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背景下造纸行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1-12-01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贾瑛

河北农机 2021年8期
关键词:专创实践性院校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贾瑛

引言

面对当前科技革新与产业发展现状,造纸行业应明确经济转型升级对双创型人才的需求契机,重点关注人才培养过程,积极更新专创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以及体系,以不断提升人才实践能力为目标,持续强化专创融合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作用,实现对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模式的有效支撑。但根据目前造纸专业学生实际就业与创业情况可知,造纸行业专业性人才缺口较大,且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的流失情况较为严重。随着双创教育的不断深化,切实有效地将创新型教育理念与改革相融合,进一步提高产业与教育价值。促进造纸行业专创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对造纸专业实践型人才起到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另一方面,推进教育联、产业链、人才链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提高人才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1 专创融合的必要性

1.1 服务国家创新发展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方针是:应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教育对社会经济与行业经济的服务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发展理念,加大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造纸专业教育经过长期发展,尽管已经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对口人才,但在产教融合与双创型教育方面的投入较为浅层,不足以支撑行业战略性发展要求。因此,有必要凝聚发展共识,创新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交叉融合能力[1]。

1.2 造纸专业院校发展内涵

一方面,基于造纸专业发展,专创融合教育符合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要求。目前,基于我国高校教育创新发展计划,教育部明确发出建设高水平学校与专业的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对造纸行业对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高水平专业技术培养需要建立在专创融合、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确保产业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作用于造纸专业实践性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来;另一方面,基于双创型教育出发,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使双创型教育发展必经之路。随着造纸专业通过丰富完善教学内容与活动,激发专业学生参与热情,促进一系列孵化项目的产生。但是,活动规划与实施缺少专业教师的参与,且专业课程内容更偏向于理论化技巧的传授,未能与专业实践进行紧密衔接,导致造纸专业人才缺乏专业实训与平台实践。因此,造纸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优化需要将创新活动转变为创新教学上,统筹规划实践性人才培养全过程。

1.3 保障人才创业就业质量

近年来,造纸专业人才流向其他领域的情况愈加严重,专业性创业率下降。针对造纸专业岗位创新能力与综合管理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专业实践性人才对学习内容与资料的吸收与应用,需要造纸专业对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基于此,应大力整合学校与产业的资源优势,将实践教学资源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学生实践行为进步的学研模式,从而实现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质量创新创业的优良局面。

2 我国造纸行业人才发展与需求概述

2.1 现状与趋势

制浆造纸业、造纸业以及纸制品制造业共同组成造纸行业,设计范围包括农业、林业、化工产业、机械产业、运输业等诸多领域。通过观察地域性纸及纸板消费水平能够判断当地经济水平与文明程度。因此,造纸行业是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造纸行业通过扩大招商引资、研发先进性技术与装备,使产能得到快速发展,完成由供给短缺到产需平衡的升级,且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造纸大国。基于我国造纸协会相关调查可知,近年来,我国造纸工业纸及纸制品产量、消费量均有大幅提升。未来我国将不断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按照稳妥在财政政策,推进经济稳定提升。因此,可以预判出我国制浆、造纸以及纸制品行业的生产水平与消费总量将与当前发展情况一致,且资金投入、消费量、总产量仍会持续增加。此外,随着传统手工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水平的不断提高,手工造纸业也在逐渐扩大发扬与挖掘力度。但是,在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纸及纸制品生产与消费量均有所减缓,尤其生产量高于消费量;其次,原材料与产品架构不科学,主要表现在原材料对外依赖度较高,少量纸制品出现结构性过剩;最后,环保压力增大,基于我国当前对固体废物与环境保护的原则,使造纸业受到冲击[2]。

2.2 人才培养现状

针对造纸行业发展现状与困难,培养高素质、实践性人才的必要性开始显现。从客观角度出发,我国造纸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与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并不相适应。首先,造纸专业专业化培训院系较少,学生数量也较少,使本专业人才无法满足造纸行业的发展需求;其次,专业时间型人才培养质量较低,针对实践性人才教学的知识结构相对落后,导致造纸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实践能力较弱,没有树立自身创新发展的意识。根据对上述问题的调研可得出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我国造纸行业职业化教育不具备较强吸引力;第二,没有充分发挥院校宣传作用,使学生没有对造纸行业建立全面了解;第三,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程度较浅,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企业等方面对人才的实践活动培养作用,导致学生欠缺一定的创新能力与质量。

3 造纸行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3.1 扩宽招生渠道

造纸专业院系作为实践性技能人才的主要输出源,影响专业生源的因素多种多样。造纸相关行业、企业、院校针对造纸内容与特征的宣传力度较低,而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并未充分了解当前造纸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工作环境。此外,培养模式单一、生源结构简单也只制约造纸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行业、院校、企业等各个方面都应凝聚自身优势,基于传承文化的高度,通过扩大我国造纸行业宣传规模,实现品牌的逐步形成,对外展示我国先进性造纸行业新风貌,从而提升造纸院系对人才的职业教育吸引力。此外,在实践性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职前与职后教育的衔接,构建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达成院校协同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共同进步,扩大造纸行业实践性人才培养进口。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任务是逐步探寻先进性学徒制在造纸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中的锻炼,做到院校、社会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长效化、一体化的教学机制,有效打破招生困难与招工困难的局面[3]。

3.2 强化产教融合

通过开展企业对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可知:当代院校培养出的造纸专业人才与企业在综合素养、职业忠诚度、知识架构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造纸专业院校利用多种途径来提高人才管理与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充分调动企业对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作用,明确以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承担必要的职责与担当,确保先进实践性人才创新创业落到实处。通过让企业积极参与、渗透至职业技能教育的全过程中,保证企业需求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教学活动内容与行业标准有效衔接,整合职业化教学流程与生产过程,完成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观念对接,贯彻落实造纸专业实践性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化培养,以满足造纸行业发展需求。

其次,充分调动思政教育与文化教育对造纸专业的作用,通过发扬技能宝贵、创新伟大、劳动光荣的优秀作风,使学生建立优良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理念,造纸专业院校与企业重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并以此作为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关键内容,综合提高实践性人才的综合素养与职业精神。

最后,大力推动创新性课程体系规划与建设。现代化造纸行业属于多种技术高度集中的行业,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这也要求造纸专业课程进行时代化改革,针对造纸工艺技术、环境保护、机械设备等方面的课程进行科学管理与分配,基于基础专业化理论知识,深入开展技能实践活动。充分融合教学中的多种优势信息,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从而实现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3.3 增设手工造纸非遗传承内容

造纸工艺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各阶层对造纸技艺的传承观念尤为深刻。我国为进一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造纸非遗传人、保护非遗造纸工艺,提出了相应的传承与创新意见。基于当前新任务与新要求,造纸专业院校有必要对课业内容、专业设置、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通过深化研究传统、典型、优秀的制浆造纸工艺,加强现代化造纸工艺与传统工艺理念之间的融合,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丰富。具体措施包括:将小型模拟工坊引入院系工作室、邀请造纸工艺非遗传人及行业专业进行现场授业等。以此建立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为整体造纸行业的管理与创新提供人才保障[4]。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国当前造纸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与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现状可以发现:我国造纸行业正处于实践性人才供需矛盾阶段,这一矛盾不仅与社会对造纸行业缺少认知有关,还与当前院校专业化培养模式水平恩不上造纸技术发展有关,想要是实现人才与企业的有效衔接,就必须保证各方培养主体共同作用,同频共振,创新实践性人才培养体系,让专业人才对造纸行业产生热爱,并逐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我国纸业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猜你喜欢

专创实践性院校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改革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