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歌的行板
——2021盛京戏曲论坛“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辽宁艺术名家口述史研究》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侧记

2021-12-01郑永为

新世纪剧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盛京评剧辽宁省

文/郑永为

理论与实践共振,学术与艺术交响。盛京戏曲论坛是国内最具特色的戏剧主题论坛之一,2021年在举国庆祝建党百年的氛围中,盛京戏曲论坛以“奋进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辽沈艺术发展”为主题,通过相关学术活动,回眸党领导下的辽沈地区戏剧艺术发展历程,聚焦盛京戏曲的名家大师,并围绕热点剧目创作展开了深度研讨。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对于抢救珍贵史料、丰富研究手段、突破门类局限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由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辽宁省艺术研究所)承担完成的《辽宁艺术名家口述史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第一个口述史研究项目,为辽宁省艺术学科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石。6月30日,盛京戏曲论坛推出的“奋进百年:党领导下的辽沈艺术发展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辽宁艺术名家口述史研究》研讨会”,不仅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同时也回顾了党领导下辽沈文艺发展的奋进历程。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洪兆惠首先指出,建党百年之际,回顾辽宁辉煌的艺术史,对辽宁文艺进行总结、梳理、反思,非常有意义。他认为口述史是最鲜活的史料,《辽宁艺术名家口述史研究》很多是抢救性的,所以特别有价值。阅读口述史就像与老一代艺术家对话,穿越了时空。原沈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张英表示,口述史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研究方法,文艺领域的口述史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的作为以后会越来越有价值。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所长张志强赞誉《辽宁艺术名家口述史研究》课题组办了辽宁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他认为,这项口述史研究策划精细,步骤清晰,成果有创新,方法有突破。

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毛琦指出:“这个国家级课题非常重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是我国最权威的国家级课题,项目申报非常不容易,申报主体是原辽宁省艺术研究所,课题负责人是郑永为,当时我们合作了很多项目,根本没有外单位人员的感觉。”原辽宁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马红及张倩、刘新阳、苏莹莹、张彤、张天来等课题组成员也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党领导下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历史上东北的传统文化积淀并不厚重,是中国共产党在此构建了体系完整、格局均衡的文化环境,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了辉煌的历程。

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活动,音乐剧《镌·刻》是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和沈阳市2021年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计划重点项目。该剧以抗击疫情的现实生活为视角,融汇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辉煌足迹,以歌舞诗画的青春舞步和艺术语言,展现了当代青年热爱党、心向党、跟党走的青春风采。以文化的力量,将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深深镌刻在青年一代的心上。该剧的首演不仅在辽沈地区掀起了庆祝活动的高潮,7月6日举办的盛京戏曲论坛“音乐剧《镌·刻》剧目研讨会”还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近40位嘉宾汇聚沈城。

音乐剧《镌·刻》由中国剧协副主席、“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冯玉萍主任策划并执导,她表示:“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怎能不为之歌唱。音乐剧《镌·刻》就是要为中华传统培根铸魂,就是要在年轻一代心中镌刻社会主义信仰。”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总干事蒋卫卿认为,该剧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动感、悦耳,爵士乐、摇滚乐等不同曲式、音乐素材、音乐风格的演奏及演唱,衔接、过渡、转换都很顺畅,整个剧目感觉是一气呵成、天衣无缝。戏曲名家、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柳萍表示,冯玉萍是中国戏剧舞台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同时认为“艺术家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也是未来中国戏剧发展和艺术人才培养的探索方向”。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赓续华指出《镌·刻》是一部“礼花戏剧”,具备鲜明的喜庆感和庄严感,在节庆的时候需要这样一部作品。同时,与会嘉宾还为该剧的打磨完善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梅兰芳华,唐韵笙风。风华绝代的一代大家唐韵笙开创的京剧唐派,是中国京剧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也是关东京剧流派传承的核心所在。在6月中下旬,在“唐韵笙风——唐派传承暨唐派传人张宏伟从艺50年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嘉宾共议唐派京剧的艺术精髓和审美风范,同时也对唐派传人张宏伟五十年的舞台生活进行了总结。唐韵笙的女儿唐玉薇用“威武凝重,大气恢弘”概括了唐派京剧的舞台美学,又以“文武兼备,唱做俱佳”总结了唐派艺术的表演特色,同时她还回忆了父亲练功、读书、创新的生活场景。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宋官林盛赞“张宏伟年近60岁还登台演出,而且戏码丰富,很有难度,非常难得。”文艺评论家孙浩研究员特别指出“唐派京剧不仅是盛京戏曲的标志,也是沈阳文化的名片。”京剧是国粹,也是中国外交部最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外交部京剧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李涛讲述了京剧在全球的影响,同时还表示“不懂京剧的外交官,不是合格的外交官”。

张宏伟年少学艺,深得京剧唐派的精髓。在即将退休之际,回味起50年的舞台生活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表示要退而不休,坚持为唐派传承发出光和热。最后,他以一段自叙感言作为结尾:光阴荏苒,似水流年;转瞬花甲已至,到了退休节点。回眸看,感慨万千:星移斗转,不觉已在从艺的路上走过了50年。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日夜魂牵梦绕,孜孜不倦,怎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浮世三千,吾爱未变。倘若把一辈子的艺术生涯来盘点,自己也就做了学戏、演戏这一件事儿。

盛京是东北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戏曲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盛京戏曲以京剧和评剧为主干,“韩花筱”是盛京评剧的根基。风格俏丽的评剧筱派,开辟了老旦行当的一派新风,而今年又恰逢筱派宗师——筱俊亭百年诞辰。6月下旬,“俊俏百年——纪念筱俊亭诞辰100年专题研讨”适时展开。评剧筱派传承人、筱俊亭的女儿郑筱娣首先回忆了母亲严格的家教,她说:“我母亲筱俊亭是穷苦人出身,从内心深处对党感恩,从小就教育我们:听党的话跟党走。她时常教育孩子要以德为先,在艺术上要精益求精,在生活上要简简单单。”筱俊亭生前的同事、原沈阳市艺术研究所书记王新心认为,评剧三大流派“韩花筱”,不光是沈阳评剧的三杆大旗,也是中国评剧发展的重要脉络。筱俊亭有让人温暖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与筱俊亭的交往,有很多幸福而难忘的事儿。20世纪五六十年代,筱俊亭在舞台上开宗立派,确实值得深深和隆重纪念。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周丹表示,“韩花筱”三位艺术家是沈阳评剧的根和魂。虽然平时和筱俊亭接触不多,但她的艺德和品德有口皆碑。沈阳评剧院建院40年时曾同台演出《小女婿》,筱俊亭饰田喜的母亲,感觉她从人物刻画到演唱技巧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研讨会上,沈阳评剧院的领导和主创及筱派传人也对筱派艺术的风格特征和传承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2021年是盛京戏曲论坛走过的第5个年头。在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的指导下,经过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沈阳大学等单位的成功主办,盛京戏曲论坛对于优化区域戏曲生态、活跃文艺评论氛围、促进艺术创作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出这一品牌文艺理论平台的价值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盛京评剧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道光年间公文往来特征分析:基于《黑图档·道光朝》的研究发现★
浅谈评剧的乐队及伴奏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盛京银行:报表里还藏着多少不良资产?
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关于评剧艺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评剧《良宵》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