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漾濞县巩固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的实践与探索

2021-12-01王佐国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疫区存栏检疫

王佐国

(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72599)

1 马传染性贫血(下简称马传贫)消灭情况

1.1 基本情况

漾濞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大理州中部,地理位置为东经99°36′~100°07′,北纬25°10′~25°24′。北与洱源县接壤,东与大理市相邻,西与云龙、永平交界,南与保山市昌宁县接壤。全县土地面积1957km2,县城驻地距州府大理市下关29km。漾濞县全境处于横断山系滇西纵谷区,云岭山脉南端。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122m(于东北部点苍山马龙峰),最低海拔1174m(于羊街河与漾濞江汇流处)。主要山脉河流呈北南走向,有漾濞江、顺濞河等大小溪流117 条。全县气候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043.7mm,相对温度72%,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5217.8℃,平均日照时数2210.5h,无霜期252d。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的特点。草山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势。

漾濞县马属动物多用于农村役用,大部分实行圈养,少部分放养。近年来,由于摩托车、农用车等机动车的普及,马属动物的实际存栏数逐年下降,2016 年全县马属动物存栏5801匹,比2010 年存栏8917 匹减少34.9%。从存栏分布上看,苍山西镇、漾江镇、富恒乡存栏4149 头,占全县实际存栏的71.52%。其他6 个乡镇存栏1652 头,占全县实际存栏的28.48%。

1.2 防治情况

漾濞县马传贫防治工作始于1980 年,当年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在7 个乡镇25 个村普查马属动物1344 匹(马326 匹、骡349 匹、驴669 匹),无阳性。1981 年在4 个乡镇16 个村复检253 匹(马67 匹、骡60 匹、驴126 匹),检出阳性马1 匹,阳性率0.39%,畜主为现苍山西镇金星村梅花小组彭万祥,进一步追踪调查证实为畜主于检疫前2 个月从平坡大合江购入,而大合江畜主则由周边疫区购入,系输入性阳性病例,该阳性马已及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就此,漾濞县划入大理州3 个马传贫历史疫区县范围。继而,分别于1983 年和1990 年在6 个乡镇开展了2 次马传贫重点普查,共监测马属动物2183 匹(马458 匹、骡785 匹、驴940 匹),全部阴性。1982~1990 年期间,市场检疫马属动物2973 匹,交流会检疫7525 匹,出入境检疫79 匹,无临床可疑病例。1990 年通过省级验收,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2010~2016 年期间,县城交流会检疫马属动物5101 匹,9个乡镇检疫7895 匹,全县累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3567 匹,连续6 年,没有发现马传贫临床病例;2014~2016 年连续3 年,按实际存栏的2%采样571 匹/份马属动物,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开展监测,全部为阴性。达到国家消灭马传贫的验收标准,并通过了验收。2017~2019 年采样、监测30 份,全部为阴性。

2 消灭马传贫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对策

划为疫区后,根据省州的整体思路和部署,采取“检疫监测+扑杀净化、不免疫”的防治对策。

2.2 外防输入,内控传播扩散措施

2.2.1 强抓技术

1979~1980 年组建了化验室,配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固定专门人员并经过省州培训,为开展检疫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2017 年漾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通过省考核验收后,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2.2.2 坚持检疫净化

1980 年以来,坚持集中普查与平时临床检疫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干净彻底消灭疫情隐患。

2.2.3 切实加强流通监管

(1)加强了流通环节的监管。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防疫员对各村各户马属动物的交易情况进行监管,一经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及时处理。(2)加强检疫、检测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新购入马匹的检疫,做到异地调入的马属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对所有从外地购入的马属动物严格报批程序,实验室检测为阴性的个体方可调入,调入到达目的地后还需进行至少30d 的隔离饲养,并经实验室复检阴性后方可投入生产或混群饲养。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采取养(加强饲养)、检(检疫)、隔(隔离)、封(封锁)、消(消毒)、处(处理病畜) 综合性防治措施。

2.2.4 强化组织制度保障

(1)制定《漾濞县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4-2020年)》,并将马传贫纳入优先防治病种。(2)成立漾濞县消灭马传贫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周密进行安排部署。(3)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实行技术干部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时间、定任务、定要求,保证采血、检验、临床综合诊断等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2.5 确保工作经费的落实在马传贫防控过程中,县财政在每年防疫经费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漾濞县消灭马传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2.2.6 加强宣传和业务技术培训

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做好消灭马传贫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在宣传上采取广播、黑板报、宣传车、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控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马传贫的危害性和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增强了人们防控马传贫的自觉性。同时,分别到9 个乡镇对畜牧兽医人员开展指导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和培训工作,极大推动了全县消灭马传贫工作的进度。

2.2.7 做好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

落实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使该病的防治历程都有完整的资料,形成《漾濞彝族自治县马传染性贫血消灭工作材料汇编》(1~4 册)。

3 巩固消灭成果

3.1 风险评估

漾濞县作为马传贫历史疫区,血清学阳性马1 匹系从其他疫区购入,扑杀净化后再无阳性,具备一过性特点。同时,漾濞县每年实际存栏逐年下降,引进新的马属动物极少,多用于农村役用,大部分实行圈养,少部分放养,分布相对分散,饲养密度较低,马属动物间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距离,流动性小,疫情反复的可能性较小。但也完全掉以轻心,一是漾濞县虽然不居边境,也有跨境马属动物经过或居留的可能性;二是县域内有民间参赛马队,时常参加大理“三月街赛马大会”等赛事,与外界接触较为频繁,存在一定的风险。

3.2 效益评估

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疫病,仅能感染马属动物(马、骡、驴)。传染途径主要是吸血昆虫(虻、刺蝇、蚊、蠓等)的叮咬,也可由被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和诊疗器械等散播,微量病毒就能使易感动物感染。马传贫被列为国家二类传染病,可对马属动物造成巨大损失。马传贫的消灭将极大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特别是下一步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代步工具的马、骡,作为商品生产的驴,将为马属动物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农户又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通道。

3.3 巩固对策

坚持防检结合原则,密切监视疫情动态,以外来马属动物和参赛参演马为重点对象,认真做好有针对性的监测和随机监测,切实巩固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疫区存栏检疫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