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超类型书写
——《隐秘而伟大》形象塑造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呈现

2021-12-02霍美辰张兴宇

北方传媒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谍战剧阶级小人物

文/霍美辰 张兴宇

因时代生活背景不同,中国当代谍战剧经历了“反特片”“谋战剧”“特情剧”“公安剧”等主题形式。《隐秘而伟大》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谍战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别于过去谍战剧的主要特征,剧情融合了家庭、职场、乡民、友谊、个人理想等多种元素,而显现出超类型的特点。在文化呈现上,也将“冲和”思想融入进编剧构思中,剧情设定重温了儒家经典家国情怀。

一、群像人物的超类型塑造

《隐秘而伟大》这部电视剧将故事设定在抗战刚刚取得胜利之际,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国共《双十协定》,内战一触即发。共产党的地下情报人员在上海进行情报工作打入国民党重要机构,其中上海警察总部是故事的核心地点。《隐秘而伟大》遵循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塑造方法,创新运用超类型的手法,塑造了像顾耀东、沈青禾等正面形象,也衬托出王科达、钟百鸣等反面人设。同时,这种超类型塑造手法体现在人物成长的过程性上,通过表现主人公顾耀东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以及其好友赵志勇一步步从善良走向邪恶的成长历程,这样的对比是在暗示历史真理的必然性,即选择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事实。

(一)反面人物的逐渐堕落

在塑造反面人设方面,《隐秘而伟大》超越一般谍战剧的全盘否定的固态化策略,有意将这一反面人物与主人公一道成长,但最终却走向了历史的对立面。通过动态化的塑造策略描绘赵志勇这一角色的逐渐沦丧,与同为底层小警察的顾耀东形成鲜明对照,从而在价值取向上抨击了这种人性的逐步堕落。赵志勇和顾耀东一样,都是上海警察体系中最底层的小警员,起初他并没有泯灭内心的善良本性,与顾耀东关系交好,也成为顾耀东在职场上最初的伙伴。但随着一系列生存抉择的出现,赵志勇没能坚守内心的善良本性,最终造成了个人的命运悲剧。

剧中以警察局腐败领导层为代表的反面人物,其实也对赵志勇的成长沦陷起到最直接的推动作用,这恰好也与夏继成对顾耀东的引导构成另一种对比。钟百鸣和赵志勇的师徒关系显然是一种伪道德关系,钟百鸣利用了赵志勇对于功名利益的渴求心理,通过一些小利小惠诱导赵志勇帮助他进行暗箱操纵,制造冤假错案,而最终赵志勇却成为了整场斗争中的牺牲品。赵志勇的成长轨迹也是小人物成长的典型,他没有顾耀东那种理想情怀,所以在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往往手足无措,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为把上海警察总局的局长、副局长塑造成贪婪恶毒的腐败官员形象,剧中反复刻画局长擦拭名器名画等古董玩物的画面,还有副局长借助公权力进行敛财的行为。电视剧这样的设计意在反映当时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也较为符合当时那种时代氛围,衬托出作为地下工作者的共产党员的高尚意志和推翻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

(二)主人公家庭出身的伦常化设定

《隐秘而伟大》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心地善良,一心想“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的小警察顾耀东。对于过去“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从创作理念来说,这种片面的“高大全”式的创作观念是以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为根本特征的。而在《隐秘而伟大》中的顾耀东却显得蹩手蹩脚,他作为一个大学生入职警察局,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在警局里打打下手。在俄罗斯经典现实主义文学中,可以总结出一条小人物叙事的模式,即“小人物被加害者夺去生存支柱,小人物何以为生?”顾耀东经过多次这样的生存危机,但最后都坚守住内心的崇高理想,完成小人物的大举动,深深打动了观众。

主人公家庭出身的伦常化设定可以让观众有很好的带入感,从而接受电视剧背后所要传达出的价值理念。《隐秘而伟大》中的顾耀东经历了职场受挫、理想破灭、生命威胁等生存危机,但始终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坚持善恶分明,并最终在二处处长夏继成(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指引下,成为了与腐朽的国民党官僚主义做着隐秘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最后他接替了夏继成的角色,与另一位地下工作者沈青禾共同配合组织进行情报输送。小人物逐渐成长为一位英雄,但同时又没有丢掉小人物身上的大众特性,这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人物形象的伦常化设定是大众传播时代符合受众心理的一种创作要求。黑格尔设想的市民社会因为传播媒介的发达在当代得以印证,因而文艺作品也不再是浪漫主义式的理想人物,而是具有生活气息的普通市民。顾耀东作为一个普通警察,身上的优良品质代表了市民大众的理想追求:爱国、爱家、爱人民、爱自己的职业等等。这些既是理想品质,又是普通大众所常见的现实品质,《隐秘而伟大》就是通过这种伦常化设定,给予观众强烈的现实共鸣,从而使得整部剧洋溢着青春与理想、历史与当下合一的底色。

