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宠物医疗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价值研究
——以《宠物医院》为例

2021-12-02周啸天

北方传媒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宠物医院弹幕宠物

文/周啸天

一、宠物医疗纪录片传播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宠物行业的蓬勃发展,养宠人群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宠物看病难、医疗成本高、流浪猫狗的生存健康、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宠物医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遗弃宠物、虐待宠物等问题的持续发生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话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以宠物医院为拍摄背景,以医生、主人、宠物三方共同为叙事主体讲述宠物医疗故事的新兴题材纪录片开始出现,吸引了众多养宠群体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获得良好口碑。如杭州张旭动物医院于2018年独立拍摄的纪录片《今生,请多指教》是目前我国较早一部宠物医疗题材纪录片,真实记录了发生在张旭动物医院里的那些救助宠物的故事,具有强烈的严肃纪实风格。由于该片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和广告商赞助,主要通过该院兽医师张旭的个人微博@兽医张旭发布,总体热度和影响力较小。截止目前,该纪录片已播出第一季,第二季仍在更新中。

2019年,由哔哩哔哩弹幕网(以下简称“B站”)制作出品的宠物医疗纪录片《宠物医院》在B站上线,随后在东方卫视黄金档上星播出。截至目前已播出两季,每季共8期,单期时长约30分钟。较《今生,请多指教》而言,该片在商业资本、专业团队制作、平台渠道等多方力量的介入下,在画面剪辑、后期特效、宣发推广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两季纪录片在B站播放量累计突破5500万,累计弹幕量超过72万,登上B站纪录片频道月榜第一名。虽然该片投放在纪录片频道,但在简介中定位为“宠物医疗类纪实真人秀”,其与真人秀之间的边界也呈现出模糊的状态。

二、《宠物医院》的叙事策略

(一)多结构交叉深化主题表达

叙事结构对于纪录片的内容呈现至关重要,不仅为纪录片的主题表达提供框架,也是创作者为素材赋予内涵和解释的手段与方法。从整体来看,《宠物医院》采用平行并列式结构,各个局部之间维持平行并列的关系。每季节目按照不同的时间、人物、地点、主题等标准将不同的故事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围绕宠物的生、老、病、死等多个主旨命题来具体展开叙事,如第一季第2期《当你老了》主要聚焦大龄宠物的治疗故事,第一季第5期《爱的盲区》主要讲述主人因喂食、用药等失误导致宠物患病的故事。

从单期来看,《宠物医院》基本采用了线性渐进的叙事结构。每期选取5~8个宠物在宠物医院参与治疗的故事,汇成一条独立的叙事线,服务于“宠物医疗”这一总的主题。每个宠物故事基本沿着“宠物送医—医生与宠物主人交谈—医生进行救治(手术—救治)—手术结束—回访”这一线性结构进行推进。前后两个故事之间既有依照送医先后的时间顺序进行过渡,也有依照不同主题进行的交叉叙事。在空间上,在第一季中主要以上海宠物医院单一空间线展开叙事,而在第二季中,则在上海、成都两地进行拍摄,采用交叉式的剪辑将两地不同时空下发生的独立故事按照不同主题进行串联。

(二)多视角结合聚焦微观个体

叙事视角是“在一定的‘视角’范围内被描述的,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角度”①。《宠物医院》在叙事视角上则通过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结合聚焦宠物、主人、医生等微观个体。

首先,《宠物医院》两季的首集充分使用了全知视角对话题进行引入,揭示全片主旨。如第一季首集片头的解说词:“这是一家二十四小时无休的医院,这里的病人非常特别,扣人心弦的手术,牵动人心的病情,这里的故事总与爱有关”。第二季首集片头的解说词:“人生的路途,谁没有遇到过烦恼、困惑,但总要奋勇前行,好在这条路上,不止你一人,心怀善意,常有温暖和陪伴,这一次,我们将穿梭于成都、上海两座城市,继续讲述有关爱的故事,宠物医院”。

这两段旁白是该纪录片两季中为数不多的解说词,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该纪录片所要传达的内容,即与爱有关的故事。此外,首期节目开场中分别设置了“大猫”“牛顿”两个宠物角色,通过拟人化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充当“上帝”,交代医院的背景信息并引出医生出场。此外,还通过文学性、介绍性的花字文案表现情绪的渲染和主题的升华,对事件过程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完成画面叙事。

