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白痢的防治措施

2021-12-01张海威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白痢产房致病菌

张海威

(山东省海阳市徐家店镇畜牧兽医站 265141)

仔猪白痢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该种致病菌是人类和动物的常居菌,但仔猪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的腹泻,由于排泄的为灰白色粪便,因此称为白痢。仔猪白痢和猪舍环境卫生差、室内温度低、母猪奶质差、饲养管理不当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仔猪白痢可以一年四季发病,发病率可超80%。仔猪感染后,除了排腥臭味的白色粪便,还会营养不良,身形消瘦,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是威胁仔猪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因此,必须对仔猪白痢给予高度重视。

1 流行病学

仔猪白痢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该致病菌会感染仔猪,也会感染幼犬、羔羊、犊牛,一般成年家畜对大肠杆菌耐受力强,发病率较低。一旦猪群中有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可同时感染一窝仔猪,有时也会在猪群中陆续发病。仔猪白痢的致病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对克辽林、苯酚、福尔马林等消毒液敏感。仔猪白痢主要感染10~30 日龄仔猪,其中2~3 周龄仔猪发病率最高,可高达80%。仔猪白痢全年均可发病,但寒冷冬季、炎热多雨季节的发病率较高,当昼夜温差较大时,仔猪白痢的感染率也较高。

2 发病原因

2.1 母猪原因

第一,母猪日常营养不良或营养过低,造成乳汁分泌不足或奶质差,仔猪在出生前和出生后摄取到的营养不足,不利于消化器官的发育,容易造成仔猪白痢[1]。第二,母猪营养过剩或膘情过肥,这往往和临产前母猪饲料更换不及时有关,母猪分泌的乳汁中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仔猪吃奶后容易消化不良,也会引发腹泻。

2.2 季节原因

仔猪白痢虽然无明显的感染季节,但早春、初秋和寒冬发病率要高于其他季节,尤其是环境湿冷条件下仔猪更容易感染。日常饲养过程中,若外界环境温度骤变或母猪感冒也容易引发仔猪抗病力下降,引发严重腹泻。

2.3 饲养管理原因

第一,母猪饲料变质、发霉或日粮结构搭配不当会改变乳汁质量,仔猪吸奶后由于自身消化功能不健全,容易消化不良引发白痢。第二,仔猪日粮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尤其是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会造成白痢。第三,仔猪出生后体质较弱,自身抗病力较差,而大肠杆菌在新生仔猪肠道内无法正常粪便排出或及时清除,容易引发感染。第四,产房卫生环境差,垫料反复使用,地面污水,环境潮湿,容易造成细菌滋生,母猪的乳房清洁不及时或本身有乳房炎,仔猪吸吮时会感染致病菌,尤其是当母猪和仔猪所在的猪舍活动区域狭小时更容易引发感染,从而造成仔猪腹泻。

3 临床症状

仔猪患病后,由于日龄小,多项机能发育不健全,因此,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仔猪感染后,腹泻严重,粪便呈黄白(灰白)糊状,且有腥臭味,仔猪肛门及其后肢往往有粪便污渍。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弓背怕冷,被毛缺乏光泽,精神沉郁,容易在垫料时扎堆[2]。随着病情的发展,仔猪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是肺炎,多数仔猪病情严重时7d 死亡,也有部分病情可延续到14~20d,这种病程长的仔猪恢复后也往往由于营养不良和缺水严重成为僵猪。

4 病理剖检

病猪的主要病灶为消化代谢器官,病猪胃黏膜有水肿、充血、出血和变性症状,胃内容物多为黄色凝乳块,肠道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小肠黏膜有多处出血点,整个肠壁呈灰白半透明状,肠内容呈灰白色,并集聚大量气体,甚至部分小肠黏膜病灶位置脱落,其中十二指肠出血最为明显,肠系膜淋巴结有略微的水肿。仔猪感染严重时,其肺脏有水肿、炎症,肝脏也有多处坏死病猪,肾脏也有多处出血点。

