用了“哦”。在剩下的话语标记中,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了“嗯嗯”“啊”和“对对对”,而男性则比女性更多地使用了“嗯嗯嗯”“嗯哼”“欸”和“是”。可见,尽管女性使用反馈标记的总量明显多于男性,但从本文的统计结果来看,在选择具体的反馈标记时,男性和女性较常使用的话语标记并不一致,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女性比男性更常使用反馈标记。

另外,“嗯”“哦”“对”“啊”这四个反馈标记的使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反馈标记。另外,大多数反馈话语标记不存在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嗯”这个话语标记的使用数量存在着明显可见的性别差异,“哦”和“对”的两性使用情况也存在着较小的差别。

同上,对男性和女性反馈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归一化处理,男性反馈标记的总使用频次为每千字6.66 次,女性反馈标记的总适用频次为每千字13.7 次,两性使用反馈标记的平均频次为每千字9.62 次。其中,“嗯”的使用频次最高,两性使用“嗯”的平均频次为6.16 次,“嗯嗯”“嗯嗯嗯”“嗯哼”“是”“对对对”的使用频次较低,均在1 次以下。对比两性使用反馈标记的具体情况,可见女性使用“嗯”和“对”的频次明显高于男性。

经过归一处理后,“嗯”的使用量体现出了更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反之“哦”的使用量的性别差异不那么显著了,另外“对”的使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

2.反馈话语标记男女主持使用情况统计

本文的语料库均转写自访谈或综艺节目,需要考虑主持人为了控制话轮而不得不采用的一些语言策略,所以本文又分别对男性和女性主持人使用反馈话语标记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做了归一处理,统计结果如下:主持人共计使用了1 181 次反馈标记,和两性的使用总量相比,主持人的使用量占据了总使用量的78%。可见,由于主持人本身的工作性质,所以主持人反馈标记的使用量较大。与两性使用情况相一致,主持人使用最多的标记仍热是“嗯”“哦”“对”“啊”这四个,其中,男女主持“哦”的使用量差别不大,而另外三个反馈标记均是女主持人使用得更多。

对男女主持人反馈标记的使用总数进行归一处理,统计结果如下:主持人使用反馈标记的平均频率为每千字13.43 次,和前文两性使用反馈标记的频率9.62 次相比,主持人使用反馈标记的频率明显更高。对比可知,女主持人使用“嗯”“哦”“对”“啊”这些反馈标记的频率均高于男主持人。

3.反馈话语标记男女嘉宾使用情况统计

从男女嘉宾的使用情况来看,统计结果如下:嘉宾在所有对话中反馈标记的使用量均较少,男女嘉宾的总体使用量为350 次,占两性使用总量的23%。此外,从表中可见,男嘉宾使用反馈标记的总量明显多于女性,除了“嗯嗯”和“对对对”这两个出现次数较少的反馈标记女性使用量略多于男性以外,其他话语标记均是男性的使用量更多。

将男女嘉宾的使用情况进行归一处理,统计结果如下:男女嘉宾每千字使用反馈标记的次数为4.92 次,比两性平均每千字9.62 次的使用频次更低一些。女嘉宾总体使用反馈标记的频次为每千字5.49 次,男嘉宾为每千字4.57 次,可见,女嘉宾仍然比男嘉宾更频繁地使用反馈标记。经过归一化处理后,除了“哦”“嗯嗯嗯”“欸”“啊”“是”以外,女嘉宾明显比男嘉宾更加频繁地使用其他的反馈标记。男女嘉宾使用话语标记“嗯”的总量差别不大,但因为男嘉宾说话字数为44 474 字,而女嘉宾说话字数为26 748 字,所以女嘉宾更多地使用了“嗯”这一反馈标记。而男嘉宾更多地使用“哦”和“啊”这两个反馈标记。

(三)反馈话语标记在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1.反馈话语标记“嗯”在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在样本中,男性共使用了341 次“嗯”,女性共使用了640 次“嗯”,从总数来看女性使用次数明显多于男性。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男性的使用量是每千字3.69 次,而女性的使用量是每千字9.57 次,女性的使用量是男性的2.6 倍。

其中,男主持人共使用了263 次“嗯”,而女主持人使用了573 次“嗯”,从总数来看女主持明显更多地使用了“嗯”这个反馈标记,归一化后从男主持的使用量是每千字5.5 次,而女主持的使用量是每千字14.29 次,女主持的使用量是男主持的2.6 倍。

