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林下养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建议

2021-12-01黄明捷冷劲松

贵州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养鸡病原林区

陈 敏,黄明捷,冷劲松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 凯里 556000; 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贵州 凯里 556000)

林下养鸡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4大林下经济产业之一。林下养鸡与圈(笼)舍饲养相比,可提高鸡肉胸肌率和腿肌率,降低腹脂率,有利于增加鸡肉蛋白质和风味物质富集以及提高鸡群健康水平[1]。规模化养鸡体系是目前家禽产业中的核心板块,但其无法满足个性化市场消费需求,而林下养鸡产品在当前及未来补充特殊市场要求方面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更能在产业开发中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据行业统计资料,2020年黔东南州利用森林面积1.79万hm2发展林下养鸡,存栏林下鸡457.80万羽,出栏1 215.74万羽,产值达8.94亿元。笔者在对黔东南州境内部分林下养鸡基地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养殖场没有科学布局养殖区域和养殖密度,未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局部过度放牧,无轮牧意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且极易影响林地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平衡,更易因防控不当导致次生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若不加以重视将衍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现将相关情况及建议介绍如下,供参考。

1 林下养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林下养鸡对植被的影响林下放养鸡在觅食时常用爪与喙翻啄林木幼苗、地表植被及其根茎,同时鸡的聚群行为特点会导致局部区域植被由于鸡群活动频繁而被严重踩踏和过度采食,特别是离鸡舍越近的区域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就越低[2,3]。高密度林下养鸡对林地植被的破坏尤为严重,即使停止养殖,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植被也难以恢复,而一年生草本植物将成为该林地的主要植被[4]。

1.2 林下养鸡对林地昆虫的影响林下养鸡可为鸡提供大量昆虫等动物蛋白质来源,适度放牧密度下的林下养鸡模式对林地病虫害防治有促进效果。邰胜萍等[5]通过比较花椒林下放养鸡和未放养鸡,发现林下放养鸡可减少花椒树因黄蚁等虫害导致的 15.38% 致死率。王仁全[6]研究表明,杨树林和景观树林下适量养鸡对草履蚧均有92%左右的控制效果,有效保障脆弱苗木健康生长。可见林下养鸡对林区病虫害有防治效果,然而过度放牧将会降低林区昆虫多样性,削弱生态环境的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能力。

1.3 林下养鸡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鸡群的长期翻啄、踩踏以及鸡粪排放堆积,必然会影响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周乃富等[7]研究发现,油茶林地养鸡对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对油茶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超过林地承载能力的养殖模式对土壤稳定性、土壤入渗率和土壤养分循环率的破坏程度会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愈加严重[4]。此外,若长期不清理林地多余的鸡粪,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会随着养殖时间而累积[8]。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土壤微生物数量可间接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9]。邬枭楠等[3]发现山核桃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随鸡干扰程度的减弱,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土地承载能力下控制养殖密度和养殖时限的林下养鸡才是改善林地土壤、促进绿色养殖的关键。

1.4 林下养鸡对次生疫情的影响鸡作为许多病原微生物的宿主,林下养鸡会致使林区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面积扩大。相关研究发现,放养鸡的土壤中弓形虫污染率高于圈(笼)养鸡场周边的土壤[10]。部分林下养殖场没有建设集粪棚,鸡粪不及时收集处理,含有病原的粪便会随着雨水传播至下游区域。极个别养殖场存在病死鸡随意丢弃的现象,更易造成疫病传播。此外,许多疫病会随野生鸟类的停驻和迁徙而传播蔓延[11]。携带病原的野生鸟类迁徙至养殖区或在该区域中途停留,其携带的病原会由脱落的羽毛、排泄的粪便或病死个体在该区域进行传播,导致林区鸡群染病。同时,在林区野生鸟类携带含有病原的土壤、粪便或采食残余饲料、饮水等,病原会由野生鸟类迁徙传染至其他地区,导致大面积传播蔓延。

2 对策建议

2.1 在养殖方面

2.1.1 科学选址发展林下养鸡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有清洁充足水源,无兽害,远离住宅区、工业园区和主干道且交通方便的林地或果园,坡度不能太陡,土壤石漠化区域、植被贫瘠的地方不宜发展林下养鸡。在确定养殖场地后,应对场地区域进行检测分析,调查该区域周边疫情记录、区域内植物种类、土壤理化性质、野生鸟类筑巢状况等,通过调查检测分析结果,科学布局养殖区域。

2.1.2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林下养鸡有利亦有弊,合理规划、科学养殖对林区土壤和植被的保护开发有促进作用,而过度饲牧、粗养滥放则对林区土壤和植被具有极大破坏性。因此,要根据林区自然环境和鸡品种特点不断调整养殖密度,只有确定出最合适的生态承载密度,才能充分发挥区域自然环境潜在的经济效能。根据贵州省生态家禽专班组织相关专家在前期试验基础上总结得出:贵州山区发展林下养鸡完全散养的最适宜密度为40~50羽/667 m2,每个养殖区每批次饲养3 000~6 000羽为宜;在养鸡的同时适当补种一些牧草(如黑麦草、白三叶、金荞麦等),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还可以节省养鸡饲料成本,提高养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1.3 严格执行分区轮牧制度由于植被生长发育周期、土壤恢复能力均不同步于鸡的养殖周期,因此发展林下养鸡要慎重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给予林地植被、昆虫、土壤及其生态多样性修养恢复的时间,通过分区轮牧、休牧种草、土壤治理等手段,在保质提升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保证了生态稳定。

2.1.4 集中处理养殖废弃物规模化林下养鸡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水、粪便以及病死鸡尸体等养殖废弃物,因此养殖户要在养殖场下风口建立相应规模的粪污堆积发酵棚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定期收集圈舍周围的鸡粪集中堆积发酵,发酵后的有机肥可用于就近还田,也可出售,增加养殖效益。病死鸡要及时从鸡群中捡出并投放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不能随意丢弃,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

2.2 在管理方面

2.2.1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科学林下养鸡技术的培训,如:通过开办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生态养殖专家入场指导、鼓励农牧科技人员下基层助推新管理理念和技术落地等途径,培养和提升养殖户的生态养殖技术水平和环保意识。

2.2.2 强化龙头带动龙头企业作为当前养殖行业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力,统一组织和协调,严格落实科学管理,稳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的养殖模式,紧抓发展林下养鸡与生态稳定的平衡点,做足林下鸡及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完善林下养鸡全产业链,通过不断补充市场个性化需求,提高林下养鸡抗风险能力。

3 小结

做好做强林下养鸡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贵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落脚点之一,也是深入推进贵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发展林下养鸡务必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科学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才能有效防止和衍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猜你喜欢

养鸡病原林区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