5 防治措施

5.1 强化母猪饲养管理,减少外界温度刺激

第一,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保证产房温度和环境干燥。母猪在调入到分娩栏后,饲养员需要引导其在固定的位置进行排尿排粪,这样便于打扫,减少母猪自身感染。同时,母猪产前调入产房前需要对产房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保障地面干燥。第二,猪舍要根据外界环境调节舍内温度,减少外界环境温度或气候的刺激[3]。第三,调整日粮结构,保障营养均衡。母猪的饲料在饲喂前必须检查是否有霉变、冷冻等,严禁饲喂变质饲料,确保母猪入口饲料新鲜、干净。第四,母猪分娩前可以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苗,减少母猪来源的感染。

5.2 保障猪舍干净清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第一,坚持母猪产房清洁度,做好日常消毒工作。用1%消特灵消毒对分娩栏空栏、母猪临产前3d、产后3d 猪栏消毒,产后继续用1%消特灵对猪舍进行消毒,每周至少1 次。第二,坚持母猪自身消毒,哺乳前消毒。母猪在生产时可以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外阴、乳房,第一次哺乳可以由饲养员先挤去几滴初乳,然后再喂养仔猪。

5.3 坚持科学仔猪培育,提高仔猪抵抗力

第一,坚持科学饲喂仔猪,加大科学喂养宣传。坚持抓好“两早(早吃初乳、早断奶)、三关(初生关、诱饲关、断奶关)、五防(防下痢、防寒冷、防挤压、防贫血、防撕咬)”,同时做好仔猪的培育和保育工作。第二,做好疫病接种,提供仔猪免疫力。母猪临产前3 周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仔猪出生后7d 和14d 分别注射土霉素注射液0.5ml,仔猪还需要在出生第3 天补充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ml,提供仔猪自身的免疫力。

5.4 治疗方法

第一,仔猪白痢药物治疗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缩短病程,提高仔猪白痢的治愈率。一般进行“抗菌、收敛、补液”治疗方案,当仔猪病情较轻时可以通过饲喂抗菌药物+“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防治仔猪由于腹泻严重造成的缺水。仔猪病情严重可以肌肉注射抗菌药物+“口服补液盐”+碱式硝酸铋药物,促进收敛,若仔猪腹泻严重,可以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mg 地塞米松+2ml10%VC,若仔猪出现心衰,还需要使用强心药物。第二,联合母猪一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白痢的治愈率。由于仔猪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母猪影响,因此,在联合母猪一同治疗可以促进仔猪恢复[4]。母猪日粮中可以添加0.5g 的磺胺二甲嘧啶片50 片、50g 的白龙散(或白头翁散),每天2 次。母猪之前产仔有发病的,可以在母猪分娩后肌肉注射10mlVC,促进母猪体质恢复,减少仔猪感染。第三,使用土方治疗,促进母猪产后恢复和下奶。首先准备200g 米,在锅中翻炒,带米有糊味后加入1500ml 饮用水,再将摘取的500g 新鲜缅桃叶洗净后放入到迷糊中,同时加入50g 红糖,小火煮沸15min 后放置于室内,待药汤降到室温后连同饲料搅拌均匀后一同饲喂给母猪。

6 结语

根据感染的致病菌种类,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类型也有很多,但仔猪白痢在腹泻疾病中的比例高达30%~40%,因此,仔猪白痢是一种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流行于小规模、散养户和环境卫生不佳的养猪场。对仔猪白痢的预防应以合理搭配日粮结构,保障营养均衡,改善猪舍和产房环境为出发点。除此之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若需要引种,必须规范引种程序,在隔离观察合格后才能正常合群。仔猪白痢虽然血清型多,无法根治,但在日常仔猪治疗过程中,联合母猪治疗能获得较佳的治愈效果。

猜你喜欢

白痢产房致病菌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产房外的此岸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中国空间站的“产房”建好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建成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