男嘉宾共使用了78 次“嗯”,女嘉宾共使用了67 次“嗯”,女嘉宾的使用总数多于男嘉宾。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男嘉宾的使用量是每千字0.58 次,女嘉宾是每千字1.72 次,女嘉宾的使用量是男嘉宾的2.97 倍,可见男女嘉宾在“嗯”这一反馈话语标记的使用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

考虑到主持人更多地处于听话者状态因而会更多使用反馈标记,男主持对“嗯”这一反馈标记的使用量是每千字5.5 次,而男嘉宾是每千字0.58 次,男主持的使用量已经是男嘉宾的9.48倍,但女主持仍然比男主持更多地使用了反馈标记“嗯”。从统计结果来看,无一例外地都说明了女性在会话中更为频繁地使用反馈标记“嗯”。

在谈话时,说话人使用“嗯”主要是为了示意自己处于倾听状态。所以女性更多地使用“嗯”也是为了示意对方自己在倾听对方的内容,对方可以继续说话。这些现象说明材料中的这些女性在实际交谈中更多地处于被动应答的位置。另外,这些现象也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研究,女性话语比男性委婉、礼貌。

2.反馈话语标记“对”在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反馈标记“对”在使用总量上存在着较小的差异,女性共使用109 次“对”,而男性共使用81 次“对”。但从归一使用量可见,女性平均每千字使用1.63 次“对”,而男性平均每千字使用0.88 次“对”,女性的使用频率是男性的1.85 倍。

女主持共使用61 次“对”,而男主持共使用19 次“对”。从频率来说,女主持平均每千字使用1.52次“对”,男性主持平均每千字使用0.4次“对”,女主持的归一使用量是男主持的3.8 倍。

在男女嘉宾之中,这一数据差异相对较小。从使用总数来看,男嘉宾共使用了62 次“对”,女假并共使用44 次“对”,男嘉宾略高于女嘉宾。但是经过归一处理后,女嘉宾平均每千字使用1.79 次“对”,男嘉宾平均每千字使用1.4 次“对”,女嘉宾的使用量仍然略高于男嘉宾。

反馈标记“对”相较而言是一种较为正面积极的应答方式,根据使用量的差异可见在谈话中女性更倾向于给予对方更加正面、积极的回应。

四、开启话题标记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

(一)开启话题标记标注说明

在本文中开启话题的话语标记应当具有如下特征:具有明显的音韵变化,一般表现为拖长尾音或发音较为短促,话语标记后有明显的停顿;具有独立性和非强制性:开启话题标记一般置于句子前,有明显停顿,在文本上表现为以逗号隔开;开启话题标记使用与否不影响会话的概念意义;不具有明确的概念意义,只表达程序意义;主要功能是开启话题,缓和语气,避免冷场。

(二)开启话题标记的性别差异相关统计

1.开启话题话语标记两性使用情况统计

笔者对语料进行检索,经统计后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男性和女性开启话题标记使用总数

从表2 可见,有许多话语标记的使用量不足三次,这些话语标记可以看做是临时性或偶然性的开启话题标记,因此本文不作过多讨论,本文重点讨论“那”“好”“欸”“好啦”“不是”“嗯”这六个有一定使用量且性别差异明显的开启话题话语标记来进行分析。对这六个话语标记再次统计,结果如下:男性使用开启话题标记的总量为111 次,女性使用开启话题标记的总量为31 次,男性明显比女性更多地使用开启话题话语标记,特别是在“那”和“好”这两个开启话题话语标记,男性总共使用46 次“那”,而女性仅使用16 次“那”;男性共使用46 次好,而女性仅使用8 次“好”。

经过归一处理后,具体使用频率如下:总体来说两性使用开启话题话语标记的频次不高,仅为每千字0.89 次,其中男性的使用频率为每千字1.2 次,女性的使用频率为每千字0.46 次,其中“那”和“好”这两个开启话题标记的使用频率最高,分别为每千字0.39 次和每千字0.34次。总体看来,男性开启话题话语标记的使用频次均高于女性,特别是在“那”和“好”这两个话语标记的使用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平均每千字使用0.5 次“那”,女性平均每千字使用0.24 次“那”,男性的使用量是女性的2.08 倍;男性平均每千字使用0.5 次“好”,女性平均每千字使用0.12 次“好”,男性的使用量是女性的4.17 倍。

