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模式、优势与发展

2021-12-01张娟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执业社会化兽医

张娟

(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30003)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本质是依托于政府部门的市场机制,将动物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等服务按照一定的制度要求外包给市场,并根据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行付费,属于一种市场交易模式。

1 当前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模式

1.1 龙头企业专职执业兽医提供服务

现阶段饲养模式虽然趋向规模化,但饲养仍是由养殖场内工作人员进行。养殖场会选择向不同公司购买雏苗和生产所需的饲料、疫苗与兽药等,但多数养殖场内并没有专业的兽医,导致患病率、死亡率较高,饲料利用率不足,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无法达到预期。于是逐渐出现由养殖场与龙头企业签订兽医服务协议,其一,龙头企业为养殖场提供执业兽医服务,在饲养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理念、新技术为对养殖场提供技术培训、定期防疫指导及动物患病后的治疗措施,以提高养殖的整体效益。其二,提供养殖场的建设规划、设计、管理等服务,并在规模化养殖场驻派专员,开展培训。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督导,不仅减轻了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也从根本上降低了患病率,提高了生产率,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概率也相应降低,保证了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发展[1]。

1.2 乡村兽医服务模式

根据《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对动物诊疗机构的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面整顿动物诊疗市场,对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取缔,保留合法诊疗机构,加强执业兽医队伍建设。

1.3 畜牧兽医公司合作模式

基层防疫部门将动物强制免疫与重大疫情检测等工作承包给相关畜牧兽医公司,签订相关法律合同后,基层防疫部门对畜牧兽医公司进行指导、监督。畜牧兽医公司要确保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匹配的知识背景、足够的工作经验、熟识强制免疫疫苗的种类与使用,并且有重大疫情检测相关工作经验。基层防疫部门通过协调畜牧兽医公司,对该地区动物强制免疫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因未进行强制免疫导致动物患病,进而引发大规模疫情,不仅影响生产,更造成该地区甚至全国畜牧也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失,破坏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也可以通过畜牧兽医公司对养殖户进行重大疫情检测,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疫情发生及大规模扩散[2]。

1.4 专职兽医驻场服务模式

加强对执业兽医师的管理,目前执业兽医大多数在规模养殖场驻场提供服务或在城镇动物诊疗场所执业。随着养殖场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执业兽医选择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场也正在逐渐由乡村兽医服务模式向执业兽医服务模式转变。

2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2.1 提高免疫工作效率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工作效率,动物防疫外包后,基层防疫站督导外包公司进行动物防疫,外包公司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免疫质量与免疫密度。基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后可以有效保证人员稳定,更加积极的监督外包公司开展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免疫工作的效率。

2.2 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当前基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各乡镇技术员平均不足5 人,但工作内容繁杂。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规范检疫,确保流入、流出产品安全;组织范围内养殖户进行防疫工作,监督使用强制性免疫疫苗;对部分技术不足的养殖户要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效益。由于日常工作内容繁多,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增大,为保证工作内容完成,工作人员更是披星戴月的进行工作指导。动物防疫外包后,基层防疫站仅对外包公司进行督导既可完成防疫工作,极大减轻了基层防疫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基层工作人员就有更富裕的时间与经历对养殖人员进行防疫宣讲、监督执法,从根本上确保动物疫病防控的政策落地[3]。

2.3 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稳定性

现阶段基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压力大,直接导致基层防疫人员的流动率大,致使基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始终不饱和,更进一步增加了人均工作量,形成恶性循环。在防疫工作外包后,基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人均工作量大幅度降低,工作压力降低,提高了基层防疫人员的稳定性,确保防疫队伍组建。基层防疫人员可以对动物防疫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将防疫人员进行按劳分配,彻底转变原有的被动工作模式。

3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3.1 发展新机遇

在兽医管理制度体系逐渐健全、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兽医服务力量有了一定的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势必成为高质量的服务模式。目前,动物诊疗、兽医药品经营等已实现社会化服务,2014 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并实现市场化运行也是在兽医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下完成的,因此,成立兽医专业化服务团队,转移强制免疫、免疫抗体检测等政府职能具有现实性意义。

3.2 发展策略

3.2.1 加强组织领导

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关键是发展服务主体,各级部门应加强对政府购买兽医公共服务的组织与领导,对动物防疫进行区域划分,从省、市、县、镇到村、乡逐级进行责任划分,最后对乡镇进行详细划分,将责任划分到个人,层层落实。定期对重大疫情进行检测,保证强制性免疫接种效果,保证防疫的治疗与效率。同时为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考核制度,对责任人的区域进行绩效考核,并相应给予奖惩。

3.2.2 加强引导扶持

在地方财政在能力范围内,应适度加大基层防疫工作的经费补助,购买相应的防疫设备与服务,避免因防疫经费补助不足造成的防疫质量较差,增大疫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提高防疫经费补助,建立各个养殖场的免疫档案,逐步实现防疫工作流程化、规模化。加强宣传与引导,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提高兽医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初期提供一定的帮扶。

3.2.3 加强监督管理

健全购买主体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公开购买信息,接受监督,同时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的服务标准,制定动物诊疗机构设立许可、执业兽医注册、乡村兽医登记等相关的工作制度与程序,并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及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执业的监督检查,保证动物防疫措施能全面执行,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配备执业兽医或乡村兽医,提高养殖场的疾病防治水平。

4 小结

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能有效缓解基层人才缺失的困境,减轻现有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压力,是一项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措施。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几种基础模式及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及发展。

猜你喜欢

执业社会化兽医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首次合作
我是兽医志愿者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中注协会员人数超过27万人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跨国执业的安全人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