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基于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2021-12-01蔺盛世陈玉竹周星宇

光明中医 2021年19期
关键词:抗炎细胞因子炎性

蔺盛世 陈玉竹 周星宇 王 觉△

针刺调节免疫、抗炎的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但对其作用机制的阐释却仍然不足[1-3]。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指机体丧失了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反而对人体正常组织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自身抗体产生过度的一类系统性慢性疾病。迄今为止,虽然大多数AID 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但该病可归属于炎症范畴[4,5]。炎症是机体受到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后,血管系统活体组织发生防御反应,病理过程是炎症区组织变性、渗出及增生,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6]。炎症是机体重要的防御反应,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度的炎性反应有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清除、修复坏死组织等积极作用,但炎症更多的是诱发及导致组织或器官病变等潜在的危害[7]。近年来,抗炎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抗炎药物的种类逐渐增多,范围逐渐扩大。而临床上很多抗炎药物均有较强的毒副反应,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功效独特、不良作用小的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药宝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抗炎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针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炎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针刺能够导致促炎因子降低、抗炎因子升高、调节机体免疫,细胞因子在其效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因此,为更好地了解针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而抗炎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从炎性细胞因子角度对AID针刺抗炎的文献加以总结梳理与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炎性细胞因子与AID的关系

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细胞免疫失衡使得自身抗体产生失控,自身免疫耐受性丧失,免疫系统无法进行“自我”与“非我”的分辨,导致机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最终引发AID[9]。临床常见的AID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多发性硬化等。虽然该类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作为一类免疫调节介质其在AID的发生、发展、恢复等病理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常见的与AID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IL)家族的IL-1、IL-2、IL-4、IL-6、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γ干扰素(INF-γ)。

2 针刺调控AID相关炎症因子

2.1 白细胞介素IL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其在传递信息,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细胞及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以及在AID的炎症反应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11]。其中,IL-1、IL-2是机体调节免疫和炎症的重要介质之一,在受体和核酸水平上均能对炎症发挥控制作用,是调节细胞免疫的主要致炎性细胞因子;IL-4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抗炎因子;IL-6能够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参与炎症反应,属于促炎因子;IL-10是一种由主要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主要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抑制患者自身免疫应答,因此是对炎症和自身免疫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的抗炎因子;IL-12主要由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能引起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的促炎症性细胞因子[12-15]。

2.1.1 临床研究杨海洲[16]运用电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30例,3个疗程后患者关节液中IL-1、IL-6水平明显降低,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李可等[17]运用针刺联合清浊祛毒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0例,治疗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现患者前列腺液中IL-2水平显著降低,IL-6水平显著升高。李立红等[18]采用针刺背俞穴联合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患者58例,1个月后检测发现患者外周血中IL-2水平明显降低,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李康宁等[19]用针刺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10例,10 d后检测发现患者血清IL-1β明显降低。董军立等[20]运用电热针治疗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8周后检测发现患者血清IL-1、IL-6显著降低。

2.1.2 实验研究杨沈秋等[21]人选取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运用电针对慢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治疗28 d后检测大鼠血清中IL-2显著下调,IL-10水平显著升高。赵耀东等[22]运用温通针法对实验CNBP模型大鼠关元、曲骨、行间进行针刺后,检测发现大鼠血清中IL-1及IL-6的含量均明显降低。赵东杰等[23]运用针刺对多发性硬化的国际公认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干预治疗,15 d后检测发现小鼠血清IL-1的水平显著降低。Jong等[24]通过研究发现,针刺手三里穴能提高可溶性IL-2受体的血清浓度,降低血清中IL-6的浓度,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2.2 肿瘤坏死因子及γ干扰素TNF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类与细胞增殖、分化、死亡、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的促炎症因子。近年来在炎症中的作用受到重视,作为炎症介质,TNF可以增高微血管壁通透性和趋化作用,激活炎性细胞,诱发溶酶体和前列腺素释放,进而导致炎症反应加重和发展,其在炎症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25]。IFN是细胞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时,机体合成并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IFN-γ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最终反作用于这些免疫细胞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其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26]。有研究表明,IFN-γ能够促进IL-6的表达,抑制IL-10的表达,且有早期炎症诱导剂的作用[27,28]。

2.2.1 临床研究Ouyang等[29]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针刺能使RA患者滑膜中的TNF-α浓度显著下降,改善RA发生和发展的内环境,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亓兴亮等[30]运用针刺治疗CNBP患者30例1个月,治疗结束后使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发现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李立红等[18]针刺背俞穴联合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患者58例,1个月后检测发现患者外周血中TNF-α、IFN-γ水平明显降低。张海龙等[31]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治疗,3个月后检测发现患者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2.2.2 实验研究李文迅等[32]运用手针单穴、电针单穴及电针双穴对36只慢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4周后检测发现3种干预方法治疗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李辉等[33]对24只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选大椎、命门以及尾部中点用电针干预治疗,治疗8次后检测大鼠血清中TNF水平,发现电针大椎能够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TNF水平,使其趋向正常范围。叶刚等[34]对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按照关元、肾俞、三阴交、脾俞、太冲的顺序进行针刺干预,结果发现实验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Wu等[35]使用电针及艾灸相结合的方法干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果发现该方法能促进肠黏膜组织炎症的消退及炎症细胞的凋亡,同时,TNF-α在肠黏膜组织聚集明显下降。赵耀东等[36]运用温通针法对CNBP模型大鼠针刺治疗30 d,检测发现大鼠血清中TNF-α显著降低。

3 总结

综上所述,针刺作为一种传统有效的中医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多种AID。在治疗AID方面,随着针刺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的多样化,从不同方面阐释针刺的作用和机制,可以看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的良性诱导,改变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针刺在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的治疗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也有一些不足:①研究仍以临床研究为主,动物实验研究相对较少;②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可从信号通路或基因水平进行研究,而并非仅限于对个别标志性因子的观察。③大多数研究质量不够高,缺乏创新性,研究所涉及到的细胞因子都停留在较早、较浅的阶段。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在AID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它们的失衡诱导了自身免疫以及慢性炎性反应。然而,是哪种细胞因子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关键节点的作用,目前仍然不甚明确[37]。针刺具有整体调节、双向调节等特点,这与炎性细胞因子作用特点具有明显的相似性[38]。相信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针刺现代化的深入,针刺将能在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的诊疗和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疗效机制,为针刺治疗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抗炎细胞因子炎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