2.开启话题话语标记男女主持人使用情况统计

考虑到主持人的职业性质,笔者对主持人使用开启话题标记的情况进行了又一次的统计,结果如下:主持人共计使用开启话题标记119 次,占两性总使用量的84%;男主持共计使用开启话题标记96 次,女主持共计使用23 次,男主持的使用量占主持人总使用量的81%。由此可见,男主持是使用开启话题标记最多的人群。

经过归一处理后,开启话题话语标记在使用上的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了,具体结果如下:主持人使用开启话题标记的频率为每千字1.35次,高于两性的平均值0.89 次,其中“那”和“好”两个标记的使用频率最高。女主持和男主持相比,使用开启话题的频率较低,仅0.57 次,而男主持使用开启话题的频率较高,为每千字2.01 次。男主持使用“那”的次数为每千字0.73次,而女主持为每千字0.27 次,男主持的使用量是女主持的2.7 倍。男主持“好”的使用量为每千字0.96 次,女主持为每千字0.2 次,男主持的使用量是女主持的4.8 倍。可见,虽然主持人均需要不断提供新话题来丰富谈话内容、把控谈话进度,比较起来,男主持仍然比女主持更多地使用开启话题的话语标记。

3.开启话题话语标记男女嘉宾使用情况统计

对男女嘉宾使用开启话题话语标记进行统计,男嘉宾比女嘉宾更多地使用“那”这一开启话题的话语标记,但当经过归一处理后,话语标记“那”在使用上的性别差异进一步缩小了。男嘉宾的使用量是每千字0.25 次,女嘉宾的使用量是每千字0.19 次,男嘉宾的使用量是女嘉宾的1.32 倍,没有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加之男女嘉宾的总使用量数据较小,因此后文不作具体的讨论分析。

(三)开启话题标记在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从上文可知,关于两性使用开启话题标记的差异情况主要表现在主持人身上,因此下文着重讨论男主持和女主持使用开启话题标记的情况。

1.开启话题标记“那”在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从上文可知,男性使用“那”的频率是女性的2.08 倍;男主持使用“那”的频次为每千字0.73 次,而女主持为每千字0.27 次,男主持的使用量是女主持的2.7 倍。“那”作为开启话题标记,其主要语用功能就是掌控话题,引导话语方向。从主持人的职业性质来看,主持人需要在谈话中合理使用开启话题的话语标记以保证谈话能够顺利进行。从统计结果来看,女主持使用开启话题“那”这一话语标记的情况主要出现在《背后的故事》和《姐妹淘心话》这两档节目中,也就是说当节目中有男主持时,开启话题和把控话题进度的责任则一般在男主持身上。关于男女主持在节目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此处不作过多论述,此处仅提出当同一档节目中既有男主持又有女主持时男主持更多地开启话题以及把控话题进度这一现象。

2.开启话题标记“好”在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男主持“好”的使用量为每千字0.96 次,女主持为每千字0.2 次,男主持的使用量是女主持的4.8 倍。就话语标记“好”的使用来看,男女主持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另外只有主持人使用了开启话题的话语标记“好”,因为“好”除了表示话题的开始结束外,还带有指令性的意味,所以在节目中嘉宾不可能喧宾夺主,只能由主持人来发出这样的指令。

所以综上,笔者认为,尽管女主持也需要掌控现场的话题进度,但相对“好”这一话题标记,“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语气,使话题转换显得更加自然,所以女主持较少使用开启话题的话语标记“好”。

五、抢夺话轮标记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

(一)抢夺话轮标记标注说明

本文所标注的抢夺话轮的话语标记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具有明显的音韵变化,一般表现为发音急促或重读;具有独立性和非强制性:抢夺话轮的话语标记置于句子之前,标记后有明显的语气停顿;不具有明确的概念意义,只表达程序意义;主要功能是迅速地抢占话轮。

(二)抢夺话轮标记的性别差异相关统计

根据前文所述,男性和女性在使用抢夺话轮的话语标记时不存在使用总量和使用频率上的显著差异,但在选用什么样的话语标记时有一些不同的侧重,经统计结果如表3:

