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021-12-02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二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敌后会战太原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二中学 项 忠

20世纪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在抗战过程中,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在八年级上册统编历史教材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重点介绍了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伏击战”)和百团大战,而且平型关大捷是在《敌后战场的抗战》这一课中向学生介绍的。

在2019、2020年秋季使用的八年级上册统编历史教材中,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是这样表述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以往的初中历史教材相比,这一版教材对平型关大捷影响的表述,增加了“在正面战场”这几个字。这就使人不免产生疑惑:平型关大捷到底属于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如果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为什么放在《敌后战场的抗战》这一课中?如果平型关大捷属敌后战场,为什么又说它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要弄清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量。

一、平型关大捷的历史背景

八年级上册统编历史教材是这样表述平型关大捷背景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在正面战场配合作战。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这段文字虽然字数不多,信息量却很大。其主要有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很快奔赴抗日前线,在正面战场与友军配合作战。

其二,为了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目的,在淞沪会战的同时,日军企图占领中国北方战略要地——太原。于是中国军队与进犯的日军以太原为中心,展开太原会战。

其三,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是太原的重要门户,战略位置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平型关战役的结果决定整个太原会战的结局。

弄清了这几层意思,就不难理解平型关大捷其实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为配合友军(阎锡山的军队)组织的一次伏击战,它实际上是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属于正面战场的作战。

二、平型关大捷时敌后战场开辟的情况

敌后战场的开辟是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密切相关的。卢沟桥事变后,为了迅速灭亡中国,日军在正面战场对上海、太原、武汉等战略要地发起进攻。国民政府尽管组织了抵抗,但在当时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日军还是迅速占领了中国华东、华北、华中的广大地区。但由于战线过长加之兵力不足,日军在这些占领的地区守备空虚。这为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日军占领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提供了可能。教材中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当时中国全民族抗战才开始不久,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初创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尚未成型。这从另一方面验证了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从以上两方面分析,平型关大捷自然也就成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既然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为什么在教材中将它放在《敌后战场的抗战》中来向学生介绍呢?

笔者认为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组织的伏击战,从作战的主体和战斗的结果来看,它与同一时期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其他战役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把它放在《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加以区分。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抗战初期国共两党面对共同的敌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最好证明,也是“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的有力佐证。

猜你喜欢

敌后会战太原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库尔斯克会战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治癌,深入“敌后”包抄
临阳联队的敌后抗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