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思考
——以浙江省泰顺县为例

2021-12-02林长根

乡村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建设

林长根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1 泰顺县开展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克服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较为匮乏等困难

泰顺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山区县,县域人口密度小,城镇化水平低。全县总面积有1 700 km2,但多为山地,当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地”的说法,境内共有170座海拔在1 000 m以上的高山,鲜有开阔平坦之处,农耕条件非常恶劣。泰顺县内为数不多的谷地和小盆地是主要人口聚集地,平均每个乡镇人口仅数千人,人口密度不到全省平均数的一半[1]。此外,全县农业人口占了绝大多数。据数据统计,全县人均耕地仅有293.48 m2。在这种资源十分匮乏的条件下,该地区更需要着力开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1.2 有利于解决人口分散、各生产要素难以集中等问题

就当前发展状况来看,泰顺县的经济总量较小,资源利用率低,基础设施共享性也相对较差。各个乡镇和村落的整体布局分散且无序,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更加难以集聚,基本上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导致其在建设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时,往往面临着投入大、效益低的问题[2]。通过深入开展小城镇建设的方式,可以让深居高山的人口到重点集镇安居,达到一定的人口基数和聚集度,才能对原先落后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壮大产业规模,从而改变单纯追求外延扩张和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提高产业档次,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和辐射作用。

1.3 有利于践行“两山”理论,深化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和“中国茶叶之乡”的泰顺县,是浙江省开展生态林建设试点的一类县,同时也是温州市的主要水源涵养区和库区,供给了市域内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正是泰顺县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开展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保持优势和特色的制胜秘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泰顺县通过下山移民、退耕还林等方式开展城镇化建设,有效避免了因片面追求脱贫和经济发展而盲目开发基地、修建公路,杜绝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等不良现象[3],有效助力其建设成为一个有发展、有特色的生态大县。

2 山区小城镇建设成效初显

2.1 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泰顺县人民始终怀揣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在历届泰顺县委、县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抓攻坚”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基本实现了县、乡两级的脱贫。据2017—2019年统计,在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全县贫困人口从33 473户97 811人减少到9 576户16 232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 532元增长到18 805元,年均增长1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1 156元,年均增长15%。同时,县域内各乡镇居民纷纷自发走出山门创业,涌现出了一支数万人的经商务工大军,涉及建材、建筑、服装和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其中,全县陶瓷建材经营业年销售额占全国同类产品20%以上,每年带回家乡的资金达

作者简介:林长根(1993-),男,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农村发展等。数亿元。这批率先致富的先遣队,既体验过繁华都市的文明和生活,又拥有丰裕的闲散资金,是今后推进山区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可为泰顺县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2.2 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近年来,泰顺县通过抓科技、抓龙头、抓特色,走出了一条以安全、优质、无污染为内涵的绿色产业之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全县以绿色食品为主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建成了茶叶、猕猴桃等一批生态农业基地,打造了罗阳交垟土楼、司前左溪、雅阳塔头底等一批精品民宿村,生态旅游产业初具规模[4]。另外,该县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引入工商资本打造田园综合体和旅游景区,鼓励低收入农户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经营权,以土地、房屋、林地、林木等资产作价入股投资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农户按股分享经营收益[5],有效带动各地低收入农户增收,也为该县开展城镇化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和产业依托。

2.3 基础设施的日趋完

改革开放以来,泰顺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全部乡镇的交通、通讯、水电、卫生及教育文化条件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县域内的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并趋向成熟,教育和卫生硬件设备不断完善,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同时城乡融合的市场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为后续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泰顺县始终按照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当地调研时提出来的“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九字指示,聚焦下山脱贫,深入实施生态大搬迁工程[6],17年间累计打造生态搬迁小区49个,安置群众25 289户89 688人,并在小区和安置点周边建设医院、学校、体育馆等重大基础配套,就近布局竹木产业加工园、来料加工点,实现搬迁群众就近就学、就医就业,同时引入专业房企和物业公司代建代管生态移民安置小区,以高品质商品房标准打造安置小区,保障群众有房住、住得好、住得优。

