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为什么要读党史、怎样读党史

2021-12-02上海第十届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

少先队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柴房陈望道学史

上海第十届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王荣华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非常高兴能在这个日子参加上海学生阅读联盟青衿书苑的红色经典阅读分享活动。

青少年为什么要读党史、怎样读党史?我不从概念、理论讲起,我讲一个亲历、亲见、亲闻的故事。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候,正好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翻译者陈望道的故居进行修缮,要建成一个教育基地,面向社会。我们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觉得这个项目非常好。陈望道的故居不仅属于一个学校,属于上海,更属于长三角,属于全中国,我们大力支持。修缮以后,需要陈列一些展品,大家看到一面墙上是《共产党宣言》的各种版本及展示内容,我们就感到还缺了点什么。我邀请上海著名的油画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余晓夫创作“真理是有味道的”主题油画,这是命题作文。

余晓夫怎么用画笔来表达这个主题?接到任务以后,他首先认真学习相关的历史文献、有关人物传记,重读《共产党宣言》。他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写了一篇文章,讲述怎么接受任务,怎么想的,有众多题材,如何选等等。我今天就讲他怎么学党史画好画。他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后,认为《共产党宣言》果然是惊天地泣鬼神,那气派、那深刻、那境界、那写作的逻辑和技巧,使得他一个七十岁的古稀老人一下子变得成熟起来。突然想到,他用画笔、画布、颜料创作,陈望道则作为翻译家翻译,如果没有文学功底,翻译的文章一定是味同嚼蜡,传播一定大打折扣。如今,余晓夫读起来是朗朗上口,他说“我和马克思,我和陈望道,我和共产主义理想,重续友情,重塑信仰”。余先生除了学历史、读宣言、读陈望道传记,他还到浙江义乌去,到陈望道家乡去采风考察。陈望道是在柴房里翻译的,原来的柴房没有了,他就去寻找别的柴房,寻找依据。终于找到一家柴房,虽然铁将军把门,透过窗栅栏杆,那昏暗的气氛、杂物间堆放的农具柴火、废弃的桌椅,给了他启发。他去街上给路人写生,虽然他没有见过陈望道,但是可从浙江义乌人的骨架、形象找到了灵感,塑造年轻时的陈望道。有体会、真感悟之后,他创作的这幅画得到广泛的好评。余先生画了之后的体会,分享了创作前后的思想轨迹。他说:“我之前学过《共产党宣言》,也学过党史。这次为了创作又学习,深刻了解到党的初心,思想受到触动,有极大的冲动想表现出来。”他动情地说:“我年轻时信奉马克思,这么多年过去了,过程中也经历过马克思主义的沉寂。然而今天,当我目睹整个世界风云诡谲的现状,我认为马克思并没有走远,马克思还管用,马克思学说依然灿烂。”经过精心地构思打磨,他把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统一起来。画布上有一堵红墙,柴房里是没有的。他读了党史,认为红墙代表着革命,又在红墙上加了马克思像,这是艺术的真实。画面前景中还出现日文词典、公文包、长柄雨伞等很多细节。作品中,桌子上还有很多书籍和资料,其中有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一般人以为要么英文要么德文,余晓夫考察之后, 陈望道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是从日文版翻译过来的,同时参看了英文版。

中译本《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是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接受马克思主义。余晓夫通过学历史悟出道理,画画绝不是一支画笔、一张画布和一点颜料就能画画,对于画家来说,要画思想、画文化、画境界,要好学党史、才能创作好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清华大学,又勉励青年人肩负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所以,我认为今天学党史,就要学史寻根问道,育情铸魂做人。做什么人,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距离产生美,历史就是距离。距离能使人看清楚,历史就是个望远镜,使我们看得更清楚。跟着历史知道历史,我们才能立足今天,面向未来,要具有家国情怀,要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人民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展现出来的理想。三月份,我们隆重纪念了谢希德校长百年诞辰,谢校长最打动人的是她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的表现就是爱国。

学历史,要有国际视野,在全球化时代,互通互融是必然趋势,站在全球角度,用国际化视野来看待、思考和处理问题。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就告诉我们:“人民至上、祖国唯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党史,更加清晰,更加准确。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学党史的好契机。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奋斗史。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产房”,拥有丰富的红色基因、红色资源,同学们要多看多学,真正能够印在脑海里。我想开放性地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而不是诞生在别的地方?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什么?大家读一读党史一定会有答案。

学好党史学好历史,一定要把书本和实践结合起来。读好两本书,一是课程教科书,一是社会大课堂的实践书。学党史、悟思想,培养健全人格。我也想问一个问题,统编政治、历史、语文教材,谁能用一句话讲出三科教材怎样才能学好?我把这个题目提给同学,当然我也有自己的考虑,分享给大家。我编审三年的教材,三科教材怎样才能算编好,怎样才能算学好?就是爱母语——汉语,深厚的、自觉地爱汉语。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国家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不是平等关系。汉语如果学了之后,不爱不用,从政治上、从长远来看,很重要。汉语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的根和魂。而不仅仅是工具,不能把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等同起来。工具是器是术,人文是道,道是爱党爱国。重器重术,更重道,不能重器轻道。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加深这方面的理解。学政治就是认同拥护党的领导,警惕那些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开的讲法,要旗帜鲜明,要理直气壮。学历史,就是明确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此外,加上学艺术,就是要懂得真善美,陶冶情操,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美育对我们人成长道路的特殊作用,与创新、科学相关。这些东西,三三得九,九九归一,就是要塑造健全的人格,人格最重要,爱党爱国,诚信,讲品格,讲气节。学好党史就是能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格高志远,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心怀天地,志存高远”,这是我年轻时,汪道涵勉励我的一句话。怎么做到?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学习历史,学习党史。

今年上海中小学阅读联盟青衿书苑把阅读党史作为学生重要的阅读活动,发挥文教结合优势,打造高品质青少年阅读平台。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非常期待把书苑越办越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如果有人问我,中国现在最大的危机是什么?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了一下,我的回答是中国现在最大的危机是不读书,就是读也是碎片化、粉末化。不读书的民族、不读书的青少年是没有前途的,至少其行不远,走不远。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书籍出版销售情况里有一句话:“2020年我国有196万种书没有卖出一千册”。我希望同学们带个头,让读书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要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柴房陈望道学史
到底是谁让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小偷
信仰的味道(连载二)
母亲的柴禾
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