表3 男性和女性抢夺话轮标记使用总数

表3 是经归类整理后的内容,表中未显示出现次数在两次以下的抢夺话轮标记,例如“啊”“那”“额”等。表3 第一栏肯定类标记是指“对、对啦、对了、是”等虚化为话语标记前本身具有肯定的概念意义的话语标记,第二栏否定类标记是指“没有、不是、不不”等虚化为话语标记前本身具有否定的概念意义的话语标记。言说类标记包括“我给你讲、我跟你说、我跟你们说、我跟大家讲、说是、就是说”等包含言说词的话语标记,等类标记是指“等一下、等一会儿、等等”这些包含“等”字的话语标记,知道类标记是“你知道吗、你们知道吗、你知道”这些包含“知道”一词的话语标记。

经过归一处理后,结果如下:总体而言,男性和女性均较多使用肯定、否定和言说类这三类抢夺话轮的话语标记。其中,男性使用肯定类抢夺话轮标记的频率为0.35 次每千字,女性为0.52次每千字;男性使用否定类抢夺话轮标记的频率为0.45 次每千字,女性为0.55 次每千字;男性使用言说类抢夺话轮标记的频率为0.16 次每千字,女性为0.12 次每千字;男性使用“欸”的频率为0.28 次每千字,女性为0.19 次每千字。

由于抢夺话轮的话语标记总体使用量较小,因此不再分隔成主持人和嘉宾进行比较。同样因为话语标记数量较小,所以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仅作为现象趋势在此提出。

(三)抢夺话轮标记在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从上表可见,女性不管是肯定类话语标记还是否定类的话语标记,每千字的使用量均略多于男性。此外,男性更多地使用“言说类”话语标记和“欸”这一个话语标记。

首先关于言说类话语标记,例如“我给你讲、我跟你说、我跟你们说、我跟大家讲、说是、就是说”等这一类标记,语气较为强硬,在抢夺话轮时已经暗示了自己将是接下来的说话人,而对方应当处于倾听状态,试看如下对话:

王仁甫:那个事情喔,【阿本:什么,什么事情】,我跟你讲,今天讲完,明天就冲动,轰动到上社会新闻。

艾利克斯:我知道我知道。

——语料出自《姐妹淘心话》2012-10-24

这段对话中下划线的几处都是几位说话人在同时说话,所以男嘉宾王仁甫为了维持自己的话轮,使用了“我跟你讲”这一个话语标记以强硬地抢夺话轮。

另外再讨论一下关于“欸”这一个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欸”往往有吸引注意,抢夺话轮的功能。需要说明统计中的“欸”的使用数据是男嘉宾共使用了5 次,男主持共使用了21 次,女嘉宾没有使用,而女主持使用了13 次。在日常口语中我们往往会使用“欸”来代替对方的名字以吸引对方注意,但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说话人关系较为亲密的状态下,而在正式场合则较少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简单推断,在现场节目中,男主持更倾向于拉近和嘉宾间的关系,而女主持则倾向于保持礼貌的关系距离。

六、结语

经统计调查,本文得出了女性使用话语标记的频率高于男性,女性倾向使用反馈标记“嗯”“啊”,男主持倾向使用开启话题标记“那”“好”,女性倾向使用肯定、否定类抢夺话轮标记,男性倾向使用言说类抢夺话轮标记这些结论。由此,从本文的语言现象可见,男女两性的话语形象仍然有一些差异。比如女性应该更感性,应该对说话人表示关心,女性被允许在公众场合暴露自己的情感等;而男性则不能轻易流露出丰富的情绪,男性被要求更多地参与理性的、有信息交流的会话等。这些社会对两性的要求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两性在被教育时的差异要求,因此在自然会话中就表现出女性说话更委婉感性,而男性说话更直接理性的现象。在这一要求下,女性承担了较少抢夺话轮、更善于倾听的被动话语角色。笔者认为,如果说话委婉礼貌、善于倾听他人有利于会话双方较好地交流,则这样的会话原则也应该在男性中推广;同理,积极主动参与有信息交流的会话也能提高沟通效率,因而,这样的会话原则也应该在女性中推广。

由于笔者时间精力有限,本文语料库的样本内容还不够丰富,加之笔者才疏学浅,未能对反馈标记进行专业的语音标记及分析,因而本文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即席口语中,两性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性别角度入手,希望能以此描述相关使用情况,进行一次趋势初探。总之,关于男女两性的语言性别差异仍有很多内容有待深入研究,所以只有采用内容丰富的大型语料库来进行更多角度的研究,才能得出更客观的结论,从而推动性别语言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两性使用量性别差异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两性羊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铝的“两性”
真两性畸形性腺恶变—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