(三)人物社会阶级的固守和突破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剧中的一位知名女作家东篱君喜欢顾耀东,因为她认为顾耀东身上有一种难得的正义感。然而,当她发现父亲是个草菅人命的贪官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包庇他,没有选择突破自身的阶级性,反而阻止顾耀东去揭发一场命案的事实真相,从而让自己也成为了这场命案的帮凶之一。她无法冲破自身的阶级属性,也是有亲情这一层因素存在,这样不可调和的人物矛盾造就了这个人物的最终悲剧。人物的阶级特性决定了既得利益共同体的顽固本性,剧中的官僚剥削下层民众,打压一切反对意见,反面衬托出顾耀东身上难得的正义性格。同样作为小人物的赵志勇在人性的善与恶之间徘徊,最终走向了恶,因为他想跨越自身的阶级属性,想成为一个更高阶层的人,但由于当时那个时代的阶级固化,使得赵志勇实则沦为那些人的工具和牺牲品。

通过不同社会阶级主体之间行为选择的对比,《隐秘而伟大》实则描绘了一幅时代的阶级群像。在这些群像中,有像顾耀东和赵志勇这种具有相似阶级特征,但却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也有像顾耀东和丁放两个不同阶级的人物,前者最终选择坚守正义,而后者因为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只能选择维护该阶级的利益,甚至不顾草菅人命。电视剧在这些人物的选择背后,暗含了历史潮流的必然性,以国民党官僚阶级为代表的那些人只会选择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像顾耀东、沈青禾、夏继成这些共产党员则选择维护人民的利益,这是不同阶级属性要求的必然选择。

二、文化内涵的超类型呈现

《隐秘而伟大》在编剧形式上体现了“冲和”的叙事伦理,而在剧情内容上则体现了儒家经典的传统价值。形式与内容的双重思想结构。观众在体会剧情跌宕起伏的同时,还对经典文化的视觉呈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发扬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本剧超类型设定所产生的符合当下时代脉搏的积极意义。

(一)红色题材作品中的文化基因

家国观念是传统儒家倡导的社会治理理念,中国社会长期以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集合,儒家对于个人理想的追求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隐秘而伟大》抓住了“侠”的精神内核和中国社会对于家庭观念的重视,从一个小警察的成长历程中透视出“侠”“齐家”“治国”等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也鞭笞了社会中存在的邪恶现象。平民道德的代表就是侠义精神,具体说来就是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以家庭、乡民情怀为纽带,作为小人物的顾耀东当上警察之后,身后所背负的其实是整个家庭的荣耀,以及乡民们的期待。所以在他家的邻居杨会计遭遇陷害之时,顾耀东身上那种责任感就油然而生,他奋不顾身地要去解救杨会计,这一系列正义行为的背后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儒家“集体无意识”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的表现。顾耀东是一个小人物,但他的小不代表他不典型,他的典型性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向善一面的体现,孟子语:“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儒家的“友善”之基础在于“仁爱”,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这就是儒家的“仁道”思想。顾耀东身上就体现了这种仁者爱人的传统儒家对于人格的要求,而这也是最能激起观众共鸣的人格品质。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顾耀东身上其实还是有英雄的气质,他承载了观众对于善良品性人格的向往,这也就回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

(二)主流价值的创作实践突破

《隐秘而伟大》中对于主流话语的表达,更多地采用启发式,而非直接的宣传式的表达。顾耀东的“导师”夏处长经常会让他在具体的事件中获得启发,顾耀东通过一个个事件逐渐成长为一位合格的革命战士。启发式的表达不会让观众觉得唐突,进而接受电视剧表达的核心理念。这种启发式的表达主要借助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叙事来达成的。

《隐秘而伟大》里所宣扬的善良、正义、博爱等正能量价值观,以一种接地气的叙事表达对这些价值观做出了视觉呈现。在批判国民党官僚资本家时,又十分辛辣独到,彻底将他们的腐败堕落展现了出来。在一种普世的善恶伦理关照下,完成了对落后国民党政府和整个腐朽官僚体制的批判,同时也赞扬了顾耀东这样的千千万万的“小人物”身上的高尚情怀,对于当下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人物形象的二元对立塑造,启发观众认识到共产主义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高度肯定了以人民为重、以革命为重的理想情操。通过顾耀东的亲身经历就仿佛自身的一次选择,顾耀东本身也是素人出身,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像无数的人经过一系列的抉择选择了共产主义一样,我们的国家也是一样,证明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

