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品的价格,谁说了算

2021-12-01陈木小

中学生天地(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常玉拍卖会面包

文 岑 嵘 图 陈木小

“1.4 亿。1.4 亿有人要加价吗?”拍卖师大声喊道。

“1.5 亿。”一位藏家举起了牌子。

“1.5 亿。还有人要加价吗?”拍卖师兴奋地喊道。

这是发生在2021年6月5日晚的华艺国际北京2021 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中的一幕,当时正在拍卖的是我国近代画家常玉的作品《群马》。

“1.8 亿。”有人继续加价。拍卖场内人群的骚动停止了,人们为这个价格感到震惊。《群马》最后以1.8 亿元成交,加上15%的佣金,买家支付的总价格为2.07 亿元。

画家常玉的这幅《群马》的确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可是一幅画究竟值不值2 个多亿呢?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艺术品的价格?

现在非常流行一句话:“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其实就是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有价格。那么一件商品是怎样定价的?还是拿大家熟悉的面包为例——面包师在定价时,会考虑制作一个面包的成本,如面粉、奶油等材料成本,人工、机器、房租、水电等其他成本,由此大致估算出一个面包的生产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就形成了面包的价格。除此之外,供求关系也对价格至关重要。如果这家店的面包供不应求,永远都有人排着长队购买,那价格自然可以上涨若干。

不过,艺术品定价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面包。

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早期,欧洲艺术品的定价的确和面包相似,当时的艺术家和委托人之间签订的合约内容主要是关于作品的材质和主题,比如颜料的用量和名贵程度,画家需要付出的劳动时间,头像还是半身像,等等。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家的地位得到承认,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在那个时代诞生。在那个阶段,艺术品之间的价格差别不再取决于材料和主题,而是取决于艺术家的水平,当时的委托人甚至会在合同里写明:除了某某画家本人,其他人的手都不能碰到画笔。

通常说来,一件艺术品的价格取决于作品尺寸、创作技法、艺术家的声誉这3 个最重要的定价指标。年轻的画家水平可能和成名的画家接近,但他的声誉远远不如成名的画家,因此他的作品价格可能只有名家的1/10。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走进一家画廊,2 幅看着风格、尺寸接近的画,一幅标价1000元,另一幅标价为10000元。此外,艺术品的定价还取决于画家存世作品的多少,价格和稀缺性紧密挂钩。比如荷兰著名画家维米尔存世作品总共只有30多件,自然每一件都是拿钱都买不到的国宝。

一件艺术品的定价,不仅与经济学有关,还和心理学有关。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幅晦涩难懂,画家随意泼墨的作品卖到了天价,除了艺术评论家头头是道地阐述,其实买家根本就不知道艺术家在干什么。2005年,一件英国艺术家赫斯特的装置艺术《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一条鱼缸里死去的鲨鱼卖到了1200万美元。这个花了上千万美元的买家是疯了吗?

美国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仑在他的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概念——“凡勃仑效应”,也被人称为“炫耀性消费”,即通过高额的消费和铺张的排场,来显示一个人的权势、地位、荣誉和成功。

购买这条死鲨鱼的人,是一个管理着110亿美元资金的投资公司老板。他买这条鲨鱼才不会落得个冤大头,他通过这次购买成功地向外界释放出一个信号——我的资本雄厚,公司生意兴隆。这样便能吸收到更多的资金。

现在,让我们回到拍卖会现场,继续说说常玉那幅画。尽管常玉的画作在不断涨价,但投资名家艺术品,不论是毕加索还是凡·高,收益都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高。因此,除了上面说的“炫耀性消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赢家的诅咒”。

人们很容易在拍卖会上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忘记这件艺术品的真正价值,从而拼命加价,直到用匪夷所思的价格买下这件作品。这位拍卖会上的胜出者便中了“赢家的诅咒”,花费了超出实际价值的冤枉钱。在拍卖界有句名言:“只要一想到在拍卖会上得标,就意味着你的出价高过在场的几百个人认为这件艺术品应值的价格,我瞬间就清醒了。”

和凡·高一样,画家常玉在巴黎时生活窘迫,要是他泉下有知,知道了他的一幅画卖出数亿元价格,不知会作何感想?

猜你喜欢

常玉拍卖会面包
常玉的乡愁
家有谢天谢地
蒙尘的明珠
——常玉
常玉 《曲腿裸女》:巅峰绝唱
疯狂编辑部之拍卖会
浪荡公子常玉凭什么成为华人收藏的品味象征
广东崇正2017年春季拍卖会
“好吃”的面包灯
面包山
沪举行股票债券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