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策研究①

2021-12-01杨学菊朱晓凤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贵州农民融合

杨学菊 朱晓凤

(1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贵州省作为中国最后一个脱贫省份,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虽已实现全部脱贫,但消除绝对贫困后广大农村人民如何实现增收是我国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面对的难题。三产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三产融合发展[1]。贵州省为响应国家号召,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发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7〕81号)》,落实三产融合发展相应的补贴政策,到2018年,用于三产融合发展资金已达121亿元,为早日实现以产兴村,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

有关三产融合前人已经有了较多研究。陈俊红等[2]认为农村三产业融合是农村通过挖掘当地自然资源,采用产业集聚等方式,实现不同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发展模式;赵霞等[3]认为农村三产融合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依托,以农民及相关生产经营组织为主体,通过高新技术对农业产业渗透及体制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将农业与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农村三产协同发展。总的来说,农村三产融合是一二三产业将各生产要素组织链接起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使三大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肖卫东[4]认为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罗远旺[5]以广西为例通过指标体系实证,认为三产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融合程度和发展水平评价则是判断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准;李冰[6]从农民、产业等不同视角分析,认为三产融合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刘国斌等[7]认为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以上研究均表明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三产融合。基于贵州省的三产融合研究甚少,而贵州独有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三产融合发展的独特性,提高贵州的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三产深度交叉融合发展,以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抓手,让贵州实现后起勃发。

1 贵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

贵州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为贵州山地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产业融合是由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产业业态出现变化,导致产业边界模糊化和界限重构。夏荣静[8]从市场角度、融合程度和方向以及融合形势进行分析,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有供给和需求方面的融合;有完全融合、部分融合及虚假融合;有横向融合、纵向融合及混合性融合;有高新技术产业渗透融合、产业间延伸融合、产业内部重组融合等形式。

贵州农村三产融合模式主要有内部重组融合(农业内部的组合发展)以及外部融合(三产之间进行的交叉融合发展)。内部重组融合模式为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业产业链衍生行业,外部融合主要为农业+旅游业、农业+农村合作社、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

1.1 一产内部重组融合

内部重组融合指发生在一产内农林牧副渔等的交叉融合。一种是“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的新模式,主要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将种植业、养殖业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一产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是指将涉农组织,以农业为依托将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结合起来,组建成农业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如贵州黔东南“稻鱼共生”种养殖模式实现一田多效,稻田养鱼绿色环保,稻田水给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鱼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鱼和水稻形成了一个原生态的生物循环链。

1.2 一产外部融合

一产外部融合主要指由于经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更新,消费者需求升级,为适应农村产业改革创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类是“农业+旅游业、农业+农村合作社、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如贵州余庆县凤香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我国首个“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该项目以面积155.07 hm2茶叶种植园为依托,打造观光木栈道、茶文化走廊、环湖骑游赛道等,在茶叶生产季节还提供手工制茶体验,实现与三产融合发展。另一类是基于现代高新技术与互联网发展相应的涉农产业,衍生出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的生产与管理技术等[9]。如2018年湄潭县建设的物联网“四位一体”畜牧养殖信息化监控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实时掌握每个养殖基地的现场情况,做到投入品监管、疾病防控、养殖环境监控与生猪养殖管理“四位一体”畜产品质量监管与服务,实现畜牧类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监控。

2 贵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三产间发展不协调,融合程度低

目前,贵州农村一产发展严重滞后于二三产业,三产间发展不协调,三产融合只能是简单合作甚至配合关系,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组合都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在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第一产业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这种产业间发展不协调严重阻碍了农村产业兴旺的实现。因此,现阶段融合程度低是贵州农村产业发展比较突出的现象。

如贵州省遵义县桐梓县山堡村的三产融合,该村庄是“旅游业+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每年酷暑季节去当地避暑旅游超过上万人次,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当地农业带来了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其他潜在需求,但当地农业只能提供简单的食材来源,农业附加价值开发不充分。

2.2 人才匮乏

产业融合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而人才的匮乏是制约贵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拉理论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具有一种“拉力”,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落后的地区对人口形成一种“推力”。贵州农村地区主要产业是农业,由于农业的自身弱质性,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等状况形成一种推力,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跳农门现象依然突出。很多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不高,一人身兼多职及年过半百者不在少数,人员配置存在“引不来人,留不住人”的尴尬境地。三产融合最终落到实处要由农民完成,而农民大多文化素质偏低,自身成长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缺乏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2.3 三产融合目的不明确

目前,三产融合并未在促进农民增收这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农民还未真正享受到三产融合带来的红利,也没有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换言之,这种产业融合并没有把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普惠农村,惠及农民。三产融合是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但有些地方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发展目标,而是盲目跟风,导致资源浪费,而跟风种植会导致到果实成熟季节市场处于饱和,造成农户利益受损,资源浪费。因此,农村三产融合需要全盘布局,否则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 贵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第一产业发展速度,提升三产融合衔接度

加大第一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业基础性功能,利用二三产业带动作用,提高三产融合衔接度。首先,利用高新技术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如湄潭县的“四位一体”监管模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提升农村第一产业产品附加值,缩短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差距。贵州农产品基本上都属于初级农产品,其经济附加值不高,农业经营成本高、利润低的现象依然明显,在这些短板制约下,第一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也制约了三产交叉融合发展。因此,农产品深加工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还能拓宽第一产业产业服务链条,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最后,开发乡村旅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贵州优越的然资源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竞争优势,将旅游业与农业紧密联合带动农业发展,可实现产业有效融合。

3.2 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业人

新产业需要新农人,贵州农村地区需要一批懂技术、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有想法、有干劲的人才。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与高职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出一批本土后备军,让其学成以后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地方基层组织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教育,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对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与相应奖励,树立标杆,发挥榜样影响力。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增加专项资金拨付;加强培训监管,专项资金使用有专项规定,但对资金使用后(培训效果)的结果管控较少,职业培训效果不显著,因此,要将培训效果纳入考核目标体系内。综合考虑参培人员年龄结构,尽量让年轻人参与培训,为贵州农村地区培养一批新时代农业接班人。

3.3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为了将发展红利更好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应制定相应利益分配方案,让三产融合真正做到发展为民。农地使用方面,各地应该以“镇”为单位,统筹规划本镇所辖范围内土地使用分配,减少因盲目性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拓宽利益分配途径,减少利益双方的违约风险。如促进农民“三变”,让农民在发展的过程中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增加农民的安全感、获得感以及幸福感。

猜你喜欢

贵州农民融合
耕牛和农民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融合》
农民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