2.4 开发建设成功案例

泰顺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对土地进行集中开发,并通过有偿转让等方式来确保城镇建设资金到位,形成了“自我开发、自我发展、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前些年,泰顺县在进行城关北门洋项目开发建设中,不但完成了配套设施建设,而且还推进了旧城改造,完成了城北路、文化路、建设路等交通要道的拆建和文化广场的改建。此外,当地还有不少乡镇,如西旸镇和司前畲族自治镇,利用转让土地及其增值等方式,使各自的城区总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帮助深山远山农民到集镇安居,使全县城镇居住人口迅速上升。这些成功的例子都说明了泰顺县全面开展小城镇建设的可行性。

3 新时代泰顺县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3.1 科学规划,总体布局

只有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才能寻找到真正适应泰顺县经济、社会、城镇、旅游等发展要求的建设方式。资料显示,泰顺县当前的规划方案是在2008年原总规划的基础上,依据2011年“九镇一乡”的行政规划调整而来的。在实践过程中,这一规划对促进全县基础建设和发展布局上起到了较好的指导性作用。2016年,顺泰县对行政规划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同时,通往该县的第一条高速路——龙丽温高速已经正式动工,泰顺县县城所在地罗阳镇也成功入选省级生态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在这些变化的影响下,泰顺县委、县政府为了满足后续发展需要,在发展规划中不仅将县城面积增加了一倍,还加大了对多个重点乡镇的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县域范围内人口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的科学规划。这样一来,该县不仅能够进一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还能更好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石[7]。

3.2 以合理的人口布局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新时期,泰顺县亟需加快下山安置点的兴建步伐,把高山深林地带的农民迁移到重点集镇,同时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能力。顺泰县应充分发挥外出居民经商氛围浓厚的优势,鼓励农民继续走出去,进一步提升在异乡谋求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泰顺县持续聚焦下山脱贫,深入实施生态大搬迁工程[3]。如雪溪乡通过牢牢守住“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底线,狠抓生态大搬迁提质扩面,加快推进山前、武岭、柳溪、保兴等生态搬迁小区建设,仅在2019年度即完成安置134户480多人。顺泰县各乡镇着力践行“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九字方针。截至2019年7月,顺泰县共投资生态搬迁项目32.6亿元,受众范围达11 358户36 559人。在加速“两山”转化方面,泰顺县因地制宜,深入发掘各级乡镇资源,大力发展有机茶叶、杨梅、猕猴桃等特色农业,同时加强培育电商产业拓宽销售渠道,让一样青山实现不一样收益。

3.3 开辟产业园和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的重要磁场,也是广泛促进就业、规模发展产业和培育龙头企业的重要支撑[8]。2019年6月,顺泰县罗阳镇小微创业园开始建设10万m2标准厂房,新规划土地10 hm2,计划总投资超过4亿元。截至目前,已经有7家公司与该园区签约,并基本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作为泰顺县首个创业园区,它实现了产业创新、绿色生产和居住功能的有效整合,将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该园区以农副产品和竹木制品加工为主要产业,按照高效利用土地、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将成为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泰顺县人民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多项旅游开发项目,优先让村集体以资金或资源形式投资入股,实施稳定分红,带动了村集体的经济发展与创收。例如,泰顺县人民政府通过统筹投入1 000万元,组织20个经济薄弱村抱团投资万洋众创城项目,使其每年获利达120万元。

3.4 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步入新时代,泰顺县应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思想和上级决策部署,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开展乡村振兴建设。首先,顺泰县要把对山区城镇化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事关脱贫致富、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高度上来,确保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重点工程建设建一项、成一项、受益一项,使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其次,当地政府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在小城镇建设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小城镇精神文明载体的功能。再次,顺泰县还需要同步搞好文化、教育、科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小城镇文明程度和城镇化水平,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猜你喜欢

小城镇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发挥小城镇纽带作用 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