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李欢欢

乡村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河南省农产品

李欢欢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8)

“互联网+”是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商业类型,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形态的跨越,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进步增加新的动力[1]。和互联网的联合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2]。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河南省推动出台了《河南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

1 发展“互联网+农业”对河南省的重要意义

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务农收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互联网+”能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加合理和便捷,并推动全社会的创新进步和产业跨越式发展,形成更广泛的商业新形态。现阶段,河南省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生产成本高涨、销售价格波动大、外来优质农产品竞争等诸多挑战,为提升河南省农业的竞争力,亟待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创新升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通过发展电商农业、智慧农业、可视化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将会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农户通过互联网及时搜集生产经营信息,借助电商平台发布产品信息,极大地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降低了物资采购和农产品销售的交易成本,减轻了农产品销售的压力[5-7]。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农产品本身与农业服务联系起来,创造更高的附加值,推动农业生产从田间管理、采购、运输到订单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升级[8]。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销售途径,能够减少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由此可见,发展互联网农业可以极大地减少在传统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信息不畅通问题,减少由于信息闭塞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互联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广阔信息资讯平台,各种信息汇聚在网络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农业人员可以在网络上讲述自己相关的生产经验,为其他农业经营者学习提供帮助,促进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播。总之,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以让农业经营者获取更多信息,提高农业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

2 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河南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加快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组织体系初见规模

河南省以信息进村入户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和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建成4万多个益农社,覆盖了全省85.8%的行政村。随着宽带网络在乡镇的全面覆盖,各个行政村均配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为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河南省如今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广泛覆盖的信息网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保证[9]。

2.2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迅速

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河南省100.0%的村庄通电话,86.9%的村庄安装了有线电视,96.6%的村庄通宽带互联网,20.9%的村庄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河南省基本实现了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政府机构全部可以实现互联网办公,多数机构有自己的信息服务网站。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以“蓝天卫士”秸秆禁烧实时监控系统为聚焦点,建成了近2万个高清摄像头监控点,对全省秸秆禁烧进行实时监控和应急指挥,有效促进了河南省大气污染治理;以农业物联网应用为基础,开展了农情监控预警,建成了一大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高效农业等物联网示范基地;以畜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建成了河南省“互联网+畜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为有效监控畜牧和农产品的安全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智慧农机、智能水产、自动化灌溉、政务服务、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10]。

2.3 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

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河南省逐步建立了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信息服务平台,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建立了信息网站,实时发布气象灾害警报、与农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章、农产品的每日供求信息等。河南省还设立了专业的农业技术咨询中心,开设了农业技术咨询电话,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这些平台为广大农户和众多农业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也为政府高效管理农业提供了便利[11]。截至2020年,河南省所有兽药、种子生产企业中有89.7%的农药生产企业和88.8%的饲料生产企业实现了电子追溯管理;231个生鲜乳收购站、200辆生鲜乳运输车、175家备案生猪屠宰企业和250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部实施了信息追溯;省追溯平台已注册监管机构200家、检测机构165家、执法机构191家、规模生产经营主体1.5万家,初步具备了视频监控、在线巡查、网上预警、线上线下协同监管等追溯功能。

3 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农业用户虽然可以在农业信息平台发布农产品信息、获知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但是,目前河南省的农业信息平台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如农业信息不够全面;很多农业从业人员遇到问题在平台上找不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信息滞后、更新缓慢等。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渠道和信息系统不健全,许多乡镇缺少农业方面的物流企业;网售产品物流体系不能适应农产品的运输要求,农产品交付时间过长;平台网络营销和推广力度不够,没有树立好品牌形象和自己的特色。

3.2 “互联网+农业”基建设施建设不足

广泛应用大数据、智能化、万物互联等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传统农业由粗放生产逐渐走向精细化、集中化生产。随着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未来农业经营模式会有更大的创新空间。虽然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以往已经有了一定进步和完善,但是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现代化农业相比,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不能很好地将农业生产和互联网技术衔接。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有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无法运用互联网技术,甚至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够。另外,由于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应用较少,家庭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成本较高,进而导致小农户缺乏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3.3 “互联网+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推广互联网农业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且这些人才既要有互联网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农业技术和农产品流通方面的经验。但是,当前河南省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具备互联网技术素养的人才,大多数农民所能运用的互联网技术有限,多局限于能自主查询他们所想要的农产品信息,距离熟练运用还有很大的差距,使各类农业信息化技术很难在农村地区得到全面应用。另外,河南省也缺少从事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高端人才[12]。目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14个科研院所中,仅有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高标准粮田、“智慧农业”等,其他院所尚未涉及“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相关研究工作。乡镇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均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农业从业专业人才总体来说素质较低,受教育水平较低,中高等人才较少,专业人才缺乏。据统计,在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中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只有1/10左右。

4 加强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对策

4.1 强力推进网络平台建设

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把完善网络平台作为工作重点。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努力改善农业信息网络,为农业从业者提供获得信息的机会。同时,政府农业信息管理部门必须优化网络平台服务,提高网站页面的简洁度和易用性,确保网站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动员更多的网络技术相关人员参与网站建设,积极发布与农业和农产品相关的内容。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把生产、供货、销售整合在一起,倡导农户与农业相关企业合作。个体农业生产者可以与其他农户建立大农场共同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农户应与农产品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利润。政府农业信息管理部门需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增加销售渠道,促进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的合作,做好网络下单和运输配送的衔接。

4.2 努力加强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一种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必将引起新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全面建设。因此,政府要认识到网络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增加对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方面的创新工作,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型智能设备的应用,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迈进。首先,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网络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高宽带在农村的普及率和应用率,解决互联网“村通村”问题。其次,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销售—分析”全产业链格局。最后,加快完善农村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有效解决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中物流配送环节的相关问题。

4.3 着力培养网络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促进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支撑条件。首先,相关高校应设立与“互联网+现代农业”相关的专业。各高等院校应紧跟国家政策,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及时设立“互联网+现代农业”相对口专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在课程设置上,应增设信息化技术、农业技术基础、物联网与农业应用等课程;在职业认证上,应设立相关专业考试,颁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帮助“互联网+现代农业”相关企业快速匹配高素质人才。其次,国家教育部门要增加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农业互联网方面基础知识的教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开发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学生把互联网知识贯穿到农业发展和实践中。最后,要提高农业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和网络化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河南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送伞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