其次,限知视角主要是指叙述者直接参与到事件过程中,强调叙述者的主观感受和亲身经历。《宠物医院》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较少使用解说词,主要以医生、主人等微观个体为叙述者,通过对人物之间对话、主人对宠物的独白等现场同期声以及事后的采访自述来交代信息、表达情绪。一方面,医生直接参与到救治、手术过程这一事件中,既有救治过程中对病情以及救治等信息的自述,也有事后对医生的固定采访画面讲述医生对手术的真实看法。另一方面,宠物主人则亲身参与到送医、陪伴宠物救治的过程中,面对镜头讲述手术室外的心情以及与宠物相处的故事。通过当事人的直接叙述,在特定情境下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引发受众的共情。

(三)拟人化手法赋予宠物情感

拟人化是动物题材类的影视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国内知名学者陈国钦认为,“以动物为题材的纪录片展现的‘应该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在给观众上一堂科教或生物课’。要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社会本质和社会关系,它们的生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也就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②。

在《宠物医院》中,每个宠物都是主角,都被赋予人类的名字和特有的称谓来称呼。宠物出场时,都会在屏幕下方附上该宠物的“姓名”“年龄”“品种”等信息的字幕条。宠物的主人作为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也更多地将宠物视为家庭中的一员,将自己称为“爸爸”“妈妈”,将其宠物称为“囡囡”“宝贝”“小孩”等人类特有的称谓,使得每个宠物都成为一个独立的情感个体。此外,该片也使用大量拟人化的手法如通过第一人称的人类语言的花字、表情特效视觉符号等来模拟宠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宠物在接受手术救助前后的情感状态。

正如英国人类学家Roy Ellen所言,“我们是用拟人化的方法把那些非人类对象以及它们的经历归入我们能够认同和解释的知识领域”③。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呈现宠物面临病痛折磨的真实经历,将人类的情感体验转移到非人类对象上,产生移情效应,引发受众对宠物命运的共情。

(四)故事化叙事强化情绪感染

希拉·柯伦·伯纳德认为,“对绝大多数优秀的纪录片来说,如何讲故事正是他们吸引人的关键所在,其中的要素包括: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强大的戏剧张力以及一个让人信服的结局”④。《宠物医院》作为B站自制的网生纪录片,在叙事上也更加注重故事性,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捕捉、悬念的设置以及情节的处理上。

首先,片中每集人物、宠物的出场便是从悬念出发,如先以医院前台传来的急救电话“有急诊,快!”“急救急救”等的声音和画面来引出人物和宠物,通过医生、主人面对宠物面临生死危机时的紧张的本能反应来吸引受众注意力。又如在呈现宠物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通过紧张的背景音乐来设置悬念,营造一种紧张感与不安感,将受众代入到手术室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引发受众对“手术能否顺利”“能否被成功救活”等的猜想。

其次,在情节处理上,该片主要设置了主线和副线两条线。主线便是该片的核心事件,将片中的人物和宠物置于宠物医院这一特定的情境当中讲述医生与患病宠物及其主人之间所经历的医疗故事;副线便是由一系列碎片化的事件组成,穿插叙述宠物医生背后的故事。如在第一季第4集中穿插讲述朱医生与家中金毛Jacky相伴20余年的故事;第二季第6集中讲述刚大学毕业的宠物医生宋坤达查询职业兽医资格考试结果的故事,紧张忐忑的查分现场引发大量医学生群体的强烈的情感共鸣,弹幕直呼“太真实了”。虽然副线整体篇幅不长,但呈现了宠物医生手术室外不为人知的真实生活,丰富内容叙事。

此外,《宠物医院》也注重对细节瞬间的捕捉。由于宠物无法通过人类语言表达自我情绪,该片便通过大量的特写镜头如人物与宠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神态动作等细节,呈现人宠之间的微妙关系和真实感情,使得人物塑造能够更加丰满、完善,画面更加具有感染力。如蔺医生在经历两次手术失败没能救活狗狗时,面对镜头时近乎哽咽;婆婆面对救人与救狗的艰难抉择时,无助与痛苦的表情特写,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对这种强烈情绪的细节描写,直击观众的内心。又如第二季第1集通过大量的近景、特写镜头来呈现爷爷与患病的Coffee之间相处的故事,如帮Coffee穿鞋、带着Coffee去喝茶等,通过这种平淡的、细微的细节来展现人与宠物之间最真诚的感情。

三、《宠物医院》的传播价值与启示

(一)有趣:纪实性与趣味性的创新结合

《宠物医院》作为由代表当下年轻人亚文化生态的B站出品的网生纪录片,具有明显的B站亚文化属性。一方面,该片将纪录片与真人秀两种不同类型的节目形态进行创新融合,既保留了传统纪录片的纪实性与真实性,也融入了一些趣味性元素,在内容叙事、主题表达、节目包装等方面适应了当代年轻用户群体的审美和观看习惯。动漫风格的片头、片尾画面以及丰富的表情特效也营造了一种可爱、温馨的氛围,迎合了B站二次元受众的偏好。

