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琴曲《高山》

2021-12-02梁玉

艺术品鉴 2021年33期
关键词:琴曲琴谱钟子期

梁玉

一、《高山》谱本溯源

“琴”,又称“古琴”“七弦琴”,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代代相承,流传至今。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称作“琴学”。它是中华民族士大夫阶层精英文化的代表,位于中国传统文人四大基本修养“琴棋书画”之首位,是现今世界人类非遗的代表名作。在古琴艺术的传承中,“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最为经典,《高山》《流水》在当代演奏中,已是分别的两首曲子。

琴曲《高山》最早刊录于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编纂而成的《神奇秘谱》(1425)中,不分段数。《神奇秘谱》为现存琴谱中最早的古琴曲谱,一共收录了64 首不同风格的古琴名曲,即《太古神品》(上卷)与《霞外神品》(中、下卷的合称),琴曲《高山》位于上卷《太古神品》中。而琴曲曲名《高山》是源于“高山流水的典故”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列子·汤问》。曾有云:不论是志在高山或是志在流水,钟子期总能感受到伯牙心中所念、琴中所指。

在中国知网中,单独以琴曲《高山》为关键词搜索出的论文为无,大多都是将《高山》《流水》二曲作为一曲或者一个总体来分析。在《神奇秘谱》刊录了《高山》之后,此曲出现在历代的各个琴谱当中,继蜀派著名琴人张孔山开创性的给《流水》加入了变化莫测的“七十二滚拂”后,《高山》也在得到了新的提升,在不同曲谱中有了更多的变化,《高山》直至明清时,已不再是只有原来的四段,在不同版本中逐渐扩展成有六段、七段、八段等。谱面的记录也在逐渐完整。其中,根据现存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中曾有记载,书中有三部琴谱是将高山流水合并整理的,如《琴学初津》《抒怀操》《松声操》,他们都是在清代编纂而成的。反而是单独将二者《高山》《流水》分为二曲的琴谱有几十部之多,例如,明代的《徽言秘旨》八段;嘉靖年间《风宣玄品》不分段,还有《五知斋琴谱》清代大多琴谱,就目前来说,最受欢迎的是经《春草堂琴谱》的变化引用的版本。现存的乐谱中记载琴曲《高山》的版本,比《流水》还要多十多种版本,如此多的琴谱中都有《高山》,足以体现它在历代琴曲中的地位,不光是单单为了“寻觅知音”,也可能是古人将自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向往与追求寄托于“高山景行”中吧。现将部分谱本整理如表1:

表1

二、《高山》琴曲溯源

琴曲《高山》的相关记载,最先出自古籍《列子·汤问》中,伯牙操缦高山流水寻觅知音遇子期的典故。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从《高山》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在《琴学初津》中提到《高山流水》“是俞伯牙所做,音节最古”。1

现存琴曲《高山》最早的乐谱鉴于明时《神奇秘谱》,书中关于琴曲《高山》《流水》的题解:“《高山》《流水》二曲,本为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且不分段数。”2根据此文,我们了解到高山流水原本为一首琴曲,到了唐时则分成了两首琴曲。而二曲不分段落,是在《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中,其诗人刘禹锡感叹道:“一闻流水曲,重忆餐霞人”,因此,可以断定《流水》在此时,已然成为独立的一曲而存在。

而在宋朝的《琴曲谱录》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时至当下不少学者以及琴家认为,高山流水乃一脉相承,所谓山无水流不活,水无山藏不深,山水本为一家,在《琴学初津》中写道:“始能得其一统,上八段乃高山,下七段系流水,意虽似别而题神立体,气韵起承一无差异。今复其原体而并合之,并无脱节失神激夺抗音之弊,何必使之离散而分两曲哉。”又将二曲合为一曲,前八段为高山,后七段为流水。

直至近代琴家侯作吾,也再次根据《天闻阁琴谱》中的《高山》《流水》两首曲子糅合成一首曲子而闻名于琴界。”

三、《高山》操缦简析

本文主要研究的姚丙炎先生打谱与演奏谱的《高山》,此版本是以《琴学入门》为根据,同时,他也参考了《五知斋琴谱》和《春草堂琴谱》,为姚丙炎先生打谱与演奏谱,姚公白先生记谱。根据《琴曲钩沉》中姚炳炎先生直系传人姚公白先生的记述:姚丙炎先生曾在20 世纪50 年代,多次录制过《琴学入门》版本的《高山》,笔者手头就有三个不同版本的《高山》,全曲曲长分别是7 分40 秒、7 分43 秒、8 分16 秒,另外,在《古琴曲集》(二)中收录了许健先生根据7 分50 秒记录的五线谱《高山》,后附的文本参考谱的简谱为用时8 分16 秒的录音记录的。

