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1贾然然吕春芳薛瑞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理学植物课程

杨 浩 ,贾然然 ,郭 鹏 *,吕春芳 ,薛瑞丽

(1.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来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成为当务之急。从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教师要把握好角色的转变,要成为学习指导者、价值引领者、情境营造者、资源整合者[1]。丰富多彩的线上资源是基础、学生的参与度是关键[2];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五步法:线上教学课程的组织与建设、线上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选择、线上教学进程的安排与把控、线上课后作业的布置与答疑、线上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提升[3];要重视将“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4]。植物生理学课程是我校春季学期面向农学、林学、植物保护、生命科学、园艺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从在线平台选择、设计教学环节、开展课前学情分析、调整在线评价体系、课后自主学习方案等环节着手,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线上教学课程体系,2020年顺利开展了5个月的线上教学,确保了人才培养的有序进行。本文探究了实施线上教学的举措、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疫情背景下高校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交流成果、分享经验。

1 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多平台互作线上教学课程

线上教育的载体是各种功能强大的网络课程平台,多元化网络课程平台可以为满足不同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在线课程建设提供支撑,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平台、智慧树、超星、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ZOOM等规模较大的教育平台备受青睐[5-6]。为了更好地符合学情特点、认知特点,达到教学目标,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从课前预习、课中直播、课后延展答疑三部分构建了多平台互作线上教学课程体系。

1.1 自主学习的在线课程构建

课前、课后自主学习要求线上平台有简洁的操作界面、有更多的线上资源、有师生互动板块等优势,经过多个平台摸索和比较,本课程组2019年在中国大学MOOC上自建了《现代植物生理学》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该线上教学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已形成较完善的体系,每学期选课超过2000人次,教学成果显著。搭建在线课程时分为理论、实验、习题、讨论交流和知识拓展五个板块,凸显了课程专业基础性、实践性等特色,满足了我校学生对植物生理学课程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的要求;该课程资源主要是线上对知识进行预习、巩固和拓展,课后学生可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回看补学、在线完成作业和测验等,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留言、私信,和教师展开交流和讨论[7-8]。教师可上传展示学生构建各章节知识的思维导图,分享基本知识能力拓展及相关热点的链接等。

1.2 教学直播课程的构建

除了利用已有中国大学MOOC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外,课程组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搭建了线上教学课程体系。超星学习通板块清晰、可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度,且其手机客户端运行流畅、界面简洁易操作,适用于教学和直播课程体系的建设。在该平台,作者制作了覆盖植物生理学课程所有章节的视频录课,每章节由课题组指定一名教师进行课程的录制;视频课程学习过程中设置有问题弹框供学生在线抢答,提高了在线教学的课堂互动性。同时,为了答疑解惑,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超星学习通视频课程播放结束后,直接进行“腾讯会议”的在线讨论,实现教与学“面对面”,教师针对章节中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梳理和讲解,并利用屏幕共享功能选播中国大学MOOC上的教学视频片段。直播过程中会设计提前思考、现场回答的问题,例如针对重、难知识点,设置有随堂提问及抢答,该环节可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调动专注力,提高教与学互动的有效性;对于开放性课堂讨论及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点,教师会提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学、边消化、边思考,实现引导性教和学生主动性学的目的。

1.3 学生自主运营微信公众号

在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网络为载体,以育人为宗旨,指导学生运营“植物生理学之光”微信公众号,将植物生理学课堂教学延伸至课下,拓宽了该科目的知识范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公众号的文章由教师审核,由学生团队以自主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文案、修改版式的形式维护运营。公众号有三大板块:“前沿追踪”主要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前沿研究,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知识,拓宽其科学视野;“课堂拓展”介绍日常生活涉及到的植物生理学小知识,将课堂活动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师生互动”是将一些学生制作的优秀思维导图做分享、展示,供学习参考。自公众号建立之后,收到了学生一致好评,日后将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团队。

2 落实评价与反馈,实现线上教学方法的动态调整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是为了检验教与学的成果,也是为了总结教学[9]。教的质量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于学的成效,评价的关键还是要看学的成效[10]。

2.1 强化线上教学过程性评价

以往的植物生理学课程的评价与考核多以“平时考核+期中、期末考试”为主,线上教学的教学评价可体现对学习结果的价值评判,也可对过程进行评价。教师要注重考查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表现,如出勤率、课堂纪律、问题提出和互动交流情况等,重在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在线学习[11]。例如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具备能客观量化学生的学习频次、章节任务完成进度、问题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度等功能,并自动生成平时成绩;教师可依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实现线上教学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并能及时将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使教学评价和反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保证学习效率。

