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县玉米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技术探讨

2021-12-01邓榆千曾昭强但旭平曹可疑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荣县露地栽培底肥

邓榆千,曾昭强,但旭平,曹可疑,罗 敏

(四川省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荣县 643100)

1 基本原理

根据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成果,玉米集雨膜侧栽培技术能节水增产的主要原理如下。

1.1 提高玉米抗旱抗倒能力

传统的全膜覆盖双行玉米膜内土壤疏松,加之,玉米根系受膜内肥水运动影响集中于土壤表层,主要利用土壤表层水分。玉米膜侧栽培,虽大部分根系受膜内水肥吸引伸向膜内,但是受外侧干旱胁迫影响,根系下扎较深,可吸收耕作深层土壤水分,根系发达抗早衰,提高了土壤水的利用率。若能结合育苗移栽技术,可显著降低穗位,后期还便于培土和追肥管理,因而玉米抗旱抗倒能力大为增强。

1.2 增强地膜增温保墒功能

增温保墒是玉米覆膜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玉米育苗侧栽与膜内栽培相比,不损伤地膜,膜面整洁完整,对膜内土壤增温保墒更加有利。同时能较好地协调中后期土壤湿度和温度,增大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膜侧栽培土壤平均日温差为8.85℃,对照为6.5℃,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1.3 利于调度土壤水、灌溉水和降水,提高用水效率

玉米行中沟施足肥水覆膜后,膜内土壤水和灌溉水受热力运动影响蒸发至地膜表面,遇低温则凝结为水珠,滑向地膜两侧。生长季节降雨特别是小雨,随膜汇集到地膜两侧,因而覆膜一段时间后,以膜侧边缘墒情最好,利于后期补水。传统的全膜覆盖遇持续高温干旱,由于外界补水困难,可能导致膜内土壤缺墒和高温灼烧根系,促使根系早衰,小雨就地入渗也比较困难。

1.4 降低成本,提高地膜利用效益

膜侧播栽便于田间操作,玉米后期追施肥水方便,减少全膜覆盖引苗出膜工序,比全膜覆盖节约地膜30kg/hm2左右。并且与全膜覆盖相比,膜侧播栽不损伤地膜,膜面保持整洁完整,可进行回收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农田“白色污染”。

2 实施效果

据四川省农科院研究成果,该技术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16kg/m3,比全膜覆盖提高7.4%,比露地栽培提高28.9%,一般集雨节水585m3/hm2;玉米平均产量达到8331kg/hm2,比全膜覆盖平均增产8.02%,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17.65%;在产量构成因素中,膜侧播栽玉米穗粒数为499.3粒,比全膜覆盖平均增加11.5%,比露地栽培增加12.6%;而其千粒重为353.3g,分别比全膜覆盖和露地栽培提高8.9%和8.8%。比全膜覆盖节约地膜和引苗出膜用工成本825元,合计增收节支1752.9元/hm2,比露地栽培增收1498.5元/hm2。2007~2008年该技术为核心在荣县的夹关组、遂宁镇组成土母质,土壤沙质重、稳水保水差的古文镇的朱家湾村、河口镇的字库村、乐德镇的兔山村进行试验示范。2007年,古文镇朱家湾村示范面积10hm2,示范品种为中单808,加权平均8445kg/hm2,对照同品种、同施肥水平全膜覆盖增产8.6%,露地栽培增产36.5%:河口镇字库村示范面积8hm2,示范品种为禾盛玉818,加权平均产量8841kg/hm2,对照同品种、同施肥水平全膜覆盖增产7.3%,露地栽培增产33.6%;乐德镇的兔山村示范面积6hm2,示范品种为正红6号,加权平均产量8682kg/hm2,对照同品种、同施肥水平全膜覆盖增产7.1%,露地栽培增产34.8%。由于示范增产效果明显,2008年上述3个乡镇示范面积扩大到了500hm2以上,比相同品种、施肥水平条件下露地栽培增产都在30%以上,全膜覆盖增产在8%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2009年开始,在荣县的古文、乐德、河口、鼎新、正紫、新桥、雷音、东佳等土壤沙质重,稳水、保水差、肥力相对较差的土壤大面积推广,截至2015年,全县推广玉米膜侧节水栽培1万hm2以上,基本达到了节约地膜、覆膜成本,大大提高地膜回收利用,解决了地膜覆盖栽培残留污染和玉米低产土块稳产高产问题。

3 适宜区域探索

通过多年示范调查,该技术可在荣县的夹关组、蓬莱镇组、遂宁镇组成土母质土壤大面积推广,这部分土壤含沙量重,土壤有机质相对较少,保肥、保水性能差,也利于农事活动,增产效果也明显比土壤肥沃、稳水保水性能好的土壤好。具体讲,主要适宜在古文、乐德、河口、鼎新、正紫、新桥、雷音、东佳、度佳等乡镇,面积可达1.5万hm2左右。

4 技术规程

先将全膜覆盖的70~80cm地膜改为40~50cm,地膜厚度0.01mm以上,杜绝使用0.01mm以下微膜,利于实时揭膜回收再利用。地膜应在玉米栽后覆盖于两行玉米行间,或者盖膜后把玉米栽(播)于地膜两侧,不在膜上打孔,保证地膜完整。从而达到保水、保肥、保温集雨抗旱节水节膜环保高产高效的目标。