姚炳炎先生(1921~1983)的琴曲版本,正如吴振平先生记谱时长对他讲:“你总是在变。”而后又对其后人姚公白先生补充道:“记谱讲求精确,给家父记的谱,只能说是某一阶段亦或是某一次听到的演奏版本,因为在演奏时常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对记谱而言,就是个困难;于感受而言,却是一种享受,这种即时的感情流淌,意境呈示,令人感动。”3的确如此,随着时间的不同,每个阶段的经历不同,演奏者即使在演奏同一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也会略微不同,相较听者而言,也会随着姚先生的演绎而心潮起伏。此曲采用正调记谱,也称正宫调、黄忠调,通俗地来说,也就是十二平均律里的F 调,从一至七弦的音高依次为;sol(5)、la(6)、do(1)、re(2)、mi(3)、sol(5)、la(6);在古琴琴曲曲中,正调的曲子最为常见,这也是琴的基本调式,其最具代表性的有《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

琴曲《高山》,开头第一段:慢起,主要由散音构成,操缦指法是先由缓慢的散音作为引子,后加入三拍子大撮及反撮增强气势,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

第二段:速度上由慢渐快,在按音部分后,第一次加入小幅度的滚拂,突出了重峦叠嶂,连绵不断且交相呼应之感,高山林立,巍峨耸立,并承接起第一段。

第三段:律动感较强,速度也在原来基础上不断丰富变化,引入节奏型—小附点及十六分音符,强调紧凑之感,曲中两处放合,更是突出了悬崖峭壁间山峦之层次感,并且依次递进。

第四段:音乐进一步展开,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内不断变化,速度也比前几段有了进一步提升,大幅度的滑音加之音节间的循环往复,左手按音动宕其中,这段的高山巍峨嶙峋,蜿蜒古怪。

第五段:整段的泛音部分,相当于给全曲一个缓冲,流畅的节奏仿佛置身深山幽谷,悉心静听水流淙淙。

第六段和第七段按音部分且在高音区,这一段对音准的把握较高,节奏与力度也是本区较为核心的难点,音乐旋律较为激昂的高潮段落,孤峰崛起,气韵流动又指力刚劲,悉心听来,宛如坐危舟过、往来无碍巫峡,几凝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第八段:第一句“打圆”运用得恰到好处,山川气韵间回旋千转之意。

第二句连续的大撮承接前面的高潮部分,再一次强烈的感叹山河壮丽气势磅礴,同时,预示着下文千回百转后,仍发现重峦叠嶂,空谷绝响,令人迅驰神往,旋律也逐渐放缓,犹如独见空谷畅游的意境。

总的来说,姚先生指下干净利落,山水音韵间“铁鹤舞”出音淳古,令人更加切身体会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品德。

四、结语

《高山》是一首历史悠久、并且十分著名的琴曲,本文从琴曲溯源、谱本溯源、操缦简析入手,对琴曲《高山》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宋代朱熹有云:“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认为其仁爱的人性格沉稳敦厚,相似于山的特点,深沉伟岸。蜀派著名琴家裴铁侠在《沙堰琴编》中提及:“高山琴曲为川派最富丽之篇”,通过吟、猱等技法来展现层峦叠嶂,四周无望,空山回响,高山仰止的意境。因此,古琴虽是有形的文化遗产,但是其蕴含深刻的琴学哲理,使得琴曲《高山》不仅是古琴曲中最为经典的大曲,也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中,最富绚烂的精神文明遗产。

注释

1 《列子·汤问》中对‘高山’的记载为“伯牙善鼓(弹)琴,钟子期善听(辨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 《神奇秘谱》:“臞仙曰,高山流水,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音,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人分段数。至宋时,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3 姚丙炎:《琴曲钩沉》,中华书局,2018年北京第一版。

猜你喜欢

琴曲琴谱钟子期
古琴“黄钟调意”探微——以《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为例
伯牙鼓琴
《蔗湖琴谱》考①
何谓“知音”
不一样的钢琴谱
夜的钢琴曲(六)
一曲低语诉衷肠
趣趣相连赏古曲
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