2.2 网格化管理,实时反馈学生状况

线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班级成员网格化管理,构建以宿舍为小组的“小组网格”,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为最终责任人,在微信等线上交流工具的支撑下,班级委员作为小组与教师间的联络节点,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反馈学生课程及作业完成情况有重要作用。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情感、态度等在网络学习中的行为,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反映,是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的重要依据[12]。班级委员在教师与学生间起着上通下达、纵横联络的沟通作用,能更好地将学生情感意志、学习效果高效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课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正向疏导。

2.3 师生互评,教学过程动态调控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线上课堂中的相关情况并主动反馈遇到的问题。建立QQ群,组织学生加入,除了对学生专业课重、难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解惑外,主要是作为学生反馈问题、评价线上课程的主阵地。任课教师能更直观、迅速获得本节课程的教学反馈,以便下节课堂及时做出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馈、归纳、调控,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持续提升教与学的水平。

3 线上课程特色

3.1 思政元素提升激励教育的渗透度

线上教学更加注重专业课堂渗透思政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课下让学生查阅、分享抗疫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向学生传递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课堂活力,启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话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服务于生产的意识,如在讲植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时,引出美丽乡村、城市绿地、森林环境等热点话题;“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增强空间空气循环,提升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对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或从公共健康角度出发,拓展讲解绿地的健康效应、滞尘杀菌特点等。

3.2 拓展性知识提高教学实效

植物生理学课程作为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和农林科学尖端专业考研必考科目,在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建课,以及讨论题的设定、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等过程中,重视与农林业相关的实例,着重关注植物生理学在农林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及研究热点。结合基础性知识点,拓展延伸科研活动中的最新实验技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植物生产和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同时和其他学科融汇贯通,吸纳更多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3.3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全程虚拟授课会为学生视听觉带来强烈新鲜刺激感,会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专注度。特别是在线上课程初始阶段,教师合理利用平台的“抢答”、“选人”提问、随机设置问题弹窗等互动性操作,确保网络授课过程中的学生们足够专注。如针对授课内容,通过提前设计一些讨论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获取关于理论知识的知识框架;直播过程中,对讨论题随堂提问、播放服务生产实际的短视频等,多种导向设计也可克服一部分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排斥心理,增加线上课堂的活跃气氛,保持愉悦的在线学习氛围。网络授课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学生们直面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辩论的机会,因线上直播课程时间有限,学生可将不同观点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发布,以“小组网格”为单位课下集中讨论,下次上课前教师有针对性地予以解惑,以确保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保持足够地互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创造性,有效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3.4 丰富的课程资源

传统的教学受限于时间、空间及教学硬件等限制,对网络资源的动态利用有限。线上教学过程中,则可以更好地将这些资源融入到教学环节。多维度、多元化的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矿质营养一章,教师可以在线直播液体培养过程中花生种子的生长动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从种子萌发到植株成长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植物生理知识。

4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完全式线上教学,是对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一次大实验,是对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前期准备的大检验,也是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平台及环境建设的大考验。此次从面授教学向大规模在线教学转型,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义。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是否真实发生、持久发生,这不仅要求学生有更高的自学能力和自律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线上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和整体把握,能够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教学中发挥好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的功效,在反馈与调整中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2)教师教学从线下到线上模式的急转,对教师熟练运用信息化资源、网络平台和工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以课程组为支撑,紧急建课的过程中,教师间扬长避短、合理分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课效率。在教师能力提升上,要更加注重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信息化运用短板的教师须充分学习,时常与技能熟练的教师交流沟通,相互借鉴教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疫情稳定后积极参加线上信息化教学培训,不断精进线上建课、授课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

(3)教学硬件支撑弱,在线教育平台拥堵等原因会导致课堂卡顿、掉线等各种问题,无法正常教学,影响师生上课积极性。多个平台协作的课程体系,能够优势互补,最终保证课程顺利进行。教师会提前做好充分的预案,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解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稳定学生情绪的能力。另外,本着经济、高效的原则,逐步完善教学硬件、不断优化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媒体向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应对线上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4)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结合实验操作和拓展内容,分析和解决自然界和生产实际中植物生理学方面的一般问题。对于应用性、服务性较高的学科而言,观看中国大学MOOC上自建的实验视频微课程,并不能完全实现实践教学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没有可实地操作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教师以讲授为主,反复观看、暂停,细化对实验流程的讲解。另外,加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开发在家学习实验类课程的软件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

猜你喜欢

生理学植物课程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