另一方面,《宠物医院》也基于B站独特的弹幕文化构建了一个共时性的情感分享场域。弹幕作为由B站用户自发生成的一种累积的伴随文本,观看者能够通过弹幕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参与节目的意义构建。如在宠物抢救失败面临死亡时,用户通过齐刷刷的“一路走好”“喵星球再见”等的弹幕刷屏表达自己的惋惜和心痛,也引发部分用户回想起自己的宠物逝去时的经历,依托弹幕形成强烈的情感共振。

(二)有料:宠物医疗知识的健康传播

当前,宠物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宠物医疗资源分配以及医疗观念之间仍不平衡。高昂的医疗成本、医疗知识获取渠道的匮乏往往使得部分养宠人士在喂养宠物、疾病防治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甚至很多养宠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在宠物面临生老病死时不知所措,望而却步。《宠物医院》选取了猫、狗等宠物常见的疾病如肿瘤、猫口炎、糖尿病等,以医生专业性的视角,对真实的宠物治疗现场进行客观呈现,并通过字幕条、医生口述等方式对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进行科普。同时,还通过对鲜活的个案讲述了在喂养宠物、给宠物做绝育等时所存在的误区,如错误服用人类药物、过量喂食等。正如网友在弹幕中所说的,“感谢这个纪录片,让我知道了宠物会发生什么情况,到我自己养的时候我不会什么都不知道,让他痛苦”。

《宠物医院》的出现弥补了当前宠物医疗知识科普的短板,将原本枯燥、难懂的宠物医疗知识以一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媒介平台,为越来越多的养宠人群了解宠物健康搭建了桥梁,促进了宠物医疗知识的普及与健康传播。

(三)有爱:传递对生命的人文关怀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宠物获得的成本和门槛也越来越低。在动物保护法缺失的社会现状下,宠物往往成为部分人眼中可以随意处置的附属品。而因宠物患病、搬家等各种因素遗弃宠物、虐待宠物的现象频繁发生,因遛狗不栓绳、宠物粪便不清理、流浪狗伤人等产生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突出,引发社会关于如何处理好人与宠物之间关系的思考。

生老病死,择一而终!《宠物医院》向社会传递的是一种平等的生命观和人文关怀。通过呈现宠物主人面对心爱的宠物被病痛折磨甚至死亡的处境时,依然站在宠物身旁守候的画面,真实地刻画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在第二季中,宠物医生前往流浪狗救助站进行爱心义诊,关注流浪狗的健康与生存状态。该片还直面宠物绝育、安乐死等动物伦理问题,客观呈现当事主人在面对宠物生与死的抉择时的想法与态度,把对生命观的审视空间留给观众。

正如片中养宠的老人面对镜头所说的,“它也是一条生命,我们养了它,就像对小孩一样,要对它负责,总是一个生命,你不能随便(对待)它,不是说养着玩,玩里面也有对动物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养狗是幸福的”。宠物医疗纪录片对宠物群体的生存和健康状态的关照,呈现了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命运共同体的图景,也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

结语

《宠物医院》作为当前我国宠物医疗纪录片的一次有益尝试,打破了以往严肃的人类医疗纪录片的叙事套路,引入了诸多真人秀的创作元素。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通过拟人化、故事化的叙事手法,讲述了发生在宠物医院这一独特空间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关于生命的故事。总的来说,该片取得了口碑和传播效果的双赢,但由于宠物医疗纪录片仍处于发展的初创阶段,受拍摄成本和商业竞争的影响,难免会出现泛娱乐化的倾向。但不管是纪录片还是真人秀,“真”始终是节目创作的第一原则。倘若该题材类的纪录片泛娱乐化的成分超过了其作品的真实性,天生自带流量的宠物也会沦为各平台争夺眼球经济的工具。无论如何,对生命的关照始终是宠物医疗纪录片的核心命题。如何平衡好纪实性与娱乐化之间的关系,在保持医疗纪录片的专业性与科学性的同时,增强纪录片的趣味性和可看性,仍是未来该类型纪录片创作值得考虑的问题。

注释:

①米克·巴尔:《叙事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军强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1-12页。

②陈国钦:《纪录片解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3页。

③Jane Adcroft:Reframingperceptionsofanthropomorphisminwildlife filmanddocumentary,New Zealand:University of Otago,2010年,第22页。

④希拉·柯伦·伯纳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孙红云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年,第3页。

猜你喜欢

宠物医院弹幕宠物
基于“育人”的“宠物医院+全科坐诊式”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抛弃
搞笑弹幕一箩筐
“宠物医院”为何开不起来
抢救小狗
拜托了,弹幕君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抬起脚来
养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