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需要文艺作品的感染力,《隐秘而伟大》中塑造的人物群像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场生动的再现,而它的成功更是证明了电视剧创作需要创新思维,如何将主流意识形态结合商业生产规律,在受众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最终的呈现,叙事策略所承担的意义是巨大的。只有紧跟时代进步,结合社会生活,才能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三、从类型设定到超类型表达

(一)超类型谍战剧的“生活化”

除了本剧主人公家庭出身的伦常化设定之外,《隐秘而伟大》的超类型性还体现在剧情设定的伦常化,特别是在对于日常生活的刻画上。比如,在紧张刺激的谍战剧情中穿插轻松、诙谐、温馨的生活画面。作为一部超类型的谍战剧,《隐秘而伟大》的主线剧情在一个个矛盾冲突的解决中获得发展,营救陈宪民、莫干山之行、尚荣生绑架案、王科达事件等等,这是整部电视剧的叙事框架。但在电视剧一开始,实际上是以轻松的职场生活开始的。饰演二处警察的演员多是一些喜剧演员,导演借用一种漫画式的喜剧性冲突试图解构谍战剧情过于紧张的弊端。除了职场画面的刻画,家庭、乡民生活也为整部电视剧增添了人情味,这一部分围绕顾耀东的家福安弄一带展开,展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而又因为时代的不幸,这种温馨又时常会被战争、社会压迫等不公现象打破,从而加强了剧情的张力,更是为刻画那个时代风貌提供了细节支撑。谍战剧的经典性加上这种伦常化的生活世界的刻画,《隐秘而伟大》为谍战剧提供了一条新的文本方向。

(二)超类型价值设定的多元化

总体来说,《隐秘而伟大》实则是一部讲述成长、家庭、职场、革命理想、社会责任、普世伦理的超类型主题的电视剧。它不是单一的借助谍战片表现革命理想,而是表达了多元的价值理念,从而超越了传统谍战片的一般范畴,成为一种超类型电视剧。它并没有直接灌输革命叙事话语,而是通过人物的成长,启发观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德塔文影视观察”调查数据显示,《隐秘而伟大》的受众主要集中在20~29岁之间,占据一半比例,同时其他年龄层也都有分布。电视剧的创作者采用超类型的叙事策略,在类型剧的核心构架中融入多元的价值体系,从受众分析上说,显然是获得成功的。电视剧最后所有警察局二处的同事们站在阳台上,畅享着未来,有的要去台湾,有的则留了下来,这样一种对于年轻、梦想、事业、家庭的表达,很好地击中了年轻观众的内心,很明显是不同于经典谍战剧中的表达方式的。

多元价值理念的设定是符合当下这个时代大众传播特点的。《隐秘而伟大》不仅仅要符合这个多元价值观时代,也要对偏颇的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本剧中所宣扬的都是具有普适性的正能量理念,用艺术的正能量表达对现实社会进行干预和影像,从而感化人心,体现艺术的社会责任意识。

结语

本文在中国当代谍战剧发展现状的视域下,对电视剧《隐秘而伟大》进行了人物形象分析及叙事背后文化价值层面的探讨。笔者认为,《隐秘而伟大》具有不同于传统谍战类型剧的特征,结合了家庭伦理剧、职场剧、青春成长剧等不同剧种的特点,融合谍战、爱情、职场、家庭、乡民、官场等元素,除了经典谍战剧中正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塑造沈青禾和夏继成这样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以及如钟百鸣、杨科长等反面形象。更为突出的是,《隐秘而伟大》塑造了顾耀东这种小人物大理想的形象,也塑造了像赵志勇这种小人物伪理想的形象。相同阶级中不同选择,不同阶级里相同选择,这里人物的选择和命运背后的必然性,也暗示了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真理。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对比,电视剧呈现出“超类型”的电视剧美学,对当下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进行了视像表达,其叙事伦理体现了道家“冲和”的逻辑特征,文化底色则充满儒家经典中的家国、仁爱、向善等传统观念。电视剧影像背后的经典文化价值成为超越一般类型剧的新颖表达,使得《隐秘而伟大》成为具有多元价值理念的超类型电视剧。

猜你喜欢

谍战剧阶级小人物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谈谍战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多重伪装,反观现实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
小人物
台湾风云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