4.1 规范开厢

秋季小麦播种时,规范开厢,实行“双三0”(小春作物玉米各占1m,玉米带种2行玉米)、“双二五”(小春作物玉米各占0.835m,玉米带种2行玉米)、“三五二五”(小春带宽1.17m,玉米带宽0.83m,种2行玉米)中带种植或“双五O”“双六0”宽带种植,预留玉米种植带。

4.2 中沟施底肥和底水

在有水源保障灌溉地方,可在玉米播种或移栽前,在玉米种植带正中挖1条深20cm的沟槽(沟两头筑档水埂),按施磷肥(过磷酸钙)750kg/hm2、尿素500kg/hm2、钾肥300kg/hm2、原粪15000kg对水7500kg作底肥和底水全部施于沟内,同时灌足水分至饱和,然后覆土盖膜。在肥料施用上,后期再在拔节和孕穗期分2次追施速效氮肥;或者在沟内一次性施入“百事达”等长效缓释肥675~900kg/hm2,后期不再追肥。

4.3 小垄双行

在有水源保障地方可结合沟施底肥和底水后复土,形成高于地面20cm,垄底宽40~50cm的小垄,垄面呈低度瓦背型,利于集水于玉米窝内。

4.4 待雨盖膜

在无水源保障地方,可先开沟施好底肥,等春季持续3~5d累计降雨20mm或下透雨后,立即将幅宽40~50cm的超微膜盖在垄面上,并将四周用泥土压严,保住降水。盖膜质量做到了膜面光洁,采光面达70%左右。

4.5 膜际栽苗

将玉米苗移栽于盖膜的边际,每垄2行玉米,定向错窝移栽。

4.6 干湿促根

由于玉米生长期季节性的降雨与季节性的干旱交替发生,这样也就使玉米根区处于干湿状态,促进了根系的发育,也能有效集纳盖膜后降水。

5 玉米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技术

5.1 选用良种

膜侧集雨栽培玉米要选择紧凑型高产品种,利于套作大豆和玉米平衡增产,玉米生育期要选择120d以上,利于玉米高产。

5.2 适时播种

荣县套作玉米的主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5.3 地膜肥团育苗移栽

播种前10d,用有机肥泥加1%的过钙加7成壤土混合后加清淡粪水充分堆沤腐熟后,做成手捏成团,落地可撒的肥团(约0.25kg),每个肥团按1粒饱满种子,整齐放于苗床,然后盖土浇湿盖膜培育壮苗。

5.4 合理密植、单株定向移栽

5.4.1 精细整地 为了地膜栽培时盖膜严整地必须精细。

5.4.2 适期移栽 地膜栽培移栽叶龄要小,在玉米叶龄1.5~2.5叶龄以前一定要移栽。

5.4.3 合理密植 带植预留行双行单株定向栽培,退窝18~21cm,紧凑型穗数型品种植48000株/hm2左右,半紧凑植45000株/hm2左右,大穗型品种植42000株/hm2左右。

5.5 配方施肥

根据县土肥站测土配方成果,采用氮、磷、钾、配合必要微量元素、农家肥进行配方施肥,在全县中等地力土壤按碳铵1500~1800kg/hm2(或同等尿素)、过磷酸钙(含磷13%以上)750kg/hm2、硫酸钾150~225kg/hm2、硫酸锌30kg/hm2或等量的玉米专用肥,地膜栽培在施肥时间上农家肥、磷、钾肥做底肥1次施用,氮肥按底肥70%、攻苞肥30%施用。

5.6 地膜覆盖栽培

选用厚度在0.01mm以上宽幅40~50cm的黑色膜最好;土壤必须整细、除尽杂草;在预留行中间开沟施足底肥;灌足底水;盖严地膜然后再地膜两侧栽玉米苗。在施肥上前期基本不施肥,在玉米喇叭口期可按450kg/hm2左右碳铵(或同等尿素)沿玉米根部破膜施攻苞肥。

5.7 做好病虫综合防治

5.7.1 土蚕、毛虫 幼虫三龄以前,当被害株率达50%时,用2.5%敌杀死20mL,对水60kg喷雾。幼虫三龄后,田间危害出现断苗时,667m2用90%晶体敌百虫50g,加水0.5kg溶解,拌和切碎的牛皮菜5kg,于傍晚撒在玉米苗窝内诱杀。

5.7.2 玉米纹枯病 在玉米抽雄前,病株率达20%时,用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35~50g,对水60kg,喷雾防治,隔5~7d防第2次。

5.7.3 玉米螟 在玉米喇叭口期花叶率达10%、玉米抽丝期虫株率达10%时,用18%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或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灌心或喷雾防治。

每10hm2设置4~5个诱蛾灯主要用于扑杀各类螟虫成虫等有害蛾类。

猜你喜欢

荣县露地栽培底肥
番茄“2+x”试验总结
茶香引客:荣县花茶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双溪湖》传承千年古县文脉 弘扬师书之乡文化
浅谈玉米高产土壤施肥技术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对太湖莼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四川荣县核桃栽培技术要点
浅论荣县军政府旧址的重要价值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